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柳 絮 飞 来
刘少鸿
文章字数:1143
  江南梅雨季,北方柳絮时。春夏之交的气象物候,如约而至。
  南方人见不到柳絮,是因为南方的空气潮湿,柳絮很难干燥,飘不起来,且柳树扬花之际,正值梅雨季节,柳絮全被雨水冲刷下落,随水流逝,所以就看不到柳絮飞舞的景象。
  其实北方漫天飞舞的柳絮天气,也并非好的气象。影响空气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引发过敏症状,等等,很是令人厌烦的,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物要播种,事物发展皆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还得接受它的存在。
  古来吟咏柳絮的诗词不胜枚举,所表达的情感寄托各不相同,可能也是与其内涵的多样性有关吧。
  柳絮初起之时,春风尚煦,淡影点点,悠闲飘扬,若有若无,如幻似梦。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彼时的感觉,犹如宋人的轻吟,还真是有些美妙的。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白居易这种“与春老别更依依”的心境,似乎是所有人的愿望。但面对现实,诗意的浪漫美感很快就会被打破。初夏之时,“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之时,漫漫杨花搅天飞的情景,着实令人烦恼,毫无美感可言。
  观景咏物,无不寄托着个人的主观好恶与价值评判。《红楼梦》第七十回,史湘云一阕《如梦令》,引来大观园里众才女纷纷应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就是钗黛二人。同是面对飞舞的柳絮,林黛玉看到的是粉堕,香残,漂泊,命薄;叹息的是空缱绻,说风流,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看到的则是白玉堂前春解舞,向往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身世经历决定着一个人的内心境界,也投射于目中的外观物象。柳絮在此,便映现出各人的追求境界。
  宋人陈与义更是借物喻人,赋予柳絮另一种形象:
  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
  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柳絮常常借着柳枝摇动飞舞楼台,四处钻营,八面玲珑,一有风吹草动,更是迫不及待,急于表现,直上千丈高,轻狂乱舞,一时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只可惜,风不恒定,势去之时转眼跌落谷底,陷于泥淤,终将化为尘灰,归于沉寂。正如诗人韩琦所论: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柳絮有无翻红的时候?有的。有一段民间传说,一群人行酒令,尾字须带红字。一人无句可出,抬头看到窗外柳絮纷飞,情急之下,随口就来了句:柳絮飞来片片红。结果引得众人嘲笑。这时出来一人救场,赞扬此句甚佳,出自古人诗作。并随口吟咏出来。这所谓的古诗,其实是此人即兴杜撰,只为给其朋友挽回面子,结果却成就名诗一首。此故事有3个版本,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前3句稍有差异,分别安在3位名人头上,我更喜欢罗贯中说。因为这首诗,意境更为浑然和谐——
  玉带桥边袅袅风,牧童横笛过桥东。
  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夕阳无限好,轻白柳絮也是可以染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