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黑木耳 开出“致富花”
文章字数:784
本报讯 (通讯员 侯晓光)在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的金湾湾公司现代化木耳筛选包装厂车间,三条流水线有条不紊地生产作业,各式设备摆放整齐,功能分区明确。
此时,车间外的二号木耳大棚基地里,耳农正采摘着今年的头茬木耳,热闹非凡。走近一看,黑压压的木耳俏皮地探出了小脑袋,在集体经济的舞台上谱写耳农的心声之歌,舞动产业的发展音符,跳出独特的木耳之舞。
马房湾村支书张国锋说:“春季我们种了138万袋大棚木耳,产干耳44吨,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大丰收。春耳去,秋耳来,考虑到秋季温度对木耳产量的影响,我们种植了45万袋秋季木耳。管理上,一直严格按照早晨开棚、晚上闭棚,早晨和下午定时、定量灌溉的要求,当前已收获头茬干耳700公斤。在科学化管理下,我相信秋季木耳肯定会提质增量。”
小木耳种植热情高涨,马房湾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就在三年前,马房湾村还是另一番模样,村子发展慢,无目的、没方向。怎么改变?怎么发展?这是摆在马房湾村面前的头等大事。恰逢各类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大力倾斜,借此机会,2019年马房湾村开始新建大棚,仅用了3年时间,96个标准化木耳大棚拔地而起,金湾湾木耳筛选包装厂也初具规模。但由于设备不齐全、人员不完善,加上后续运营需要继续投入很多,这让渴望快速发展的马房湾村陷入两难。
“柞水县财政局主动帮忙联系,申请了20多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这下设备齐全了,技术人员到位了,运营资质也顺利取得了。不仅产能提高了,年产值更是提升至439万元。”张国锋说,这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马房湾村的发展难题。
一耳兴,百姓富。马房湾村的经历,是依托产业振兴成功脱贫的典型案例,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落实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
望着林立整齐的木耳大棚,驻村第一书记牛晓波一脸自信:“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全力打造木耳产业新高地,久久为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乡村产业振兴路,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致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