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加强洛河湿地保护
文章字数:1383
本报讯 (通讯员 穆社国 何玉玲)近年来,洛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主战场,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扎实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着力构建“流域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经济高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新格局。目前,全县湿地面积达6.38万亩,受保护湿地面积3.5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6%,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系统化高位推动,强化综合保障。洛南县将湿地保护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项目带动、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把湿地建设与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湿地分级管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湿地公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管县长亲自抓、林业局长具体抓、县林业站长实际抓的“三长”包抓责任制;协调职能部门与4个镇办签订国家湿地公园共建共管协议,积极实施一退(退耕)二限(限制鱼塘、限制莲池随意扩展)三还(还芦苇、还水面、还湿地)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人工辅助自然重建植被规划作业设计及施工计划,将各个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河段、滩涂、山头地块,分解到部门和镇办,切实形成了政府领导、林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关注、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
立体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洛南县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月”等活动节点,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等相关知识,先后在全县中小学普及开设湿地课堂,在社区开辟湿地文化广场,不断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引导群众主动抵制和举报乱排污水、乱倒垃圾和偷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使珍惜湿地、保护湿地、建设湿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工程化修复治理,提升湿地功能。洛南县以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整合林业、环保、水利、建设等领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湿地径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推进洛河流域湿地废弃物清理、水质保洁、河床恢复、河道治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洛南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环保厕所9座,垃圾收容站14处,安置垃圾箱(桶)260个。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在洛河湿地沿线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4万多亩。采取多种科学植被恢复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域内植树种草成活率、保存率及覆盖度,加快人工辅助湿地植被恢复进程,实施人工恢复重建植被建设130多公顷。通过系列保护与修复措施,洛河湿地结构功能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湿地动物种群数量增至269种,植物338种。
全域化巡查监测,守牢安全底线。洛南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查监管的通知》,坚持周巡护月调度制度,与周边镇办及社区签订了共管协议5份。在湿地公园内新修巡护道路9公里,维修巡护道路12.6公里,建立鸟类监测点4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6处、野生动物监测线路3条、视频监控中心1个、安装视频探头13部、红外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套,设立投食点30多处,建设鸟类隐蔽地200公顷,实现了对湿地公园动植物、环境卫生、居民游憩等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系统化高位推动,强化综合保障。洛南县将湿地保护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项目带动、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把湿地建设与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湿地分级管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湿地公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管县长亲自抓、林业局长具体抓、县林业站长实际抓的“三长”包抓责任制;协调职能部门与4个镇办签订国家湿地公园共建共管协议,积极实施一退(退耕)二限(限制鱼塘、限制莲池随意扩展)三还(还芦苇、还水面、还湿地)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人工辅助自然重建植被规划作业设计及施工计划,将各个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河段、滩涂、山头地块,分解到部门和镇办,切实形成了政府领导、林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关注、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
立体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洛南县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月”等活动节点,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等相关知识,先后在全县中小学普及开设湿地课堂,在社区开辟湿地文化广场,不断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引导群众主动抵制和举报乱排污水、乱倒垃圾和偷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使珍惜湿地、保护湿地、建设湿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工程化修复治理,提升湿地功能。洛南县以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整合林业、环保、水利、建设等领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湿地径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推进洛河流域湿地废弃物清理、水质保洁、河床恢复、河道治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洛南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环保厕所9座,垃圾收容站14处,安置垃圾箱(桶)260个。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在洛河湿地沿线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4万多亩。采取多种科学植被恢复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域内植树种草成活率、保存率及覆盖度,加快人工辅助湿地植被恢复进程,实施人工恢复重建植被建设130多公顷。通过系列保护与修复措施,洛河湿地结构功能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湿地动物种群数量增至269种,植物338种。
全域化巡查监测,守牢安全底线。洛南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查监管的通知》,坚持周巡护月调度制度,与周边镇办及社区签订了共管协议5份。在湿地公园内新修巡护道路9公里,维修巡护道路12.6公里,建立鸟类监测点4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6处、野生动物监测线路3条、视频监控中心1个、安装视频探头13部、红外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套,设立投食点30多处,建设鸟类隐蔽地200公顷,实现了对湿地公园动植物、环境卫生、居民游憩等全方位的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