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新闻宣传“有底气”“接地气”
方方
文章字数:1045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新闻创优、打造精品是提高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记者,不仅要树立精品意识,还要在新闻报道中接地气、增底气。笔者以刚刚获得商洛新闻奖一等奖的《“孤岛”救险》采写为例,浅谈打造新闻精品中的地气与底气。
  2021年7月23日晚,特大暴雨突袭洛南县洛源镇,电力通信中断,道路、农田冲毁,洛源镇一夜之间变成“漂浮的孤岛”。7月26日,我们绕道赶往洛源镇,一路上满目疮痍。大树被连根拔起,路面断裂,村民骑着三轮车,前往很远的地方取饮用水。到达洛源镇政府后,我们看到很多村民都在镇政府院子排队领物资。镇上的干部看起来十分憔悴,眼中布满血丝,但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一边协调物资,一边向我们讲述几天以来发生的事。洪灾面前,他们变成了“铁人”,有人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有人在危险的环境中徒步18公里组织群众转移。在最危急时刻,这里的党员和干部,心系群众的安危,在几十年不遇大灾面前,无一伤亡。
  伴随着感动,我们把这次报道作为创作优秀作品的一次实践。在认真研究采访计划后,我们深入灾区、走村串户,在泥泞路上、在冲毁农田里、在灾民家中,分别采访了参与救险的村镇干部、村民以及经历水灾惊魂未定的灾民。
  脚踏实地的采访,让我们完成了接地气的实践。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我们对这篇报道有了足够的底气。通讯《“孤岛”救险——洛南县洛源镇“7·23”暴雨灾害抗洪救灾纪事》,通过“一夜惊魂”“心系百姓”“失联35小时”“百里寻夫”“情满灾区”5个救险故事,全面报道了洛源镇抗洪救灾的全过程,稿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干部群众在灾面前团结一心的鱼水情深。
  深入灾区与灾民真诚沟通,才能更真实地了解灾情的全貌,了解灾民的所思所想,了解到更多的细节,从而还原新闻的真实。正因采访了大量的细节,写作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
  善用心灵感知,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报道。采访中,我们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的生活,去体会他们心中的大爱和小爱,感知故事中的温度。再以有温度的笔触将事情客观地呈现,这样的新闻故事才有真情实感,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
  这次接地气、增底气的创优经历,让我们体会良多。虽然,我们经历了艰辛,但基层是新闻的沃土,扎根基层,新闻素材方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在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我们才能将真实的场景再现,将众人的温情抒于笔尖。
  所谓接地气,就是俯下身子来,沉到一线去,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创作。如此,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