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爱撑起一个幸福家
本报见习记者 刘桃李
文章字数:1321
  一个整齐的农家小院,半堆成熟的金黄玉米,满墙已经陈旧的奖状,两位相濡以沫的老人……这就是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六组村民徐家福略显破旧却温馨的家。一个多月前,他荣获商洛市2022年第三季度孝老爱亲类“商洛好人”称号。
  成家立业 勤勉持家
  1987年,因家中兄弟姐妹多、父亲患病而生活困苦,33岁还没成家的徐家福经人介绍“上门”到了大河村凉水沟,与失去丈夫的夏平芳结婚,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
  夏平芳膝下有前夫留下的一双还没满10岁的儿女,“孩子不管是不是亲生的,只要大人好好教导,就一定能成才。”徐家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这双儿女视若己出,十几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耐心教导,与妻子共同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夫妻二人的操持下,他们的一双儿女努力上进,都早早成家立业,家里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全家其乐融融。
  命途多舛 永不放弃
  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徐家福的儿子徐启周骑摩托车时不小心撞到路边栅栏,头部严重受伤,被送进医院治疗,花费了20多万元。徐家福没有一点犹豫,他四处奔波借钱,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也因此债台高筑。有邻居开玩笑地问徐家福:花费这么多钱治疗到底图个啥?他总是淡淡地笑道:“亲情比千金,几十万不算啥,值!”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徐启周在西安因车祸离世,这个消息对徐家福无疑是晴天霹雳,也让这个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阴霾。加之儿媳带着小儿子改嫁,留下稚嫩的长子,徐家福倍感压力,但想到自己的长孙和妻子都离不开他,他坚强地站了起来。
  麻绳专挑细处断。2011年,徐家福改嫁的儿媳因病离世,留下远在他乡的小孙子孤苦无依。念及骨肉至亲,不忍让孩子再受苦,徐家福多次上门沟通,毅然决然地接回了小孙子,担下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而这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更加拮据了,但想到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在一起,徐家福充满了信心。
  为爱付出 无怨无悔
  妻子患有心脏病,身体不好;两个孙子才四五岁,嗷嗷待哺。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快到花甲之年的徐家福一人扛起了整个家庭。每天一大早,他起床做好饭后,就赶去地里种玉米、洋芋、药材,忙完农活后便匆匆回家养猪、操持家务,辛勤地奔波忙碌起来。
  渐渐地光靠耕田种地的收入无法维持家庭开支,徐家福也想外出打工寻找新的出路,可是他走了,老小3口人又有谁能照顾呢?徐家福打消了念头,他将农闲的时间利用起来,早出晚归靠打零工增加收入。有邻居看到这些,说他傻,他总是淡淡一笑。
  徐家福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没什么技能,干的都是下苦力的活儿,这让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孙子还小时,徐家福就教育他们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我一直鼓励他们不管多辛苦都要读书,从大山里走出去。”
  在徐家福的言传身教下,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2020年他的长孙徐世坤被长安大学录取,次年他的幺孙徐隆鑫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两个孙子勤学圆梦受到村里人的交口称赞,徐家福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两个娃从小就听话,爱学习,都考上西安学校啦,再加上现在政策好,他们享受着孤儿补助等补贴,减少了我不少经济压力,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徐家福笑着说。
  生活本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徐家福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为亲人付出,用30多年的时光抚养着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代人,肩负起好父亲、好爷爷的责任,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诠释了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