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链 打造“商州制造”新名片
—— 苏陕协作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之一
文章字数:1813
  今年以来,商州栖霞两地以园区共建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盘活原有苏陕协作项目,转型创建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成功招引4家东部企业入驻园区,并落地建设,使得商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立足实际,挖潜拓新,走稳转型升级基础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发展壮大地区产业至关重要。过去脱贫阶段,为拓展贫困群众务工收入渠道,投入苏陕协作资金2500万元,建成了拥有7栋9.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主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助力群众就近就业。由于园区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早期引进入驻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产业类别五花八门,且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低、生存能力弱,益贫带贫效果不佳。今年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区联络组坚持规划先行、东为西用,围绕商州五大产业集群和12条产业链发展,对园区以及周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企业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园主导产业,建设商州区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围绕打造产业集聚化、类型专业化产业园目标,园区还与栖霞高新区签订结对协议,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积极学习借鉴栖霞高新区专业园区发展经验和管理服务理念。栖霞高新区紧盯辖区乃至东部企业投资动向,定期为园区推送所需的精准招商信息,今年已成功推送并招引4家东部企业入驻园区。
  专业定制,完善功能,走优载体建设固基步。园区原有厂房为通用型标准化厂房,配备了满足基本生产生活的水电,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直接进驻生产。而联络组在对电子信息类企业生产特征进行研究后发现,此类企业对厂房的电气、通风、供暖有着较高要求,尤其一些高精尖项目对厂房的洁净程度要求更严。为此,园区深入实施“退、提、扩”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平台承载力。清退低质低效企业,用活用好园区退出机制,加快腾笼换鸟、资源整合,盘活低效用厂房,今年将3家不符合园区定位、技术含量低、产出效益差的企业清退出园区,为以后招引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优质电子信息企业腾出环境空间。提升厂房功能性,今年支持苏陕协作资金800万元实施标准化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完成园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制热制冷管道及设备安装和3.5万平方米厂房的消防通风设施建设,建设供热管道450米、支管道200米,保障入驻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空间留白,对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总量进行严格把控,紧盯龙头企业、高精尖产业厂房定制化、个性化需求,储备土地20亩,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工程,便于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入驻。
  主动出击,精准对接,走实招引落地关键步。两地围绕“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东部市场+西部产品”“东部总部+西部基地”“东部研发+西部制造”,着力提升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邀请南京专家开展专题招商培训,破解“招什么、怎么招、如何落”难题。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邀请南京青企会等企业和组织来商对接考察,并多次赴南京等东部地区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引进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基地项目、LED半导体封装及应用项目、动力储能PACK封装锂电项目、半导体复合材料项目。目前,4个项目已经全部落地园区,总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可解决就业岗位550多个,其产品分布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园区产业链初具雏形。
  优化环境,协同发展,走好产业培育长远步。商州区在建好园区“硬件”的同时,还不断提升企业“软件”服务水平,园区选派人员赴栖霞高新区考察学习,转换思路、提升理念,更加靠前、更加精准、更加贴心服务企业,变企业“跑”政府转为政府“跑”企业,平均在2天内企业能完成备案、立项、办证等手续,极大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完善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保障生产要素不受疫情影响,跑出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LED半导体封装及应用项目6个月建成投产。加强企业后期培育,构建园区“内外循环”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园区企业产品资源,搭建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基地项目与动力储能PACK封装锂电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发挥企业宣传作用,通过落地企业的亲身经历和自发宣传推介,更好塑造园区对外形象和服务品牌,吸引链上企业进驻园区,经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介绍,园区正在对接洽谈深圳电动车制造项目。
  栖商产业园区给商州带来了一批发展前景广、效益好的产业项目的同时,通过不断夯实上游、壮大中游、拓展下游,构建了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打造了“商州制造”的新名片。
  (商州区发展改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