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中 的 遇 见
文章字数:1570
洛南搞文学的人很多,但搞出名堂的不多,特别是在长篇小说领域,但李虎山是个例外。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洛南人,一辈子靠写作吃饭,这些年鼓捣了几个大块头,长篇《鹿池川》《平安》《之间》相继出版发行,反响很大,其中《平安》角逐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虽然没评上奖,但出版后很快脱销,好评如潮。后来获2019年中国明昭文学奖,也算是对虎山兄的肯定和鼓励。如今4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之间》在角逐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文艺报》已公布,属于陕西省十七部角逐茅奖之一。茅盾文学奖为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是中国文学最高奖。但愿《之间》能获奖,给商洛文学界一个惊喜,为洛南文化人树个标杆!
大约在三十多年前,我在县化工厂上班,租住在东街一处简陋狭小的十余平方米小屋内,搬进去住的时候,发现隔壁竟然住着李虎山。这是生命中的遇见,躲也躲不掉,避也避不开。那时穷得叮当响,我月工资才四十来元,床是木板子钉的,一米二乘两米的,两个长条凳一支,就是一张床,这床板还是从厂里借来的。不久,虎山兄睡房主的床板被房主要走了,他只能在地上铺些报纸、纸壳子凑合睡觉,加之他的弟弟到城里做生意,有时还要到他处过夜。看到此,我设法想法从厂里弄了一张床板给虎山兄用,从此我们的关系更好了。
那时虎山兄刚从北京复员回家乡,又在老家景村公社庙岭乡当了一阵子乡长,便到县上独闯天下了。他是一支笔杆子,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来熬夜写文章,润笔费少得可怜,整天吃不饱饿不死。据说在北京服兵役期间,虎山兄就把自己的命运押给了文学,他写呀,投呀,寄呀,不知碰了多少壁,费了多少心血,收到了多少退稿信,终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散文百家》等报刊发表大量文章,这在洛南搞文学的人中是屈指可数的。后来又在《女友》杂志社举办的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小说类一等奖,虎山兄更坚定了吃文学这碗饭的雄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
虎山兄去西安领了奖并做了见习编辑,便留在西安发展了,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思念与日俱增。有一次我到西安进货,知道他在《民情与信访》杂志社当编辑,便去拜访他。天啊!他的床竟然支在过道拐角处,前面是一张办公木桌,床底下四周都是报纸杂志。从起初在西安人生地不熟,虎山兄多年摸爬滚打,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竟然熬到了现在,把自己熬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西安人。
这期间,虎山兄遇到了真爱,和一个体态丰腴、说话柔腔柔调的陕南女子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千金。这女子与虎山兄因文学而结缘,全力支持虎山兄写文章,她能吃苦,会开出租车挣钱,里里外外一把手,多年前他们就在西安买了房,有了私家车。虎山兄外出搜集素材、应酬、开会、领奖、回老家,老婆是全职司机。
后来,虎山兄任《陕西市政》杂志总编,把杂志办得风生水起。
如今,虎山兄在《陕西建设》杂志社当总编,是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签约作家,他除了出版几部长篇小说外,还相继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爱听音乐的狼》,散文集《五十年的眼睛》《故乡有我一棵树》等多部文集。目前,他正策划准备编辑出版《商洛作家群探究》一书,花甲之年了,仍然勤奋钻研,爱文学如醉如痴。前不久,他回祖籍景村镇与母校景村中学师生举行长篇小说《之间》研讨会,电话约我到景村街见面,我手捧砖头厚沉甸甸的书籍,心想确实不容易啊!这要耗费掉多少时日,费多少脑子?在电脑上敲多少日日夜夜,眼睛看花了,背驼了,头嗡嗡响了,改了删,删了改,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呀。当得知他是用五年时间断断续续完成的,我又一次震惊,震惊的是虎山兄有如此勇气耐心与毅力!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遇见,也有无数次的离别,有些人走着走着就遗忘了,而有些人即使经历了长久分离,岁岁年年,也时常书信往来,电话问候,有事互相帮助,常惦念,不相忘。路过你的城,路过你的家,路过曾经相聚的地方,都会拨动记忆的神经,彼此难忘。我和虎山兄这生命中的遇见,当以珍之重之!
大约在三十多年前,我在县化工厂上班,租住在东街一处简陋狭小的十余平方米小屋内,搬进去住的时候,发现隔壁竟然住着李虎山。这是生命中的遇见,躲也躲不掉,避也避不开。那时穷得叮当响,我月工资才四十来元,床是木板子钉的,一米二乘两米的,两个长条凳一支,就是一张床,这床板还是从厂里借来的。不久,虎山兄睡房主的床板被房主要走了,他只能在地上铺些报纸、纸壳子凑合睡觉,加之他的弟弟到城里做生意,有时还要到他处过夜。看到此,我设法想法从厂里弄了一张床板给虎山兄用,从此我们的关系更好了。
那时虎山兄刚从北京复员回家乡,又在老家景村公社庙岭乡当了一阵子乡长,便到县上独闯天下了。他是一支笔杆子,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来熬夜写文章,润笔费少得可怜,整天吃不饱饿不死。据说在北京服兵役期间,虎山兄就把自己的命运押给了文学,他写呀,投呀,寄呀,不知碰了多少壁,费了多少心血,收到了多少退稿信,终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散文百家》等报刊发表大量文章,这在洛南搞文学的人中是屈指可数的。后来又在《女友》杂志社举办的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小说类一等奖,虎山兄更坚定了吃文学这碗饭的雄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
虎山兄去西安领了奖并做了见习编辑,便留在西安发展了,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思念与日俱增。有一次我到西安进货,知道他在《民情与信访》杂志社当编辑,便去拜访他。天啊!他的床竟然支在过道拐角处,前面是一张办公木桌,床底下四周都是报纸杂志。从起初在西安人生地不熟,虎山兄多年摸爬滚打,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竟然熬到了现在,把自己熬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西安人。
这期间,虎山兄遇到了真爱,和一个体态丰腴、说话柔腔柔调的陕南女子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千金。这女子与虎山兄因文学而结缘,全力支持虎山兄写文章,她能吃苦,会开出租车挣钱,里里外外一把手,多年前他们就在西安买了房,有了私家车。虎山兄外出搜集素材、应酬、开会、领奖、回老家,老婆是全职司机。
后来,虎山兄任《陕西市政》杂志总编,把杂志办得风生水起。
如今,虎山兄在《陕西建设》杂志社当总编,是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签约作家,他除了出版几部长篇小说外,还相继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爱听音乐的狼》,散文集《五十年的眼睛》《故乡有我一棵树》等多部文集。目前,他正策划准备编辑出版《商洛作家群探究》一书,花甲之年了,仍然勤奋钻研,爱文学如醉如痴。前不久,他回祖籍景村镇与母校景村中学师生举行长篇小说《之间》研讨会,电话约我到景村街见面,我手捧砖头厚沉甸甸的书籍,心想确实不容易啊!这要耗费掉多少时日,费多少脑子?在电脑上敲多少日日夜夜,眼睛看花了,背驼了,头嗡嗡响了,改了删,删了改,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呀。当得知他是用五年时间断断续续完成的,我又一次震惊,震惊的是虎山兄有如此勇气耐心与毅力!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遇见,也有无数次的离别,有些人走着走着就遗忘了,而有些人即使经历了长久分离,岁岁年年,也时常书信往来,电话问候,有事互相帮助,常惦念,不相忘。路过你的城,路过你的家,路过曾经相聚的地方,都会拨动记忆的神经,彼此难忘。我和虎山兄这生命中的遇见,当以珍之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