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把牢“三关”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字数:914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峰 邓贝)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扎实提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柞水县通过严把“入口关”、强化“培育关”、健全“管理关”的方式,持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严把“入口关”,注重选优配强。柞水县按照“讲政治、能力强、作风硬”的要求,突出“六个优先”选用模式,将受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表彰的、镇(街道)党(工)委推荐的、群众联名认可的、属于优秀后备力量的、“归雁计划”人才引进的和应届高校毕业的人选优先纳入考察范围,落实“高线选人和底线把关”要求,扎实拓宽选用渠道。目前,全县557名村干部中,“四类人员”403名、占72.4%,女性153人、占27.4%,大专及以上247人、占44.34%,后备力量280人,进行“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71人,学费补贴13.49万元,进一步保障村干部选用的“源头活水”。
强化“培育关”,提升能力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县上构建县、镇、村培训“三级体系”,通过县级培训重实效,围绕基层党建、乡村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提高村干部思想高度;镇级培训重实用,围绕“三农”政策、基层社会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延伸村干部能力广度;村级培训重实战,围绕种植养殖技术、协调矛盾纠纷、动员群众等方面,拓展村干部实践深度。举办县级培训3期2423人次、镇级培训2轮次1200多人次、村级培训23期5000多人次,并建立培训问效机制,及时检验培训效果,总结培训经验,切实提升培训质效。
健全“管理关”,从严监督管理。建立村级干部任期目标承诺机制,建立完善“千名头雁带富领飞”任务243项、村(社区)领办“一年十件实事”820件。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严格落实小微权力清单纪实制度,发挥“问题墙+回音壁”、党员民主评议督查作用,切实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印发《柞水县经济发展“十强”村(社区)评选办法(试行)》《建立村干部三险补贴制度的通知》《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方案,对400名村干部进行“两岗十八级”工资补贴套转,发放套转补贴达82万元,免费购买人身意外险531人,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530人,涉及资金295896元,发放“经济强村”补贴45.59万元,通过各项福利政策,让广大村(社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严把“入口关”,注重选优配强。柞水县按照“讲政治、能力强、作风硬”的要求,突出“六个优先”选用模式,将受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表彰的、镇(街道)党(工)委推荐的、群众联名认可的、属于优秀后备力量的、“归雁计划”人才引进的和应届高校毕业的人选优先纳入考察范围,落实“高线选人和底线把关”要求,扎实拓宽选用渠道。目前,全县557名村干部中,“四类人员”403名、占72.4%,女性153人、占27.4%,大专及以上247人、占44.34%,后备力量280人,进行“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71人,学费补贴13.49万元,进一步保障村干部选用的“源头活水”。
强化“培育关”,提升能力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县上构建县、镇、村培训“三级体系”,通过县级培训重实效,围绕基层党建、乡村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提高村干部思想高度;镇级培训重实用,围绕“三农”政策、基层社会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延伸村干部能力广度;村级培训重实战,围绕种植养殖技术、协调矛盾纠纷、动员群众等方面,拓展村干部实践深度。举办县级培训3期2423人次、镇级培训2轮次1200多人次、村级培训23期5000多人次,并建立培训问效机制,及时检验培训效果,总结培训经验,切实提升培训质效。
健全“管理关”,从严监督管理。建立村级干部任期目标承诺机制,建立完善“千名头雁带富领飞”任务243项、村(社区)领办“一年十件实事”820件。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严格落实小微权力清单纪实制度,发挥“问题墙+回音壁”、党员民主评议督查作用,切实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印发《柞水县经济发展“十强”村(社区)评选办法(试行)》《建立村干部三险补贴制度的通知》《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方案,对400名村干部进行“两岗十八级”工资补贴套转,发放套转补贴达82万元,免费购买人身意外险531人,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530人,涉及资金295896元,发放“经济强村”补贴45.59万元,通过各项福利政策,让广大村(社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