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建立基层社会治理“365”工作法
文章字数:1781
本报讯 (通讯员 郭有锋)今年以来,按照全市“人盯人+八抓八防”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工作要求,山阳县聚焦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示范县,建立“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365”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聚焦三个目标 突出前端治理
山阳县在县、镇办、村(社区)建立三级综治中心,与“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中心一体建设、一体运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织密织牢县、镇办、村(社区)、组、片区(网格)五级治理网络,划细划小微治理单元,建立点线面结合、多维度发力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关口前移,前端治理,及时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防范在先,努力把各类矛盾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构建形成了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确保矛盾不上交;加快推进基层人防、物防、技防基础设施建设,划实划细片区(网格)微治理单元,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群防群治、共建共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确保平安不出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接受群众评判,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确保服务不缺位。山阳县被授予2021年度全省平安县称号,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考核优秀县。
落实六项制度 筑牢基层基础
统筹发展和安全,山阳县在县级各部门、单位实行常态化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制度。针对六大领域48项具体风险,控防并举、综合施策,进一步堵漏洞、补短板、守底线。对83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涉恐安全隐患大检查;坚持平安稳定信息研判“3+N”工作制度。搭建信息研判预警平台,构筑覆盖全县的信息网络及时防控各类涉稳风险,累计开展平安稳定信息研判25次,调处矛盾纠纷407件,化解重点信访事项58个;强化分析研判,县级各部门、各镇办确定每周四为“研事日”,对排查矛盾纠纷分类归档,深度分析,查找根源,及时制定预防化解实施方案。形成各负其责、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格局;聚焦事要解决,落实“遇事解事”制度,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落实镇、村和行业部门责任人责任,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200多件;在村(社区)层面推进“居民说事”制度。创新源头治理方式方法,运用“说、理、商、办、查、评”六步工作法,搭建说事平台、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办,矛盾不上交。先后召开议事会730场,面对面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556件;坚持因地制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以片区(网格)为单元、以片长(网格员)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全域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实现五治融合 凝聚治理活力
县上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基层各类治理资源主体,积极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委员1956人,选派县级以上驻村干部524人;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动自觉。2021年,山阳县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十里铺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高一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在全县244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好人好事评选活动,扎实开展1423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时代新风尚,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高质量完成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等换届工作,同步健全红白理事会、互助合作社等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规范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大数据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加快推进5G建设、光纤入户数字化进程,持续提高“雪亮工程”平安乡村视频探头覆盖面,建成横向联通12个县直部门、纵向贯通18个镇办、244个村(社区)的“人盯人+”视频调度系统,充分发挥片长(网格员)智能化移动终端动态排查反馈功能,累计安装社会治安监控视频探头6500个,实现线下网格化管理,线上信息化支撑。
聚焦三个目标 突出前端治理
山阳县在县、镇办、村(社区)建立三级综治中心,与“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中心一体建设、一体运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织密织牢县、镇办、村(社区)、组、片区(网格)五级治理网络,划细划小微治理单元,建立点线面结合、多维度发力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关口前移,前端治理,及时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防范在先,努力把各类矛盾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构建形成了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确保矛盾不上交;加快推进基层人防、物防、技防基础设施建设,划实划细片区(网格)微治理单元,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群防群治、共建共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确保平安不出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接受群众评判,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确保服务不缺位。山阳县被授予2021年度全省平安县称号,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考核优秀县。
落实六项制度 筑牢基层基础
统筹发展和安全,山阳县在县级各部门、单位实行常态化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制度。针对六大领域48项具体风险,控防并举、综合施策,进一步堵漏洞、补短板、守底线。对83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涉恐安全隐患大检查;坚持平安稳定信息研判“3+N”工作制度。搭建信息研判预警平台,构筑覆盖全县的信息网络及时防控各类涉稳风险,累计开展平安稳定信息研判25次,调处矛盾纠纷407件,化解重点信访事项58个;强化分析研判,县级各部门、各镇办确定每周四为“研事日”,对排查矛盾纠纷分类归档,深度分析,查找根源,及时制定预防化解实施方案。形成各负其责、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格局;聚焦事要解决,落实“遇事解事”制度,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落实镇、村和行业部门责任人责任,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200多件;在村(社区)层面推进“居民说事”制度。创新源头治理方式方法,运用“说、理、商、办、查、评”六步工作法,搭建说事平台、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办,矛盾不上交。先后召开议事会730场,面对面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556件;坚持因地制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以片区(网格)为单元、以片长(网格员)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全域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实现五治融合 凝聚治理活力
县上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基层各类治理资源主体,积极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委员1956人,选派县级以上驻村干部524人;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动自觉。2021年,山阳县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十里铺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高一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在全县244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好人好事评选活动,扎实开展1423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时代新风尚,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高质量完成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等换届工作,同步健全红白理事会、互助合作社等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规范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大数据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加快推进5G建设、光纤入户数字化进程,持续提高“雪亮工程”平安乡村视频探头覆盖面,建成横向联通12个县直部门、纵向贯通18个镇办、244个村(社区)的“人盯人+”视频调度系统,充分发挥片长(网格员)智能化移动终端动态排查反馈功能,累计安装社会治安监控视频探头6500个,实现线下网格化管理,线上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