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峪铺镇为“三农” 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文章字数:962
本报讯 (记者 李小龙)今年以来,丹凤县铁峪铺镇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五力”作用发挥,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抓班子强化战斗力。持续推进村“两委”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并常态化开展“补钙充电”提升行动,7个村实现负责人“一肩挑”,营造追赶超越氛围,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入实施党组织联项目、党员干部联网格、普通党员联群众,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带动经济建设促发展、带动精神文明建设促新风、带动乡村治理促和谐的“三联三亮三带”活动,形成支部带头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工作氛围,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战斗力大大增强。
培产业强化驱动力。确立了“1234”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形成312国道沿线村庄聚居点全面发展一个中心,串接国道南北两个产业带,做优“畜药果”三大产业,建成东川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寺底铺畜禽特色养殖园、化庙农旅休闲度假园、花魁天麻种植观光园四个园区,吸引华茂、山凹凹、原野等全县一批有知名度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全镇产业“串珠成链抱团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淳民风强化内生力。建成1个镇级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8个村级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成立了43支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了526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同时引导各村成立了“一约四会一队”(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队),实行红黑榜晾晒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村规民约不再是一张白纸。打造化庙、东川、花魁3个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发挥多核联动和片区带动作用,绘就乡村振兴“人文底色”。
育人才强化支撑力。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实施“归雁计划”,抓好人才培育,培养大户带动,积极挖掘产业大户,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文化能人、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263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作用,汇聚人才力量,乡村振兴的潜力持续焕发。
优治理强化保障力。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工作模式,构建基层治理“红色网格”,形成“支部进网格、阵地进小组、服务进家门”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镇17个支部494名党员全部划分到镇村组3级网络,纳入173个基层网格,构建了“支部建在网格、力量下沉一线、党员直联群众”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抓班子强化战斗力。持续推进村“两委”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并常态化开展“补钙充电”提升行动,7个村实现负责人“一肩挑”,营造追赶超越氛围,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入实施党组织联项目、党员干部联网格、普通党员联群众,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带动经济建设促发展、带动精神文明建设促新风、带动乡村治理促和谐的“三联三亮三带”活动,形成支部带头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工作氛围,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战斗力大大增强。
培产业强化驱动力。确立了“1234”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形成312国道沿线村庄聚居点全面发展一个中心,串接国道南北两个产业带,做优“畜药果”三大产业,建成东川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寺底铺畜禽特色养殖园、化庙农旅休闲度假园、花魁天麻种植观光园四个园区,吸引华茂、山凹凹、原野等全县一批有知名度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全镇产业“串珠成链抱团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淳民风强化内生力。建成1个镇级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8个村级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成立了43支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了526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同时引导各村成立了“一约四会一队”(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队),实行红黑榜晾晒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村规民约不再是一张白纸。打造化庙、东川、花魁3个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发挥多核联动和片区带动作用,绘就乡村振兴“人文底色”。
育人才强化支撑力。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实施“归雁计划”,抓好人才培育,培养大户带动,积极挖掘产业大户,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文化能人、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263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作用,汇聚人才力量,乡村振兴的潜力持续焕发。
优治理强化保障力。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工作模式,构建基层治理“红色网格”,形成“支部进网格、阵地进小组、服务进家门”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镇17个支部494名党员全部划分到镇村组3级网络,纳入173个基层网格,构建了“支部建在网格、力量下沉一线、党员直联群众”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