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两把靠背椅
王璐
文章字数:1520
  妻子当年的那套木嫁妆,最精美的数那两把靠背椅。
  30多年前,秦岭山里嫁女,除了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时尚之物,还要有一套木家具做陪嫁。外面卖的不多,价格也不够实惠,多半人家都请匠人上门定做。
  我们婚前数月,岳父就请了两个匠人,楼上楼下翻腾出木料忙活近半月,连做带染才全部备好,箱子、衣柜、桌子、兀子、火盆架等,应有尽有。仅此,结婚那天,就将两台四轮拖拉机厢装满。
  其中有一对柳木靠背椅,结实精巧,细腻光亮。那几年,我们在铁峪铺镇上经营一家电脑打字兼摄影的小店,闲下来时,将椅子搬出店外坐坐,吃饭、喝茶、看书看报、看人来人往,或闭上眼小憩一会儿。
  在我看来,岳父请的两名匠人有些蹩脚,手艺不差上下。这对椅子,自然不是出自他们之手,它们是大岳父的杰作。
  大岳父的木工活,在他们那儿方圆数里无人能及,他们兄弟俩及儿女家里的门窗、桌凳、柜子都是见证。弯木椅,更是他的拿手活儿。听说他年轻时,除给亲邻们义务做做外,还常把木椅卖了补贴家用。
  相比于木凳,靠背椅坐上去身子能紧紧倚靠着,尤其是干活累了坐着,背部与腰间都很舒服。所以,聪明的先祖们很早就懂得了享用靠背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就有记述:“今之士族,当婚之夕,以两倚相背,置一马鞍,反令壻坐其上,饮以三爵。”不过早期,类似这种有靠背的坐具,被称为“倚”,“椅子”的叫法,是后来根据相关文字演化而成的。
  传统的靠背椅有好几个样式,像大岳父做的这种,与其他样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四条腿是用两根旺木料,在火焰上烘烤弯制、榫卯定型而成的,柳木、桑木、冬青等,只要韧性好都行。做椅子,大概是因少不了要费一番体力,通常又叫弯椅子,或扳椅子。
  这种椅子别看普通,结构简单,要做好还真考验匠人的手艺。山里不缺木料,只要会抡几下斧头的人,都要学做好多椅子摆在家里,好与不好,总比屋里空荡着强。我父亲桌椅板凳、木箱柜子、风车纺车,都做得像模像样,就连做寿木给人打下手也很在行,唯独靠背椅弯得笨拙,手艺到底不过关。
  也许是因地里活杂忙不过来,或是上了岁数,几年已不多做木工活的大岳父,在我们结婚时却不声不吭做了对木椅,早早扛到兄弟家里。做工之用心自不必说,就连木料也是精挑细选生长年限不长不短的好柳木。在他的三个侄女中,妻子是老大。老二出嫁前,他同样也给弯了一对。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傍晚,我们坐在门外吃饭,忽然来了紧急文件要在当晚打印好。起身放下饭碗,招呼来人在椅子上坐着乘凉、饮茶,我们便坐在电脑前忙乎至深夜。睡前,忽想起两把椅子时,门外早已不见了。连着几天,向左右邻居打问,结果都说没见。
  时隔数年,得知那对椅子被我们弄丢,大岳父二话没说做了两把给我们,用土红洋漆染得光亮。可惜,没几年就有了几处虫蛀,靠背上的一个小挡板也有些松动。毕竟,他年岁渐高,那时其实连椅子、板凳都不做了。工具有了锈迹,又没上好的备料可用,不如先前那对自是必然。
  即便如此,十几年前住进县城新建的房子时,我们还是早早就将它们搬到新房里。无论如何,它们承载的一位老人对子侄的爱。
  大岳父在其兄弟姐妹四人当中,排行老大,为人宽厚,开朗耿直。他身体向来硬朗,多年跟老伴在两间旧瓦房内独立生活,直到年事已高,才被“强迫”着接受儿女们轮流照料。
  三年前的一天,他在大儿子家锅灶边不慎跌倒,摔坏了股骨头。而对于一个年长者来说,手术的潜在风险可想而知,又考虑到高额的费用问题,他拒绝了手术。从此,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以前去他家,他都站在场院边三四丈高的塄坎上,笑迎我们;走时又站在那里挥着手,直至目送过门下那道弯,再也看不见。前不久,去武关时绕道去探望,看到大岳父在轮椅上落寞地坐着,我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从心头掠过。
  我们离去,他也那么坐着,像是在哪儿见过的一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