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全力建好红色美丽村庄
文章字数:1235
本报讯 (通讯员 杨 勇)丹凤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精神,紧盯建设国家4A级景区、全省前列红色教育基地、全市一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标任务,坚持“绘、挖、活、升、育”五项举措,不断加快留仙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着力推动“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样板”。
精绘规划蓝图。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研究院、设计院和文化企业团队实地踏勘、反复谋划、观摩学习,制定《丹凤县留仙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2021—2025年)》,将村庄划分为生态宜居区、特色产业区、红色宜游区、研学培训区四大板块,梳理细化七大类28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13个责任单位,分年度分步骤设计实施建设,实行县级领导挂帅推进、工作专班跟进落实、党政联席会议每月汇报机制,项目化实施、清单化推进、工程化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深挖红色资源。根据红色历史史实,以会师广场、红色教育基地、陕南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张孝仓故居、红色剧场五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配套项目建设,深度修复和还原留仙坪红色历史和乡土风貌,建成以“一广场、一古街、一旧址、一故居、一基地”为核心的红色地标,编排情景剧《留仙坪记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走红色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培训、党史学习教育、党性体检及特色党建展示的主阵地。
盘活闲置资产。坚持资源变资产、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对可开发利用的国有、集体、农户“三类资产”进行调查摸底,有效盘活撤并搬迁后闲置的留仙坪中学、小学、乡政府、供销社等楼房场院各1处及村集体闲置厂房1处、闲置农房5家,进行特色化改造装修,赋予经营和文化功能,融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培训楼、住宿楼及配套用房等设施,改造装修住宿楼1栋,引导扶持在外党员和乡贤能人回乡发展农家乐3家、民宿2家,可保障接待200人培训研学。
提升环境品质。实施“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行动。优化村庄路水布局,修建村庄滨河红色步道2.8公里、桥梁1座、停车场1个,修复河堤1.3公里,实施灌溉水系修复1.5千米。改造提升民居院落,挖掘本地“黄泥墙、瓦屋顶、木板门”传统民居特点,实施民居改造106户,铺设石板路300米,整理凌乱线路3千米。提升环卫服务能力,全村建成公厕5座,改厕150户,铺设污水管网1.5千米,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安装路灯90盏,建成垃圾分类亭17个,配备清运车、洒水车5台,安置管理服务公益岗8名。
培育红色经济。依托留仙坪红色资源,培育农文旅三产融合新业态,着力打造“四千双百四十”产业体系,建成大棚果蔬采摘园20亩17棚,开办“山珍铺子”两家,开通电商直播带货服务,修建农业观光园1处、古街体验馆3个。同时,引进2家企业和县职教中心,采取村企教联营方式,加强对红色教育、研学拓展、人才实训“三个基地”的运营管理,形成吃、住、游、养、学、训“六类业态”,年可接待培训、研学、旅游活动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突破50万元。
精绘规划蓝图。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研究院、设计院和文化企业团队实地踏勘、反复谋划、观摩学习,制定《丹凤县留仙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2021—2025年)》,将村庄划分为生态宜居区、特色产业区、红色宜游区、研学培训区四大板块,梳理细化七大类28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13个责任单位,分年度分步骤设计实施建设,实行县级领导挂帅推进、工作专班跟进落实、党政联席会议每月汇报机制,项目化实施、清单化推进、工程化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深挖红色资源。根据红色历史史实,以会师广场、红色教育基地、陕南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张孝仓故居、红色剧场五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配套项目建设,深度修复和还原留仙坪红色历史和乡土风貌,建成以“一广场、一古街、一旧址、一故居、一基地”为核心的红色地标,编排情景剧《留仙坪记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走红色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培训、党史学习教育、党性体检及特色党建展示的主阵地。
盘活闲置资产。坚持资源变资产、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对可开发利用的国有、集体、农户“三类资产”进行调查摸底,有效盘活撤并搬迁后闲置的留仙坪中学、小学、乡政府、供销社等楼房场院各1处及村集体闲置厂房1处、闲置农房5家,进行特色化改造装修,赋予经营和文化功能,融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培训楼、住宿楼及配套用房等设施,改造装修住宿楼1栋,引导扶持在外党员和乡贤能人回乡发展农家乐3家、民宿2家,可保障接待200人培训研学。
提升环境品质。实施“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行动。优化村庄路水布局,修建村庄滨河红色步道2.8公里、桥梁1座、停车场1个,修复河堤1.3公里,实施灌溉水系修复1.5千米。改造提升民居院落,挖掘本地“黄泥墙、瓦屋顶、木板门”传统民居特点,实施民居改造106户,铺设石板路300米,整理凌乱线路3千米。提升环卫服务能力,全村建成公厕5座,改厕150户,铺设污水管网1.5千米,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安装路灯90盏,建成垃圾分类亭17个,配备清运车、洒水车5台,安置管理服务公益岗8名。
培育红色经济。依托留仙坪红色资源,培育农文旅三产融合新业态,着力打造“四千双百四十”产业体系,建成大棚果蔬采摘园20亩17棚,开办“山珍铺子”两家,开通电商直播带货服务,修建农业观光园1处、古街体验馆3个。同时,引进2家企业和县职教中心,采取村企教联营方式,加强对红色教育、研学拓展、人才实训“三个基地”的运营管理,形成吃、住、游、养、学、训“六类业态”,年可接待培训、研学、旅游活动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