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精准发力推动产业振兴群众增收
文章字数:944
本报讯 (通讯员 吴 浩)近年来,山阳县抢抓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和特色农业强市建设机遇,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以发展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和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山阳县选优发展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新发展食用菌4200万袋,新建药材基地3万亩、茶园7800亩,完成核桃科管4.2万亩,新增畜禽补栏238万头(只),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支持意发、家金、智源等企业创亮品牌、拓展市场,推动和丰阳光公司实施菌种研发、开展食用菌资源并购、启动上市前期工作。坚持以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统筹种养加、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食用菌、肉牛、核桃等实现从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山阳县实施主体联农,采取龙头企业“抓两头带中间”、合作社“抓一品带一业”、能人大户“抓示范带着干”的模式,将农户与市场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结。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农民合作社941个、能人大户2030个,带动发展“五小”经济3000余户,9.8万名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实施技能联农,整合人社、农业、移民、妇联等10部门培训资源,以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为导向,在已建成的企业生产车间、社区工厂、产业基地设立技能培训基地11家,邀请行业技能人才和乡土能人开展技能培训。实施销售联农,探索“借袋还菇”“借豆还芽”“借苗还鸡”等模式,由经营主体负责农产品保价回购,并采取保险托底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同时鼓励支持经营主体拓展消费市场,线下利用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资源,设立山阳特产展销店或销售专柜200个,线上建立农特产品直播间16个,今年一季度线上线下累计帮销代销农特产品3200万元。
山阳县开展“三资”清理规范行动,启动清理规范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建立村集体“三资”台账,力争年底前规范录入合同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消薄培强”行动,深化“三变”改革,挖掘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鼓励支持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增收项目。目前,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增至164个、50万元以上6个。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启动10个县级、50个镇级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建设,力争今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增加20个以上、每个镇(街道)至少有1个村收入达50万元。
山阳县选优发展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新发展食用菌4200万袋,新建药材基地3万亩、茶园7800亩,完成核桃科管4.2万亩,新增畜禽补栏238万头(只),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支持意发、家金、智源等企业创亮品牌、拓展市场,推动和丰阳光公司实施菌种研发、开展食用菌资源并购、启动上市前期工作。坚持以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统筹种养加、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食用菌、肉牛、核桃等实现从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山阳县实施主体联农,采取龙头企业“抓两头带中间”、合作社“抓一品带一业”、能人大户“抓示范带着干”的模式,将农户与市场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结。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农民合作社941个、能人大户2030个,带动发展“五小”经济3000余户,9.8万名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实施技能联农,整合人社、农业、移民、妇联等10部门培训资源,以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为导向,在已建成的企业生产车间、社区工厂、产业基地设立技能培训基地11家,邀请行业技能人才和乡土能人开展技能培训。实施销售联农,探索“借袋还菇”“借豆还芽”“借苗还鸡”等模式,由经营主体负责农产品保价回购,并采取保险托底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同时鼓励支持经营主体拓展消费市场,线下利用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资源,设立山阳特产展销店或销售专柜200个,线上建立农特产品直播间16个,今年一季度线上线下累计帮销代销农特产品3200万元。
山阳县开展“三资”清理规范行动,启动清理规范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建立村集体“三资”台账,力争年底前规范录入合同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消薄培强”行动,深化“三变”改革,挖掘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鼓励支持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增收项目。目前,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增至164个、50万元以上6个。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启动10个县级、50个镇级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建设,力争今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增加20个以上、每个镇(街道)至少有1个村收入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