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水 望乡愁 品商洛
文章字数:3484
散文名家们在山阳县感受秦岭原乡风情。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摄)
在柞水县金米村的智慧化木耳大棚内,散文名家们详细 了解木耳种植知识。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摄)
散文名家们走进丹凤安森曼葡萄酒庄,了解酒庄的历史 及葡萄酒的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摄)
5月9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吹响乡村振兴时代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散文名家采风活动在我市柞水县开展。散文名家们在小岭镇金米村了解了木耳的种植、销售、产业链延伸等情况。在下梁镇新合村,大家看到了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淡水鱼、木耳等特色产业。在营盘镇朱家湾村,大家步行进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羚牛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牛背梁考察时的殷殷嘱托,领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5月9日下午,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圆满结束,参加采风的散文名家们陆续返程。在临别之时,不少名家表示,此次商洛之行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会把沿途记录下来的美景、美食、美好瞬间写进作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商洛,带更多的人走进商洛,来商洛康养度假、旅游休闲。
商洛是我理想中的康养之地——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国际笔会中心会长丹增
本报记者 米子扬
山色迎碧水,阳光抱青松。沿着福银高速一路前行,散文名家们走进了山阳县,来到了山阳县秦岭原乡法官镇。大家站立在法官镇观景台,仿佛被苍翠的群山和繁茂的林木环抱,置身于天然氧吧和生态画卷之中,青山绿水,俯拾皆是。
“康养之都,商洛名副其实!”看到这样的美景,丹增不由赞道。一路走来,丹增了解到商洛正在聚力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城市品牌,他认为要做好康养产业,需要具备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的饮食、优良的服务,以及置身其中能够让人心情舒畅,这几点商洛都做得很好,是理想的康养之地。“作为一位向80岁迈进的老人,我现在最重视的就是养老的问题。”丹增说,他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子女儿孙已无须操心,也不再追求个人财富积累,唯一所求的就是尽可能地不进医院,不吃药物,靠自己健康的身体安度晚年。“商洛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是北京的300多倍,这对老年人健康大有益处。”采风期间,丹增领略了秦岭腹地的自然美景,品尝了绿色纯天然的秦岭山珍,尽情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如果商洛有合适的养老院,我百分之百选择在这里养老!”丹增说。
让丹增流连忘返的,除了商洛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商洛既是一个康养之地,也是一个文化之地。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可以使人的灵魂和思想都产生质的变化和飞跃。这次采风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商洛本地的文人,了解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大批人热爱着文学,一直在坚持写作。”丹增说。在山阳举办的散文名家文学沙龙上,丹增与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一起畅谈,就商洛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文学创作等方面谈感受、话未来。这让他感受到就文学领域的话题开展交流是商洛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大家都是文学爱好者,也是文化的捍卫者。“这几天,我通过观察商洛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他们走路时昂首挺胸的姿态,我能感受到商洛人民群众的内心是很饱满的,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给予人的一种力量和自信。”
绿色发展让商洛潜力无限——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郭运德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惊喜。商洛是一个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宝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郭运德如此评价商洛。郭运德是山东济宁人,著有《期待的视野》《文化的视点》《审美的视角》《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全书·文艺卷》等。其作品获1985年《芒种》文学优秀评论奖、公安文学评论征文一等奖、中国报纸副刊年度金奖及中国新闻奖等。
在来商洛之前,郭运德对商洛的印象还停留多年前的山大沟深、贫困落后,现在,这座历史与现代交汇,人文与自然和谐相生,绿水青山环绕,被命名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的城市令他赞叹不已。“商洛目前的发展状态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这很难得,也让我看到了这里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郭运德说,很多地方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过度污染,欠下数不清的子孙账。
“要使一个地方得到好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持续的战略思考,保护好自己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好了金山银山,就这一点来说,商洛把握得很好。”采风期间,郭运德在了解了丹凤葡萄酒产业、秦岭原乡法官镇、漫川古镇、柞水木耳的发展情况后表示,商洛目前的发展利用了现有的资源,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就拿柞水木耳来说,木耳产量的持续增加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充分利用了当地适宜培育木耳的自然资源,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使木耳菌种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循环,这种集约化的、绿色的发展方式,我觉得符合农村农业发展的过程。如果这样继续走下去,商洛未来发展将潜力无限。”郭运德说。
我喜欢商洛这个地方——访《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高级编辑、作家杨鸥
本报见习记者 张 矛
“我是第一次来商洛,商洛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森林覆盖率接近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长寿地区标准,夏季平均气温22℃,不愧为‘中国康养之都’。回去后,我想提笔写下这一路的见闻,才不虚此行。”《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高级编辑、作家杨鸥在采风活动结束时说,商洛确实是一个让人来了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杨鸥是浙江永嘉人,著有纪实作品集《神州雅典娜》及多篇散文、纪实文学作品。她的作品《荧屏风景线》获1993年《光明日报》社会特写征文三等奖,《保健品热在神州》获1994年《光明日报》社会特写征文三等奖。散文《向往远方》被《作家文摘报》转载,散文《洛阳花》被《散文选刊》转载。
杨鸥在观摩了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后,对商洛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这次来我是做了功课的,来到这里后,商洛在地方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让人赞叹。”
秦岭无闲草,遍地都是宝。杨鸥说,秦岭是国家一条很重要的山脉,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巍巍秦岭赋予商洛优美的山水和丰富的物产,当地人依托秦岭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将绿水青山优势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再加上独特的人文特色,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杨鸥说,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美丽的秦岭原乡图给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层层梯田、成片水田、蜿蜒小河、雄伟瀑布、精致民居,让她一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她说:“打造地方景区就得有特色,商洛的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结合得很完美,只有这样才能有韵味、有温度、有内涵,景区人气才能越来越旺。”
商洛作家要胸怀“国之大者”要有更大作为——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
本报记者 贾书章
雨中的牛背梁满目苍翠,山涧流水哗啦啦响,伴随着丛林中的鸟鸣声,大自然在演奏着一曲高亢的交响曲。5月9日8时许,参加散文名家采风活动的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身着一件棕红色马甲,踏着牛背梁上山的台阶,一边欣赏秦岭优美的自然风光,一边和记者亲切交谈,谈他这次来商洛的印象和收获,谈他对商洛作家们的期望。
“我对商洛的印象非常好,这里的山水有南方的秀美,也有北方的巍峨,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最早认识商洛,是通过贾平凹老师的《商州初录》,作品里民风的古朴、山民生活的贫困、精神的自足有着桃花源的诗意之美,使我对商洛充满了好奇,我就记着秦岭的南面有个商州,心向往之。”王干说。
王干说,这次他真正来到了商洛,近距离看了贾平凹老师的老家棣花,看了丹凤葡萄酒庄和棣花核桃主题公园,到山阳县法官镇看了秦岭原乡,又看了柞水金米村的木耳产业,令他感到的已不是惊奇而是惊艳!商洛现在发展变化太快了,尤其是商洛乡村振兴取得了这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这次“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吹响乡村振兴时代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纪实散文征文大赛在商洛启动,20位全国著名作家来商洛采风,商洛被授予“全国散文之乡”名副其实。商洛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为作家们提供了现实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通过这次活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商洛将会被全国更多的人了解。
王干说,商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出了贾平凹、陈彦、陈仓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重量级作家。商洛这块文化厚土为作家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商洛作家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独有的创作资源,要胸怀“国之大者”,要站在秦岭之上看中国、看商洛。不要只看眼前的小我,要有大我,要有大的作为,多关注商洛新时代发展的大题材,一定要在描写现实生活方面境界开阔,奋力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在中国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柞水县金米村的智慧化木耳大棚内,散文名家们详细 了解木耳种植知识。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摄)
散文名家们走进丹凤安森曼葡萄酒庄,了解酒庄的历史 及葡萄酒的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摄)
5月9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吹响乡村振兴时代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散文名家采风活动在我市柞水县开展。散文名家们在小岭镇金米村了解了木耳的种植、销售、产业链延伸等情况。在下梁镇新合村,大家看到了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淡水鱼、木耳等特色产业。在营盘镇朱家湾村,大家步行进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羚牛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牛背梁考察时的殷殷嘱托,领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5月9日下午,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圆满结束,参加采风的散文名家们陆续返程。在临别之时,不少名家表示,此次商洛之行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会把沿途记录下来的美景、美食、美好瞬间写进作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商洛,带更多的人走进商洛,来商洛康养度假、旅游休闲。
商洛是我理想中的康养之地——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国际笔会中心会长丹增
本报记者 米子扬
山色迎碧水,阳光抱青松。沿着福银高速一路前行,散文名家们走进了山阳县,来到了山阳县秦岭原乡法官镇。大家站立在法官镇观景台,仿佛被苍翠的群山和繁茂的林木环抱,置身于天然氧吧和生态画卷之中,青山绿水,俯拾皆是。
“康养之都,商洛名副其实!”看到这样的美景,丹增不由赞道。一路走来,丹增了解到商洛正在聚力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城市品牌,他认为要做好康养产业,需要具备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的饮食、优良的服务,以及置身其中能够让人心情舒畅,这几点商洛都做得很好,是理想的康养之地。“作为一位向80岁迈进的老人,我现在最重视的就是养老的问题。”丹增说,他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子女儿孙已无须操心,也不再追求个人财富积累,唯一所求的就是尽可能地不进医院,不吃药物,靠自己健康的身体安度晚年。“商洛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是北京的300多倍,这对老年人健康大有益处。”采风期间,丹增领略了秦岭腹地的自然美景,品尝了绿色纯天然的秦岭山珍,尽情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如果商洛有合适的养老院,我百分之百选择在这里养老!”丹增说。
让丹增流连忘返的,除了商洛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商洛既是一个康养之地,也是一个文化之地。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可以使人的灵魂和思想都产生质的变化和飞跃。这次采风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商洛本地的文人,了解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大批人热爱着文学,一直在坚持写作。”丹增说。在山阳举办的散文名家文学沙龙上,丹增与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一起畅谈,就商洛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文学创作等方面谈感受、话未来。这让他感受到就文学领域的话题开展交流是商洛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大家都是文学爱好者,也是文化的捍卫者。“这几天,我通过观察商洛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他们走路时昂首挺胸的姿态,我能感受到商洛人民群众的内心是很饱满的,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给予人的一种力量和自信。”
绿色发展让商洛潜力无限——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郭运德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惊喜。商洛是一个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宝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郭运德如此评价商洛。郭运德是山东济宁人,著有《期待的视野》《文化的视点》《审美的视角》《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全书·文艺卷》等。其作品获1985年《芒种》文学优秀评论奖、公安文学评论征文一等奖、中国报纸副刊年度金奖及中国新闻奖等。
在来商洛之前,郭运德对商洛的印象还停留多年前的山大沟深、贫困落后,现在,这座历史与现代交汇,人文与自然和谐相生,绿水青山环绕,被命名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的城市令他赞叹不已。“商洛目前的发展状态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这很难得,也让我看到了这里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郭运德说,很多地方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过度污染,欠下数不清的子孙账。
“要使一个地方得到好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持续的战略思考,保护好自己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好了金山银山,就这一点来说,商洛把握得很好。”采风期间,郭运德在了解了丹凤葡萄酒产业、秦岭原乡法官镇、漫川古镇、柞水木耳的发展情况后表示,商洛目前的发展利用了现有的资源,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就拿柞水木耳来说,木耳产量的持续增加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充分利用了当地适宜培育木耳的自然资源,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使木耳菌种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循环,这种集约化的、绿色的发展方式,我觉得符合农村农业发展的过程。如果这样继续走下去,商洛未来发展将潜力无限。”郭运德说。
我喜欢商洛这个地方——访《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高级编辑、作家杨鸥
本报见习记者 张 矛
“我是第一次来商洛,商洛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森林覆盖率接近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长寿地区标准,夏季平均气温22℃,不愧为‘中国康养之都’。回去后,我想提笔写下这一路的见闻,才不虚此行。”《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高级编辑、作家杨鸥在采风活动结束时说,商洛确实是一个让人来了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杨鸥是浙江永嘉人,著有纪实作品集《神州雅典娜》及多篇散文、纪实文学作品。她的作品《荧屏风景线》获1993年《光明日报》社会特写征文三等奖,《保健品热在神州》获1994年《光明日报》社会特写征文三等奖。散文《向往远方》被《作家文摘报》转载,散文《洛阳花》被《散文选刊》转载。
杨鸥在观摩了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后,对商洛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这次来我是做了功课的,来到这里后,商洛在地方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让人赞叹。”
秦岭无闲草,遍地都是宝。杨鸥说,秦岭是国家一条很重要的山脉,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巍巍秦岭赋予商洛优美的山水和丰富的物产,当地人依托秦岭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将绿水青山优势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再加上独特的人文特色,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杨鸥说,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美丽的秦岭原乡图给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层层梯田、成片水田、蜿蜒小河、雄伟瀑布、精致民居,让她一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她说:“打造地方景区就得有特色,商洛的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结合得很完美,只有这样才能有韵味、有温度、有内涵,景区人气才能越来越旺。”
商洛作家要胸怀“国之大者”要有更大作为——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
本报记者 贾书章
雨中的牛背梁满目苍翠,山涧流水哗啦啦响,伴随着丛林中的鸟鸣声,大自然在演奏着一曲高亢的交响曲。5月9日8时许,参加散文名家采风活动的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身着一件棕红色马甲,踏着牛背梁上山的台阶,一边欣赏秦岭优美的自然风光,一边和记者亲切交谈,谈他这次来商洛的印象和收获,谈他对商洛作家们的期望。
“我对商洛的印象非常好,这里的山水有南方的秀美,也有北方的巍峨,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最早认识商洛,是通过贾平凹老师的《商州初录》,作品里民风的古朴、山民生活的贫困、精神的自足有着桃花源的诗意之美,使我对商洛充满了好奇,我就记着秦岭的南面有个商州,心向往之。”王干说。
王干说,这次他真正来到了商洛,近距离看了贾平凹老师的老家棣花,看了丹凤葡萄酒庄和棣花核桃主题公园,到山阳县法官镇看了秦岭原乡,又看了柞水金米村的木耳产业,令他感到的已不是惊奇而是惊艳!商洛现在发展变化太快了,尤其是商洛乡村振兴取得了这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这次“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吹响乡村振兴时代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纪实散文征文大赛在商洛启动,20位全国著名作家来商洛采风,商洛被授予“全国散文之乡”名副其实。商洛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为作家们提供了现实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通过这次活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商洛将会被全国更多的人了解。
王干说,商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出了贾平凹、陈彦、陈仓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重量级作家。商洛这块文化厚土为作家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商洛作家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独有的创作资源,要胸怀“国之大者”,要站在秦岭之上看中国、看商洛。不要只看眼前的小我,要有大我,要有大的作为,多关注商洛新时代发展的大题材,一定要在描写现实生活方面境界开阔,奋力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在中国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