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山流水”鱼岭村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文章字数:2850

村民在翻修一新的庭院里摘菜

水上鱼岭景区

鱼岭村民居一角

村民在大棚里除草

翻修后的苍龙古街

  盛夏时节,丹凤县商镇鱼岭村处于葱郁的绿海之中。沿着蜿蜒的丹景路北上,如同碧绿翡翠一般的鱼岭水库映入眼帘。从空中俯瞰,一栋栋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脚下。葡萄采摘园里,一串串葡萄长势喜人;连成片的蔬菜大棚里,工人正在忙着科管……这就是“传奇伯牙山 琴仙隐居地”——鱼岭村。
  鱼岭村位于丹凤县城西北方向,下辖13个村民小组、523户1588人,是典型的“一河一路群山环抱”的秦岭山村。近年来,鱼岭村围绕“旅游带动、长短结合、多种经营”的思路,聚焦“山水田园综合体·高山流水鱼岭村”的建设目标,依托鱼岭水库、伯牙山、抚琴台、苍龙岭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农产品”的产业潜能和文化底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致富增收,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村庄,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高山流水 奏文旅融合新乐章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广为流传,鱼岭村的由来也与这段故事息息相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使楚多次经过此地,在岭头客栈多次留宿,且晚年隐居于河东岸的山中,后世为纪念俞伯牙便以人名来命名,将他隐居的山叫伯牙山,住宿的客栈所在岭叫作俞岭,也就是现在的鱼岭村。鱼岭水库就坐落其中,远眺群山,绿树葱葱苍翠入湖,湖光山色参差交错,如诗如画。
  鱼岭村的水上鱼岭游客中心,一块刻着“伯牙山居”的石碑格外醒目,周围几处被树木环绕的农家庭院,在绿意盎然中若隐若现。
  “这里的民宿都是独立的两层小楼,庭院内绿植茂密,院子里还设有藤椅、秋千、木马,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节假日带上家人和孩子在这里住上一晚,感受田园生活,十分惬意。”在景区游玩的游客林女士说。
  “原本这里是村上破旧的闲置土地和房屋,2018年,村里引进陕水集团盘活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投资2.9亿元对这里进行改造,流转房屋103户,改造民居、阳光房10栋50间4000多平方米,带动周边村民130多人来这里务工或创业,建成鱼岭水寨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鱼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超说,自水上鱼岭景区建成以来,共吸引游客1.5万人,营业收入超过49万元,鱼岭村也因此变成许多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新村”。
  靠着一库碧水,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鱼岭村按照“高山流水鱼岭村”的形象定位,采用文化之“笔”点活山水之“魂”的发展思路,以“秦岭生态体验”破题,以知音文化为核心,聚合道教文化、隐士文化、创业文化、本土民俗文化等元素,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水保示范基地项目支撑,把田园风光、养生度假、户外体验、水寨风情、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建成“秦岭中国芯、知音欢乐屿、闻音漂流岛、鱼岭能量谷、云上遇见伯牙”五大功能板块,形成了北纬33°、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知音故里”旅游品牌的发展格局。
  山水田园 建美丽村庄留乡愁
  道路崭新、房屋林立、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这是鱼岭村如今的景象。走在这样干净整洁的村落里,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贫困落后村。眼下,曾经杂乱的村貌已经大变样,从杂乱无章到层次分明,从残垣断壁到齐整如新,呈现出不一样的乡土风貌。
  “村里翻新了道路,栽植了很多树木,还给我们翻修了房屋,厕所也从旱厕改成了水厕,环境好太多了!”村民贺中兴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鱼岭村抢抓“两改两转三促进”机遇,坚持以生态为导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治鱼岭村丹景路沿线环境卫生,完成丹景路柔性化改造工程18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对村内的老旧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和加固美化,拆除危旧土木房屋,清理残垣断壁;就地取材修建卫生厕所,清理卫生死角;种植花卉树木,整治美化庭院,修建农耕文化广场和口袋公园;恢复百年苍龙老街、古道驿站,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历史上记载,鱼岭村的黄冈老街曾是潼关入武关古道驿站之一的苍龙驿站,徐霞客游华山后经洛南、商州翻越苍龙岭夜宿苍龙驿站,顺老君河至船帮会馆登舟沿丹江入河南。
  “近年来,因大量人口迁出和外出务工,村容村貌差,沿线呈现破败萧条景象。今年以来,我们在全村临街房屋墙面绘制俞伯牙、钟子期、徐霞客相关故事系列图。在黄冈片区老街道口复刻苍龙岭碑文,挖掘传统文化,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村庄。”商镇包抓鱼岭村干部孙弘毅说。
  如今,行走在鱼岭村,房前屋后有花,道路两边常绿,乡间村道曲径通幽,文化广场洁净舒适,篱笆菜园整齐划一。
  “现在住上了这么美的房子,孩子们回家的次数都明显增多了。”70多岁的村民王彩云乐呵呵地说。
  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不仅美化了村庄面貌,还增强了乡村体验感,留住了乡愁。
  以民为本 产业振兴乡村美
  走进鱼岭村的产业大棚,农户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穿梭在田间拔草、浇水,生机勃勃的冬枣苗搭配农户的辛勤耕耘,勾勒出一幅繁忙的夏日耕作图。
  “这是今年村上新发展的冬枣和酸枣,现在已经长到1米多高了。地里还套种着辣椒和土豆,即将丰收,这样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也不耽误农户增收。”孙弘毅说。
  今年以来,鱼岭村坚持以产业为核心,率先在全市成立新业态公司——丹凤县双储林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种培示范基地投资合作协议,盘活丹景路沿途闲置林地资源6处,开垦荒坡170多亩,流转林地土地330亩,建设连翘示范基地500亩,开辟“储林储碳”新路径。按照“长期发展林果中药材,短期种植冬枣酸枣”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千亩综合种培园”项目建设,沿老君河发展500亩高品质核桃产业带、600亩连翘和桔梗等中药材、170亩冬枣酸枣,全面振兴鱼岭村产业,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夏日里的鱼岭水寨葡萄采摘园,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葡萄挂满枝头,即将进入成熟期。
  “这里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毗邻水库,四面无遮挡物,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我们种植的‘早霞玫瑰’‘香妃’‘摩尔多瓦’‘巨玫瑰’等品种长势良好,待成熟期就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葡萄采摘园负责人魏亚刚说。
  鱼岭水寨葡萄采摘园抓住鱼岭水库“水上鱼岭”旅游开发集打造采摘体验、研学、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景点的契机,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葡萄种植60多亩,栽种果树1.8万株,吸纳鱼岭村20名村民常年务工,年发放劳务费用20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们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形成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发展鱼岭水寨乡村旅游和核桃及中药材特色种植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打造鱼岭农产品品牌。挖掘现代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促进鱼岭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形成鱼岭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提高了鱼岭村产业整体竞争力。”商镇党委书记赵宏伟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鱼岭村建设‘山水田园综合体·高山流水鱼岭村’目标,立足‘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贯彻‘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的全域发展理念,努力把鱼岭村建设成为全市、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鱼岭村的变迁印证着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昔日落后的村庄抖落满身尘埃,实现美丽“蝶变”,一幅村美人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