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东风谋产业 建设园区强引擎
文章字数:1960
苏陕协作开展以来,山阳县立足资源禀赋,从规划入手,充分利用苏陕协作资金,“无中生有”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借智借力抓招商,使得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积厚成势,三产融合加速形成,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借势协作补短板“无中生有”建园区
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是山阳县的经济发展受底子薄、起步晚、缺少带头示范等因素制约,一直迈不开大步子……苏陕协作开展以来,山阳县按照“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在“园区经济”基础为零的情况下“无中生有”,从规划入手,充分利用苏陕协作资金,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狠抓精准招商,强化服务保障,促使县域经济迈上有园区承载、有骨干企业支撑、有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政策扶持上,山阳县制定了《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准入与优惠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山阳县食(药)用菌产业扶持办法(试行)》《山阳县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惠企政策,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力促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落地建设。
按照“园区化承载、项目化推进、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加足马力运行,总投资20亿元,苏陕协作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入驻电子信息类企业9家。电子信息产业园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安置就业3000多人。
借智借力抓招商 “筑巢引凤”谋发展
依托南京市六合区帮扶资源,山阳县持续聚焦打造电子信息50亿产业集群目标,组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专班。为了招商,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多次主动到深圳、江西、江苏等地叩门招商;同时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聘请招商大使,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山阳县高新区与六合经济开发区签订结对框架协议,结合山阳高新区开发建设及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需要,借鉴六合经开区成功经验,坚持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原则,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把山阳县的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六合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园区对接、产业联动,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主动适应政府“重生产”、企业“轻资产”的需求,策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筑巢引凤,招商企业拎包入住,促使企业轻装落地加快建设,快速达产达效。
苏陕协作资金的注入,对于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的山阳县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为此,山阳县聚焦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建筑劳务“七大产业集群”,精准招商,精心谋划,借势发力,把绿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开创了彪炳史册的振兴新途径。
依托协作带队伍 “内外兼修”提实力
山阳县高新区与六合经济开发区开展协作以来,山阳县紧扣市场需求,精准分类、分级开展培训,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项目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依托六合经开区现有的园区管理及专业人才优势,通过两地园区干部的双向挂职交流、开展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山阳高新区管委会培养园区管理、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经济运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山阳长效发展注入活力。认真借鉴学习南京市六合区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工作精髓,从而为园区加快释放潜能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以南京市六合区的发展模式为蓝本,探索和总结适合山阳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尤其是在强化设施配套、优化产业布局、集约节约用地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探索,推动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龙头标志企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创新机制抓巩固 “联农带农”促振兴
县上充分发挥结对资金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和带动群众增收作用,在持续加快标准化厂房及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点围绕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优先在县城和园区周边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招聘搬迁脱贫人口就业300多人,确保搬迁脱贫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山阳县不断探索“园区带村居”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不低于对口支援协作资金投入的5%收取租金,支持村居通过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开发公益岗位间接带动和惠及全县60多个村居1.8万农户(其中脱贫户7000多人)。2022年统筹苏陕协作资金3750万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园、100万套小家电等项目建设,将苏陕协作资金作为入股的方式,由园区按照资金的5%提取收益,用来发展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联农益农,预计带动451户脱贫人口增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绘制新的发展蓝图。山阳县将紧紧抓住苏陕协作机遇,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阳县发展改革局供稿)
借势协作补短板“无中生有”建园区
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是山阳县的经济发展受底子薄、起步晚、缺少带头示范等因素制约,一直迈不开大步子……苏陕协作开展以来,山阳县按照“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在“园区经济”基础为零的情况下“无中生有”,从规划入手,充分利用苏陕协作资金,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狠抓精准招商,强化服务保障,促使县域经济迈上有园区承载、有骨干企业支撑、有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政策扶持上,山阳县制定了《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准入与优惠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山阳县食(药)用菌产业扶持办法(试行)》《山阳县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惠企政策,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力促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落地建设。
按照“园区化承载、项目化推进、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加足马力运行,总投资20亿元,苏陕协作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入驻电子信息类企业9家。电子信息产业园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安置就业3000多人。
借智借力抓招商 “筑巢引凤”谋发展
依托南京市六合区帮扶资源,山阳县持续聚焦打造电子信息50亿产业集群目标,组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专班。为了招商,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多次主动到深圳、江西、江苏等地叩门招商;同时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聘请招商大使,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山阳县高新区与六合经济开发区签订结对框架协议,结合山阳高新区开发建设及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需要,借鉴六合经开区成功经验,坚持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原则,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把山阳县的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六合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园区对接、产业联动,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主动适应政府“重生产”、企业“轻资产”的需求,策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筑巢引凤,招商企业拎包入住,促使企业轻装落地加快建设,快速达产达效。
苏陕协作资金的注入,对于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的山阳县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为此,山阳县聚焦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建筑劳务“七大产业集群”,精准招商,精心谋划,借势发力,把绿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开创了彪炳史册的振兴新途径。
依托协作带队伍 “内外兼修”提实力
山阳县高新区与六合经济开发区开展协作以来,山阳县紧扣市场需求,精准分类、分级开展培训,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项目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依托六合经开区现有的园区管理及专业人才优势,通过两地园区干部的双向挂职交流、开展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山阳高新区管委会培养园区管理、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经济运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山阳长效发展注入活力。认真借鉴学习南京市六合区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工作精髓,从而为园区加快释放潜能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以南京市六合区的发展模式为蓝本,探索和总结适合山阳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尤其是在强化设施配套、优化产业布局、集约节约用地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探索,推动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龙头标志企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创新机制抓巩固 “联农带农”促振兴
县上充分发挥结对资金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和带动群众增收作用,在持续加快标准化厂房及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点围绕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优先在县城和园区周边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招聘搬迁脱贫人口就业300多人,确保搬迁脱贫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山阳县不断探索“园区带村居”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不低于对口支援协作资金投入的5%收取租金,支持村居通过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开发公益岗位间接带动和惠及全县60多个村居1.8万农户(其中脱贫户7000多人)。2022年统筹苏陕协作资金3750万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园、100万套小家电等项目建设,将苏陕协作资金作为入股的方式,由园区按照资金的5%提取收益,用来发展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联农益农,预计带动451户脱贫人口增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绘制新的发展蓝图。山阳县将紧紧抓住苏陕协作机遇,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阳县发展改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