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南 茶 旅 融 合 促 发 展
文章字数:983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杜 涛)商南县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主导、茶旅融合、文化聚力”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既是乡村振兴好产业,又是旅游休闲好去处”的三产项目,推动茶旅融合深度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坚持生态优先,实行全域发展。围绕我市“一都四区”战略定位和商南县“四大名城”建设,制定了《商南县打造“旅游名城”实施方案》《商南县打造“生态茶城”实施方案》,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思路,将“全域旅游”延伸至全时段、全市场、全领域,打造出富水茶海公园、试马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有机生态、休闲观光的智慧茶园,推进“生态茶城”建设,构建起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示范引领,做强领军企业。建立“政银担”协同机制,开辟金融服务新路径,推动“茶叶贷”试点落地,解决了县内茶企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深化商南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改革,聚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要素,打造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支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特,目前,该县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
坚持开放共享,扩大销售市场。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建设茶叶采摘体验园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的“山水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实施茶产业“百店千点”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开办商南茶实体店、连锁店,推动商南茶产品进入大型商超市场。组织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加丝博会、茶博会和“国际茶日”等茶事活动,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坚持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研发生产茶饮料、保健茶、茶食品、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统筹推进,凸显融合成果。强化茶旅融合,不断丰富体验项目和文化内涵,打造多条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多功能旅游线路,实现茶叶产业向文旅康养融合延伸。目前,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茶园面积累计达26万亩,年产茶叶8300吨,产值14亿元,发展茶叶种植大户6200户,人均增收5000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生态优先,实行全域发展。围绕我市“一都四区”战略定位和商南县“四大名城”建设,制定了《商南县打造“旅游名城”实施方案》《商南县打造“生态茶城”实施方案》,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思路,将“全域旅游”延伸至全时段、全市场、全领域,打造出富水茶海公园、试马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有机生态、休闲观光的智慧茶园,推进“生态茶城”建设,构建起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示范引领,做强领军企业。建立“政银担”协同机制,开辟金融服务新路径,推动“茶叶贷”试点落地,解决了县内茶企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深化商南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改革,聚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要素,打造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支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特,目前,该县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
坚持开放共享,扩大销售市场。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建设茶叶采摘体验园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的“山水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实施茶产业“百店千点”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开办商南茶实体店、连锁店,推动商南茶产品进入大型商超市场。组织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加丝博会、茶博会和“国际茶日”等茶事活动,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坚持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研发生产茶饮料、保健茶、茶食品、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统筹推进,凸显融合成果。强化茶旅融合,不断丰富体验项目和文化内涵,打造多条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多功能旅游线路,实现茶叶产业向文旅康养融合延伸。目前,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茶园面积累计达26万亩,年产茶叶8300吨,产值14亿元,发展茶叶种植大户6200户,人均增收5000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