商南培育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350
本报讯 (记者 杨 鑫)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商南县大力实施“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工程、科普惠农“百千万行动”等活动,培育出一批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村一线,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土人才活力。大力实施“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工程,在强培养、严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建设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领头雁”队伍。发展“双带”型党员,及时在镇村做好领富事项公示。将“三百四千”工程纳入“书记讲堂、党性课堂、网络学堂”,采取“书记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创新形式学”方式,组织2671人次参加“千名头雁带富领飞”网络培训班。选树29个“千名头雁带富领飞”示范村、30名带富“头雁”先进典型,表彰奖励6名回乡创业优秀企业家,指导10个镇办召开现场观摩会,选树清油河镇刘军、过风楼镇殷延平等先进典型25个。全县500家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成为产业带头人,300多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会班子成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建设服务平台,凝聚乡土人才之力。组织全县学(协)会、科普站、科技人才、土专家55人,动员全县涉农部门各学科技术专家、技术人员36人,共计90人,组成科技服务队。以县老科协为主体,组建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扶贫、水务、医疗等行业退休老科技工作者25人的科技报告团。组织科技人才队伍举办农业科技研讨会、技能竞赛会、技术交流会,提高科技服务队伍的科技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报告团成员分别深入全县10个镇办69个脱贫村,对1.48万脱贫群众开展科技宣传培训。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实体,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畜、果、油、蔬、菌、药”等特色产业,广泛采取“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引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辐射带动、安置农民务工就业。
大力宣传培训,壮大乡土人才规模。根据发展需求,在全县建立了科技科普实践基地35个,全县共建立各类科技服务实践基地176个。在各镇办设立科技志愿服务所10个,在村(社区)设科技志愿服务站126个,科技科普宣传教育平台不断向基层延伸,形成网状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扎实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及全国科普日活动,精心选聘高级教授、知名专家,紧抓时机安排教学,抓好理论课、实践课、专业课学习和线上线下学习,先后开设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畜禽养殖、养蜂、水杂果、中药材、渔业、农机械等培训班22期,先后累计培训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1400多人,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行业协会助推,发挥乡土人才之智。紧紧围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茶、畜、菌、药、果五大优势产业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县31个学(协)会,每个学(协)会包3个脱贫村,带动25户以上脱贫户,助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创建一个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创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畜、果、油、蔬、菌、药”等特色产业。培养科普带头人36名,培养农民技术员60名,并对脱贫户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脱贫人口的致富技能,解决好产业发展瓶颈,巩固了科技扶贫成果。示范基地产值收入超过1.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152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入1500元。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土人才活力。大力实施“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工程,在强培养、严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建设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领头雁”队伍。发展“双带”型党员,及时在镇村做好领富事项公示。将“三百四千”工程纳入“书记讲堂、党性课堂、网络学堂”,采取“书记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创新形式学”方式,组织2671人次参加“千名头雁带富领飞”网络培训班。选树29个“千名头雁带富领飞”示范村、30名带富“头雁”先进典型,表彰奖励6名回乡创业优秀企业家,指导10个镇办召开现场观摩会,选树清油河镇刘军、过风楼镇殷延平等先进典型25个。全县500家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成为产业带头人,300多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会班子成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建设服务平台,凝聚乡土人才之力。组织全县学(协)会、科普站、科技人才、土专家55人,动员全县涉农部门各学科技术专家、技术人员36人,共计90人,组成科技服务队。以县老科协为主体,组建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扶贫、水务、医疗等行业退休老科技工作者25人的科技报告团。组织科技人才队伍举办农业科技研讨会、技能竞赛会、技术交流会,提高科技服务队伍的科技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报告团成员分别深入全县10个镇办69个脱贫村,对1.48万脱贫群众开展科技宣传培训。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实体,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畜、果、油、蔬、菌、药”等特色产业,广泛采取“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引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辐射带动、安置农民务工就业。
大力宣传培训,壮大乡土人才规模。根据发展需求,在全县建立了科技科普实践基地35个,全县共建立各类科技服务实践基地176个。在各镇办设立科技志愿服务所10个,在村(社区)设科技志愿服务站126个,科技科普宣传教育平台不断向基层延伸,形成网状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扎实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及全国科普日活动,精心选聘高级教授、知名专家,紧抓时机安排教学,抓好理论课、实践课、专业课学习和线上线下学习,先后开设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畜禽养殖、养蜂、水杂果、中药材、渔业、农机械等培训班22期,先后累计培训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1400多人,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行业协会助推,发挥乡土人才之智。紧紧围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茶、畜、菌、药、果五大优势产业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县31个学(协)会,每个学(协)会包3个脱贫村,带动25户以上脱贫户,助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创建一个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创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畜、果、油、蔬、菌、药”等特色产业。培养科普带头人36名,培养农民技术员60名,并对脱贫户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脱贫人口的致富技能,解决好产业发展瓶颈,巩固了科技扶贫成果。示范基地产值收入超过1.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152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入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