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特色产业 提振农旅品牌
文章字数:926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水平)今年以来,丹凤县土门镇长沙沟口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三个年”要求,坚持以“做优特色产业、提振农旅品牌”为主题,以“五坚持五起来”为抓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宜居”样板村。
长沙沟口村回引高校毕业生3名、提升学历2名、储备后备干部5名,班子履职水平得到提升;依托“丹凤大讲堂”“乡音党课”等平台,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整改、大比武”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深化“两规范两提升”行动,提升支部党建水平和党员干部形象;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乡土专家能人信息库,组建人才驿站,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回引3名高校毕业生回村任职,优化班子结构,提升干部履职水平;聘请村党支部原书记索志恒、产业发展大户肖涛担任“荣誉书记”“荣誉主任”,指导村级发展;争取县文旅局人力物力支持,选派3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协调资金5万元,捐赠文艺设施1套、图书3000册,建成60平方米图书室1个。
长沙沟口村科管百亩采摘园,补栽苗木400多苗,饲养九斤黄鸡3000多只,新建冬枣大棚14个,栽种冬枣、草莓38亩;拓展农旅体验内涵,建成萤火虫露营基地1处;组建旅游餐饮、劳务输出、种植养殖3个党小组,将13名党员镶嵌在产业链上,转移就业180人次,带动群众栽种中药材800多亩,饲养肉鸡、肉猪300多只(头);建成农产品电商中心,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盘活闲置鱼池、扩建水杂果采摘园,提升休闲广场、垂钓园、农家乐接待承载能力,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
同时,该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保活动,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持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秦岭生态网格化管理和田长、河长、林长制,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环境治理机制,实行联片治理;扎实开展“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五建园”活动,签订三包责任书300份,配置设施150个,动员群众800多人次,清运垃圾30多吨、拆除违建2处;坚持将“两改两转三促进”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改厕75个、土坯房58间,修补河堤500米、路肩和排水渠300米,栽植柏树300棵、白皮松800棵,治理墓地95座,全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长沙沟口村回引高校毕业生3名、提升学历2名、储备后备干部5名,班子履职水平得到提升;依托“丹凤大讲堂”“乡音党课”等平台,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整改、大比武”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深化“两规范两提升”行动,提升支部党建水平和党员干部形象;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乡土专家能人信息库,组建人才驿站,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回引3名高校毕业生回村任职,优化班子结构,提升干部履职水平;聘请村党支部原书记索志恒、产业发展大户肖涛担任“荣誉书记”“荣誉主任”,指导村级发展;争取县文旅局人力物力支持,选派3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协调资金5万元,捐赠文艺设施1套、图书3000册,建成60平方米图书室1个。
长沙沟口村科管百亩采摘园,补栽苗木400多苗,饲养九斤黄鸡3000多只,新建冬枣大棚14个,栽种冬枣、草莓38亩;拓展农旅体验内涵,建成萤火虫露营基地1处;组建旅游餐饮、劳务输出、种植养殖3个党小组,将13名党员镶嵌在产业链上,转移就业180人次,带动群众栽种中药材800多亩,饲养肉鸡、肉猪300多只(头);建成农产品电商中心,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盘活闲置鱼池、扩建水杂果采摘园,提升休闲广场、垂钓园、农家乐接待承载能力,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
同时,该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保活动,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持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秦岭生态网格化管理和田长、河长、林长制,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环境治理机制,实行联片治理;扎实开展“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五建园”活动,签订三包责任书300份,配置设施150个,动员群众800多人次,清运垃圾30多吨、拆除违建2处;坚持将“两改两转三促进”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改厕75个、土坯房58间,修补河堤500米、路肩和排水渠300米,栽植柏树300棵、白皮松800棵,治理墓地95座,全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