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水青山织锦绣 生态优美展新姿
本报通讯员 张莹雪
文章字数:2820
    下梁镇老庵寺村新貌

    营盘镇朱家湾村阳坡院子民宿

    终南山寨景区游人如织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日新月异的柞水县城

  近年来,柞水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上描绘出了“秦岭闺秀·康养柞水”的绿色画卷。2022年11月,柞水县被生态环境部正式授牌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生态优美宜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望山见绿看水见景,打造绿色柞水
  夏日里,柞水县乾佑河两岸柳叶由鹅黄变嫩绿,微风拂过,一排排柳树犹如美人翩翩起舞;路边桃花、杏花、海棠等鲜花争奇斗艳,将小城柞水装扮得更亮丽;乾佑河中,一只“呆萌”大黄鸭玩偶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新修的休闲步道宛如一条彩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步道上随处可见跑步的年轻人、嬉戏的孩子、锻炼间隙坐下休息的市民……人们在这里畅享“绿色、生态、休闲”健身之旅,为“康养之城”新发展点赞。
  如今清澈美丽的乾佑河两岸,在多年以前却是柞水县脏乱差的典型之一。那时的这里,马路破旧凌乱、河面上不时漂浮着垃圾、走在河边还能闻到一阵阵腥臭味,河水里欢快畅游的小鱼也不见了踪影。环境污染严重,要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清垃圾、拆违建、平河床、筑河坝……近年来,柞水县加大乾佑河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扎实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实现了所有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全覆盖,同步大力实施河流治理和生态清洁工程,实现了乾佑河由脏乱差到净清美的蜕变。
  坚持边破边立,柞水县下足功夫利用好腾挪出的空间和恢复好的生态,在乾佑河两岸建成了总长5954.09米、宽3.3米的休闲人行道,铺装塑胶步道,安装扁钢栏杆,新建和改造12座跨河桥梁和33座休息亭。
  如今,一湾碧水绕城过,休闲步道成了沿岸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以乾佑河治理为突破口,柞水县同步推进治气、治水、治土,实现全域整治。柞水县常态化开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行动”,拆除锅炉22台74.33蒸吨,改造燃气锅炉22台28蒸吨,重点减排指标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优良空气质量位居全市第一。柞水县深入开展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完成河流划界14条,建成33个镇村污水处理站,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境内金钱河柴庄断面、乾佑河古道岭断面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鼓励开展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新型物化技术产品试验示范,秸秆综合利用率90.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52%,农膜回收利用率85.46%;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造林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河草”综合治理,新建四方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实施绿化造林5.5万亩,恢复矿山植被656亩。
  城乡统筹全域整治,打造美丽柞水
  来到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下梁镇老庵寺村等地,一个个白墙灰瓦、花团锦簇的村庄点缀在起伏的山峦间。走进这些乡村院落,房前屋后花草葳蕤、藤蔓缠绕,散发出令人神往的田园气息。
  多年前,老庵寺村还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河沟臭气熏天、村民私搭乱建的落后村落。如今的老庵寺村,仿古式碑亭雕梁画栋,高大的古碑诉说着远古的辉煌与沧桑,萌呆的小动物雕塑和摆件充满童趣。一面面经典的古风壁画古色古香,围绕着山墙和院墙排列开来,串起鳞次栉比的民居院落,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过去村民们缺乏环保意识,村上也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备,垃圾随便扔、污水到处泼洒,为了烧火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会堆放草垛和枯树枝,不仅影响道路通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老庵寺村党支部书记邹志勇说。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自觉保护环境,村“两委”成员经常到户动员,向村民普及环保和卫生知识,同时积极联系垃圾清运处理设备,配备保洁员,还动手帮忙清理草垛,清理过后还统一购买花草种子,村民门前砌上了花坛,鲜艳美丽的花草让大家不忍破坏,堆柴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护环境的好习惯,老庵寺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
  老庵寺村的变化只是柞水县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柞水县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落实“三项措施”不断推动农村田园化、景观化。
  柞水县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85吨、乱搭乱建260处,清理通村道路1230公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25座,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到25个,有效管控村达到50个;加快农村“厕所革命”进度,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5304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3.64%,实现了全县镇(街道)卫生院、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卫生厕所全覆盖;全力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在保留农村田园原貌、民居原型和庭院原状的基础上,突出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内外、山脚坡边四大区域,大力实施“清、拆、整、改、修、植”工程。同时,建立“红黄牌”周评比、“小黑板”月公示、“曝光台”季晾晒制度,引导村民治陋习、除旧弊、破陈规。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最美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0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3个,“秦岭闺秀·康养柞水”品牌持续唱响。
  生态经济互相融合,打造魅力柞水
  炎炎夏日,柞水有一个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富有特色的石板房、处处盛开
  的蔷薇花、掩映在房前屋后的茂密绿植、清澈的河水,仿佛让人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就是柞水县终南山寨景区。每到旅游旺季,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呼吸着清新空气,享受着丝丝凉风,品尝柞水特色农家小吃,卸下平日的紧张与忙碌,尽情享受这属于自己的“慢时光”。
  “依托终南山寨良好的生态、区位、资源三大优势,我们采取‘村企联建·景民合一’旅游扶贫模式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并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创业培训班,让附近群众自己当老板。”柞水终南山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钊说。
  柞水县围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人文体验“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区”,开发一批山水游、民俗游、红色游等特色体验产品,打造秦岭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以柞水县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为依托,建成了一套集旅游资源监测、运营商数据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网络游客分析、假日运营监测、应急指挥调度等为一体的柞水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先后建成西川休闲农业观光园、金米农业产业园、花锦苑新型农业综合体等一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打造了阳坡院子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柞水民宿集群式品牌;把农旅融合作为乡村振
  兴战略总抓手,创新实施全域联动、产业联接、景区联带、入股联营的旅游“四联”模式,以探索山区旅游综合治理型模式为目标,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产业,以乡村游统筹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多点分布的旅游景区、覆盖全域的乡村旅游、广泛延伸融合的产业链条,把群众嵌入旅游产业链,以此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