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东出爬楼山
文章字数:1628
“龙山晓日”位列商州八景之首。其实,龙山与爬楼山近在咫尺,岁月打磨,龙山变成了一个地名,爬楼山才是商州城东的一道遮
蔽,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州名山。
据《直隶商州总志》载:爬楼山,在州东十里,南临丹水,西连龙山,为城东悍蔽,旁边有莲花池。相传,爬楼山是王母娘娘驾云经过此山时,头上簪子不慎跌落,天兵天将寻找时用铁耙自山顶向下钩耧,在南麓形成了一道道清晰可辨的耙耧痕迹,故而得名。《商州八景》之首的“龙山晓日”,在州城东8公里,有山耸拔,起伏趋江,如龙吸水,故名龙山。每
当晴日初升,曜若金鳞,山光水色,蔚为壮观。
初冬时节,天气暖和,秋意正浓,适合外出登高望远。我与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一帮友人约定,在东龙山家中会合。天气预报是阴天,我担心登山后远眺效果不佳,结果刚刚通完电话,天气便开始放晴,不由得使人瞬
间心情兴奋了起来。
11点钟,大家如约而至,在家喝茶小憩后,12点准时出发。我们穿村而行,给村中的两棵皂荚树拍了照,然后抬头望去,只见爬楼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按照我父亲之前的建议,我们选择从爬楼山西坡登山。西坡半坡之前有村民种地时踩出的茅草路,相对好走一些。大家摩拳擦掌,说说笑笑,开始向
山上攀登。
我们边爬山边拍照,途中小憩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尽情抒发个人情怀,话题自然离不开爬楼山与东龙山。登至半山腰,眺望东龙山北塬,商州区高级中学看起来宏伟壮观。毓秀龙山,秉承先贤,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山书院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延续和升华。矗立在校园中的龙山双塔,
使人有感而发:“塔影人舞处,书声晓日前。”
一路上踩着绵软的羊胡子草,大约50分钟后,我们就到了爬楼山的第一级丘陵台地。极目远眺,州城风光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江滨大道车影人影若隐若现,远处山峰逶迤,朦朦胧胧,给人无限遐想。虽然平时站在我家楼顶一眼就能看到爬楼山,但现在换个角度来看它,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中午时分,艳阳高升,大人已走得汗流浃背,小朋友已经开始喊累了。几位朋友不失时机地不断变换着角度,拍摄留存影像资料。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博古论今,观赏着眼前的自然美景,探讨着关于“舜子义均封与商”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坐在台地上,看着龙山山脉由北而来,向西南蜿蜒,龙头入水,颇似一条在丹江汲水的巨龙;商於古道穿村而过,西南铁路靠坡根向东远去。前些年,东龙山遗址就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这个古老的小村庄有了大名气。作为一个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人,令我十分自豪。
台地距爬楼山顶峰大约一公里,抬头仰望,那座直插云霄的信号塔已近在咫尺。途中,我们无意间还看到了一只鬣羚,俗称四不像,这让小朋友们惊喜不已。穿过大片开阔的艾蒿地后,沿坡而上,不多时我们便到达了山顶。爬楼山山顶平坦,建有铁路信号塔一座,山顶平地东西长约三百米,南北宽约二十米。围山顶一周,边缘光滑,高约两丈,有人为修整的痕迹,且与山顶边缘间距明显,似乎有寨子或庙宇或烽火台的遗痕,这种地形在山下观看更为明显。同行的一位好友在山顶上还捡到了几块青砖、绳纹砖残片,似乎验证了村里老人口口相传的烽火台和火神庙的说法。
四周远眺,西南熊耳山,东南流岭,隐约可见;西北凤凰山,东北老虎岭,清晰可辨。东南视野开阔,雨后天晴之时,可以远眺至丹凤棣花方向。在山上逗留多时,我们准备返回,下山相对轻松了许多,临近山脚时,我们在一棵柿树下歇脚停留,一个友人三两下就爬到了一棵柿树上,摘下红似灯笼的柿子给大家解渴。回到村子,我们专程拜访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龙山狗娃咪”的传承人陈五斤老师,观看了狗娃咪以及各种泥塑作品。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狗娃咪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目前市场现状,大家饶有兴趣地谈论、试吹、购买留作纪念。
到家后,母亲准备的糊汤面、炒蒜苗端上了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这次登山探访历程,让我强健了体魄,又在与协会各位老师的交谈中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圆了我十多年没有登上爬楼山顶的梦。
蔽,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州名山。
据《直隶商州总志》载:爬楼山,在州东十里,南临丹水,西连龙山,为城东悍蔽,旁边有莲花池。相传,爬楼山是王母娘娘驾云经过此山时,头上簪子不慎跌落,天兵天将寻找时用铁耙自山顶向下钩耧,在南麓形成了一道道清晰可辨的耙耧痕迹,故而得名。《商州八景》之首的“龙山晓日”,在州城东8公里,有山耸拔,起伏趋江,如龙吸水,故名龙山。每
当晴日初升,曜若金鳞,山光水色,蔚为壮观。
初冬时节,天气暖和,秋意正浓,适合外出登高望远。我与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一帮友人约定,在东龙山家中会合。天气预报是阴天,我担心登山后远眺效果不佳,结果刚刚通完电话,天气便开始放晴,不由得使人瞬
间心情兴奋了起来。
11点钟,大家如约而至,在家喝茶小憩后,12点准时出发。我们穿村而行,给村中的两棵皂荚树拍了照,然后抬头望去,只见爬楼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按照我父亲之前的建议,我们选择从爬楼山西坡登山。西坡半坡之前有村民种地时踩出的茅草路,相对好走一些。大家摩拳擦掌,说说笑笑,开始向
山上攀登。
我们边爬山边拍照,途中小憩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尽情抒发个人情怀,话题自然离不开爬楼山与东龙山。登至半山腰,眺望东龙山北塬,商州区高级中学看起来宏伟壮观。毓秀龙山,秉承先贤,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山书院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延续和升华。矗立在校园中的龙山双塔,
使人有感而发:“塔影人舞处,书声晓日前。”
一路上踩着绵软的羊胡子草,大约50分钟后,我们就到了爬楼山的第一级丘陵台地。极目远眺,州城风光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江滨大道车影人影若隐若现,远处山峰逶迤,朦朦胧胧,给人无限遐想。虽然平时站在我家楼顶一眼就能看到爬楼山,但现在换个角度来看它,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中午时分,艳阳高升,大人已走得汗流浃背,小朋友已经开始喊累了。几位朋友不失时机地不断变换着角度,拍摄留存影像资料。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博古论今,观赏着眼前的自然美景,探讨着关于“舜子义均封与商”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坐在台地上,看着龙山山脉由北而来,向西南蜿蜒,龙头入水,颇似一条在丹江汲水的巨龙;商於古道穿村而过,西南铁路靠坡根向东远去。前些年,东龙山遗址就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这个古老的小村庄有了大名气。作为一个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人,令我十分自豪。
台地距爬楼山顶峰大约一公里,抬头仰望,那座直插云霄的信号塔已近在咫尺。途中,我们无意间还看到了一只鬣羚,俗称四不像,这让小朋友们惊喜不已。穿过大片开阔的艾蒿地后,沿坡而上,不多时我们便到达了山顶。爬楼山山顶平坦,建有铁路信号塔一座,山顶平地东西长约三百米,南北宽约二十米。围山顶一周,边缘光滑,高约两丈,有人为修整的痕迹,且与山顶边缘间距明显,似乎有寨子或庙宇或烽火台的遗痕,这种地形在山下观看更为明显。同行的一位好友在山顶上还捡到了几块青砖、绳纹砖残片,似乎验证了村里老人口口相传的烽火台和火神庙的说法。
四周远眺,西南熊耳山,东南流岭,隐约可见;西北凤凰山,东北老虎岭,清晰可辨。东南视野开阔,雨后天晴之时,可以远眺至丹凤棣花方向。在山上逗留多时,我们准备返回,下山相对轻松了许多,临近山脚时,我们在一棵柿树下歇脚停留,一个友人三两下就爬到了一棵柿树上,摘下红似灯笼的柿子给大家解渴。回到村子,我们专程拜访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龙山狗娃咪”的传承人陈五斤老师,观看了狗娃咪以及各种泥塑作品。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狗娃咪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目前市场现状,大家饶有兴趣地谈论、试吹、购买留作纪念。
到家后,母亲准备的糊汤面、炒蒜苗端上了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这次登山探访历程,让我强健了体魄,又在与协会各位老师的交谈中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圆了我十多年没有登上爬楼山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