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棣花古镇 话文学发展
文章字数:3711
4月9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杂志社原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国作家》杂志社原主编王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程绍武一行3人来到商洛,开展调研采风活动,共话文学发展。
采风期间,他们先后到丹凤县贾平凹老家及棣花古镇景区、丹凤葡萄酒庄、四皓碑林园、船帮会馆,感受“中国康养之都”的秀美风光,探寻商洛历史文化遗存,了解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成果,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民俗文化和商於古道历史文化。他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商洛深厚而又多彩的文化底蕴,希望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关注商洛、走进商洛、书写商洛,共同推动商洛文学艺术和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采风结束时,作家们纷纷表示,商洛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风光,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他们将牢记“国之大者”,守护绿水青山,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时代期许、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同时他们认为,文学源于现实,也反作用于现实,将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手中的笔,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展示“秦岭最美是商洛”的魅力,为商洛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艾克拜尔·米吉提 文化反哺家乡 凸显文化价值
艾克拜尔·米吉提走进棣花古镇,看到当地的秀美风光,不时地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在欣赏小镇独特景色的同时,还在他的社交平台上不断记录所见所闻。
“到了这儿以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商洛市委、市政府,包括丹凤县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得非常具体。我刚才看到工地现场正在施工,重新翻修贾平凹老宅,不断繁荣当地的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艾克拜尔·米吉提说,他在参观贾平凹老宅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文学源于现实、源于今天,但是它同时反作用于现实,当前贾平凹通过文学作品和自身的影响力来反哺家乡,就是在新时期文学作品反作用于现实里的典型案例。
艾克拜尔·米吉提介绍,在参观贾平凹故乡的途中,他接到了贾平凹的电话问候。他感慨地说:“感谢你给中国人民写那么多小说,也感谢你通过小说把你的家乡重新振兴起来了,让你的故土走向富裕之路。”
故乡生于斯便属于斯,不论富饶还是贫瘠,它都是剪不断的脐带,是擦不掉的胎记,是我们的命运所在。我们的文学名家贾平凹和故乡的脐带似乎从没被割断过,以不同的方式回报故乡,故乡因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灵气。
“丹凤县借助贾平凹的影响力,把棣花古镇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非常有价值。过去是乡村脱贫,现在是乡村振兴,那么今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学走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艾克拜尔·米吉提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商洛,但是感觉很早就来过这里,因为读过很多关于商洛的诗和小说,对当地的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都很向往。
当真正来到商洛之后,他有了新的体悟:“过去丹江这里有个码头,从这里把物品翻过秦岭送到长安,再经长安运向世界各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来到商洛之后,让我有了新的认知,了解到商洛是古丝绸之路水路和陆路交汇的重要节点。”
艾克拜尔·米吉提说:“商洛不仅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水陆码头交汇之地,过去我们对商洛认识不够,那么这次来到商洛以后,发现商洛的历史还需要我们重新认知,深入了解这样一个沉默的历史文化古城。”他觉得“一带一路”的前景是亮丽的,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商洛的历史文化价值将会更加凸显。
程绍武 坚持文化铸魂 推动文旅融合
“一个地方经济再发达,如果没有文化发展,它可能还是没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比较枯燥和无趣的。尤其是像商洛这种有很多文学名家,贾平凹、陈彦这些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陈仓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在这里以文化的形式为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陕西,来到商洛,来到棣花。”程绍武在丹凤县棣花采风时表示,借着读书日活动,他第一次来到商洛,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所吸引,以后有机会还想来到商洛,继续感受这里的风景和文化魅力。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商洛作家群这一现象时,程绍武说:“就全国各地而言,有些地方可以形成作家群。比如说陕西商洛作家群、云南昭通作家群、南京作家群……但是并不是很多。
而陕西作家群是其中最为突出、显著的,跟陕西这个地方的文化传承、创作氛围有关,同时陕西也会不断出现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
商洛当前文学发展也不断有新的文学领军人物出现,得益于有传承几代的文学大家出现,形成一个作家群,大批量的文学作品问世和浓厚的创作氛围。在今后的商洛文化发展过程中,希望可以不断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将商洛打造成为一个世界文学之都。
4月是全民读书月。在被问到如何在商洛形成更好的读书氛围时,程绍武认为,读书活动需要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在商洛因为有文学名家的带动,会形成一种爱读书、爱创作的氛围,这就是对人的灵魂的涵养。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的东西,人除了物质之外还需要灵魂,需要精神世界的这种涵养来提升。程绍武由衷地说:“参观棣花古镇,我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除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美之外,还有一种人文情怀,让人非常舒服。”
很多文学大家的成长中都会经历不可磨灭的磨难,特别是一些青年作家,有时候文学是需要静下心来创作的。在被问到如何看待苦难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时,程绍武认为,苦难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财富,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资源。现在青年作家队伍非常壮大,但是他们如果要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大成绩的话,还是要增加生活阅历,增加人生的经历,否则作品就会流于浅表,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关注,但想长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还是要多思考,多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就当前商洛文化与旅游的发展,程绍武也给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建议。他认为,文旅就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主要是旅游为体、文化为魂。这样的话,会使每一次旅游都变成一种文化之旅,变成一种精神之旅,这才是旅游的真正含义。商洛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厚,想要将文旅资源传播广,就需要把文旅资源转化成文化艺术作品,包括演出、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等等,才能影响更多的人。资源要作品化,作品要故事化,故事要人物化,最终我们要塑造出来几个全社会都耳熟能详的人物,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传播文化资源,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商洛、认可商洛。
采风最后,程绍武寄语商洛文学和社会发展,认为商洛是一片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希望商洛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王 山 挖掘文化素材 讲好商洛故事
王山在采风时表示,以前就想来商洛走走看看,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中国作家》杂志社先后三任主编首次来到商洛采风,对商洛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商洛这片文化绿洲,滋养出以贾平凹、陈彦等一批大家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他们走出商洛、走出陕西,成为文学陕军最强劲的一支力量。王山说:“我跟商洛作家群很有缘分,跟他们大部分同志都是朋友,对他们怀着尊敬,怀着温馨的朋友式的情谊。商洛作家群不但以他们的作品温暖了我,而且以朋友之间的情谊温暖着我。”
王山表示,在商洛这片土地上,群众的生活非常丰富,它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很完整的过程形成,包含各种喜怒哀乐、感慨、经验、教训,这些对于商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丰富的素材能够让作品更加厚重,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
在参观贾平凹老宅时,王山说:“今天通过参观,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平凹曾经在商洛生活、学习、读书、写作的身影和气息,也能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这片土地的魅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生长在贾平凹的笔下,在他的作品里驻足。让全世界通过作品了解了美丽的棣花、美丽的商洛。”
谈及新时代商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如何创作出更多精品时,王山表示,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首先要热爱本土文化,突出商洛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创作更多原生态、接地气、感染人、启迪人的精品力作。
商山四皓碑林园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巨冢罗列,古柏环绕,碑石林立。参观过程中,王山被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所深深吸引,驻足聆听,遇到不甚了解的历史问题时,不时和讲解员交流讨论。
“我注意到了‘吕后封四皓官不受’这一句话,字数其实并不多,但是我觉得意味深长。”王山说,“商山四皓”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促使地处“秦楚古道”咽喉的商洛成为彰显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格魅力、精神境界的地域载体,为讲好商洛故事、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素材。“商山四皓”的隐士身份与隐逸品格彰显的是百姓的气节、读书人的气节,反映了读书人像松柏、竹子一样挺拔、高洁的精神。实际上,他们四个人的这种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和共鸣,这种精神应该说是不朽的。
王山说:“这次采风,我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并重的商洛、非常美丽的商洛。特别是商洛市民在棣花古镇游玩时,那种幸福感让人很受鼓舞。未来,《中国作家》杂志社将用文学作品来描绘这些亮点,来宣传商洛的青山绿水,宣传商洛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等,因为文学作品是可以影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