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经济发展韧性增强 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本报通讯员 赵敏鸿 李桃峰
文章字数:2165

    城市交通更便捷(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一都四区”建设,持之以恒推项目,加快转型优结构,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宏观环境,努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经济运行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积极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新兴动能快速成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经济答卷”。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02.56亿元,较上年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7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9.56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417.24亿元,同比增长3.7%。三次产业占比为13.9%、39.8%、46.3%。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形势向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73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63亿元,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8.72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为49.97万吨,其中夏粮19.84万吨、秋粮30.13万吨。分品种看,小麦产量9.94万吨,玉米产量24.64万吨,大豆产量3.62万吨,油料产量1.90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08万吨,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7.32万吨、牛肉产量0.41万吨、羊肉产量0.37万吨、禽肉产量1.9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57万吨,增长2.8%。园林水果产量3.34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7.42万吨,增长3.2%。全年生猪出栏89.14万头,增长4.7%。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工业经济克服疫情散发、物流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平稳增长。从主导行业看,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同比下降5.3%,现代材料同比下降7.4%,现代医药同比下降8.2%,绿色食品同比增长7.7%。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三个行业呈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8%、7.1%、7.7%。从产品产量看,57种重点产品中有33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消费品工业中铁矿石成品矿、水泥、太阳能电池和葡萄酒分别同比增长105.7%、15.9%、24.5%和17.9%。从经营效益看,企业利润持续增长。1至11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2%,利润总额增长6.8%。
  建筑业增长较好,签订合同额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49.78亿元,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49.23亿元,增长13.5%,位居全省第一。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209.76亿元,增长28.4%。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专包企业171家,增长18.8%。
  服务业发展提速,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0.2%。1至11月,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6.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5.2%。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发力,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增速连续两个月稳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9和10.9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3.84万平方米,增长14.1%,连续11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42.2%,民间投资增长3.4%。从投资领域看,民生领域投资增长4%,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03.2%、80%。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8个,增长20%,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对投资增长贡献显著。
  消费市场恢复较快,网络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04亿元,同比增长7.6%,位居全省第六。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2.29亿元,增长15.9%,位居全省第四。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60亿元,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44亿元,增长11.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83.91亿元,增长7.9%;餐饮收入22.13亿元,增长4.4%。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4.4%、3.8%。全市网上零售额1.26亿元,增长23.8%,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出口总额增势较好,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西商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87亿元。其中,进口总额9.72亿元,出口总额10.15亿元,同比增长28.7%。招商到位资金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69亿元,增长40%,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35%。
  财政收支增长平稳,金融存贷支撑有力。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9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9.9%,其中,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等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5%、16.1%。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增大。全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464.98亿元,增长14.5%。其中,贷款余额877.63亿元,增长15.8%。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在库单位持续增加。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40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305户,市场主体达到13.5万户。从“五上”单位看,2022年全市新增“五上”企业230家,在库“五上”单位数突破1000家,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体来看,2022年全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市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为主线,以推动西商融合发展战略为牵引,以加快打造“一都四区”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县域能级和竞争力,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