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守山护绿,美了生态富了民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文章字数:4344
  和煦春风暖商
朱家湾牛背梁景区停车场车辆如潮
牛背梁景区内,绿树成荫,溪水叮咚。


  4月的秦岭,满目翠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微风轻拂,绿树摇曳,鸟鸣阵阵。4月13日,天刚蒙蒙亮,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54岁的护林员舒久明就带着一天的干粮,从家里出发,骑着摩托车来到管护区,开始一天的巡护。
  “像这样的路,我每天要走10多公里,就是为了确保管护区内没有破坏树木、火种入山等行为发生。”由于工作原因,一壶开水、几个馒头,便成了舒久明的午餐。
  走在密林间,舒久明时不时停下脚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在他看来,管护区内的每棵树、每条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舒久明抚摸着柞树葱茏的枝叶深情地说。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就来到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年时间过去了,总书记的声声问候,还在商洛人民的耳畔回响;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商洛人民始终牢记于心。
  三年来,商洛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好秦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
  如今,站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远眺秦岭,群山沉静安详,唯有绿意蓬勃,秦岭的生态底色愈来愈浓。
  当好生态卫士
  迎着春日的暖阳,走进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羚牛谷,唯见密林参天、飞瀑如帘,溪润山谷,鸟鸣清涧。
  牛背梁如今愈来愈浓的生态底色,是一个个护林员用双脚丈量,用汗水守护出来的。
  去年3月,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二组的何来忠成了当地的生态护林员。
  每个月,何来忠都要在自己的管护区内走上20多趟,巡山护林。上岗一年来,他还没有遇到过一起毁山盗林的事件,“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变了,对生态环境看得很重。”
  在何来忠的印象里,朱家湾人世世代代都与秦岭为伴,困难时期,“靠山吃山”曾是他们谋生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柞水县乾佑河国有林场党支部书记、副厂长黄世策在林业系统坚守了28年,从1994年调入营盘国营林场工作后,他就把自己奉献给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据他回忆,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村民时常进山盗伐林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些年,随着保护环境、保护森林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早已摒弃了乱砍滥伐行为。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月亮垭考察时强调。
  当地干部群众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不断刷新生态底色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持续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护山”,老百姓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我所在的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从78%提高到了95%。”黄世策告诉记者,“我将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永远做推动绿色发展的‘耕耘者’和‘守卫者’。”
  “目前,全县1600多名护林员每天都行走在管护区内,在护林员的守护下,柞水县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已达到76%。”柞水县林业局副局长宋鹏兴奋地说。
  如今,秦岭里的违建别墅早已不见踪迹,小水电站也逐步退出。柞水县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双达标”,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三年保持在350天以上。
  再访牛背梁,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勇当生态卫士,倾力护绿,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倾力治水,一泓碧水明净清澈,秦岭深处的“生态绿”越来越亮丽。
  共享生态红利
  朱家湾村移民搬迁点,杨柳依依,溪水潺潺,一阵微风拂来,鸟儿的鸣叫声混着树叶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在朱家湾村村民看来,这都是奔向新生活的欢歌。
  今年88岁的村民李孝义经常伴着欢歌,早早起床,挎起竹篮,一头扎进村里的沟沟岔岔。
  今天他来到对面的山坳,采摘野菜。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杂草,将一株株鲜嫩的石蜡菜连根拔出,放进身边的竹篮。
  忙碌了两个多小时,李孝义看着竹篮里满满当当的石蜡菜,才心满意足地直起腰,满心欢喜地下山了。
  “大伯,今天又给我们送什么野菜了!”看着李孝义满脸笑容地走进院子,李春花急忙迎了上去。
  “一点石蜡菜,你给称称,看能卖多少钱。”说着,李孝义将满满一筐野菜放到李春花的面前。
  “一共36元,您收好。”李春花说,“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里的沟沟岔岔生长的野菜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闲暇时挖野菜卖给我们,每个月也能收入五六百元呢。”
  作为朱家湾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一批人,李春花经营的“春花的院子”,不仅记录着人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步伐,也见证着朱家湾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
  “现在来牛背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农家乐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火爆。游客在这里可以赏美景,住民宿,品美食。”李春花高兴地说,“我们朱家湾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争当秦岭生态卫士,努力将好山好水好空气变成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李春花的农家乐从最初的3间客房发展到现在的36间,她真切地尝到了绿水青山带给她的“甜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
  在朱家湾,除了满目翠绿,现在最多的就是一座座干净整洁、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经营“四海农庄”的赵海明是地地道道的朱家湾人,自从牛背梁景区开园后,就办起了农家乐。
  “以前,大多是周边城市的游客,生意也是时好时坏,但自从牛背梁被全国人民知晓后,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欣赏秦岭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家生活。”赵明海笑容满面地说,“光去年一年,我家就收入了近四十万元,我们真正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当初全村农家乐只有5家,现在已经发展到涉游酒店2家、农家乐226家、商业门店70多家。去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感慨地说,近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村里经济快速度发展,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上午10时,在“四海农庄”,吴艳正忙着洗菜、择菜、切菜;在“春花的院子”,柯恒莲、叶文青正颠着炒锅精心烹制美食;在“阳坡院子”,服务员正认真打扫每间客房,确保下一拨客人能按时入住……
  在朱家湾,人人都享受着绿水青山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构筑生态防线
  早上7时,很多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网格员李洋早已经穿梭在村道、田野,他边走边看,边走边拍,巡查四周。
  “4月10日,朱家湾辖区内无问题。”备注好详情后,李洋附上了刚拍的两张照片,发送至营盘镇秦岭生态保护智慧监管平台。
  “请继续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的业务干部邓成波在平台上及时回复。
  “与以往传统的巡护方式相比,智慧监管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使得监测效率更高,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邓成波介绍。去年,营盘镇探索建立了秦岭生态保护智慧管控模式,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安装了视频监控、购置了无人机等设备,利用现代化手段破解日常监管的盲区。
  “营盘镇秦岭生态保护智慧监管系统由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设备和手机客户端三部分组成,手机端开发了APP,可以实现图片上传、视频通话、一键报警等工作。”邓成波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这是我们牛背梁索道上码头的鹰眼,它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监测半径达10公里。”邓成波娴熟的操作电脑,演示鹰眼监控的强大功能。
  目前,营盘镇各个重要节点共安装摄像头41个,特别是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摄像头具备了热成像功能,可随时捕捉着火点位、人类及动物活动迹象。同时用无人机定期巡航,随时发现和处置破坏秦岭生态环境问题。
  如果说智慧监管平台展示的是生态保护的“软实力”,那么“秦岭生态卫士综合巡查队”则展现出营盘镇党员干部的“硬功夫”。
  当天,在营盘镇龙潭村,一支由镇林业站陈栎、自然资源所饶林等职能部门干部组成的巡查队,正在开展每周一次的机动巡查管护。
  “为进一步增强全镇干部群众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我们探索了‘一队五联’工作模式,即一支队伍管全面、一次检查多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并通过‘联学、联办、联巡、联查、联评’,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走深走实。”营盘镇镇长毛嵩坚定地说。
  在营盘镇不断创新举措,推进秦岭生态保护的同时,柞水县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也不断发力,将秦岭生态保护、环保意识培养等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让生态底色浸染每一个角落。
  “三年前,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始终牢记于心,践之于行。”管委会干部程晓岚的眼中饱含感恩,声音铿锵有力。“我们定期开展净水、护山、巡山活动,常态化进行环保宣传,不断强化秦岭生态保护意识,让人人成为秦岭生态保护的宣传员、卫生员、监督员。”
  巍巍大秦岭,悠悠生态情。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在秦岭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接续前行。
  三年来,柞水县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金钱河、乾佑河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柞水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最持久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
  “我们将牢记嘱托,坚持首站站位与担当,明确各方职责,压实各方责任,不断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市生态环境局柞水县分局局长张延安表示。
  踏上新征程,总书记念念不忘的秦岭,正为商洛儿女绘出愈来愈浓的绿意。
  
  记者手记
  秦岭生态底色愈来愈浓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进秦岭生态空间核心区的牛背梁,体验更是无比深刻。
  作为一名记者,去过牛背梁很多次。
  然而再次走访牛背梁,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山上林间愈来愈浓的绿意,山下人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以及人人对保护秦岭神圣使命的认识与行动。
  步入羚牛谷,最先入眼的是淙淙溪流,清凌凌的水在山涧潺潺流淌,如丝绸缎带铺展于沟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抬眼只见万木吐翠,从溪边青草,到树脚、岩石上的苔藓,从路边野花,到树梢绿叶,春浓、水绿、山青,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将牛背梁晕染得愈发青翠。
  来到月亮垭,远眺群山,满天满地都是春的气息,在阳光和雨水的滋养下,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绿意充斥整个视野,秦岭欣然苏醒。
  在朱家湾村,当地群众敞开怀抱,用优美闲适的秦岭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的秦岭民宿,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笑迎四方来客;游人们慢下脚步、静下心来,赏秦岭美景,吃秦岭美食,住秦岭美居,细数春光,治愈身心。
  采访中,无论普通群众、商户、护林员、网格员、镇村干部,还是柞水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说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体会认识深刻,行动措施落实落细落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他们把守护秦岭生态环境融入了血脉、融入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承担起了保护秦岭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