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旗生辉聚合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见习记者 刘桃李
文章字数:3483
  柞水县始终坚持用党建这根“绣花针”贯穿起了基层治理工作“千条线”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健全“1+2+N”工作体系,深化细化“党建+网格服务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发烧起不了床,儿女也不在身边,多亏片长发现,及时来我屋里,给我配了药。”8月20日,家住柞水县下梁镇嘉安社区育才C区的冯发斌老人提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仍十分感激。
  冯发斌的儿女不在身边,自己生病无力下楼,他又不想打扰孩子,便硬扛着。细心的片长魏玉莉没见到冯发斌出来的身影,便赶紧上楼敲门。看到他的状况,魏玉莉购买了退烧药,还连着照顾了好几天。
  “独居老人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就很危险,作为一名片长,我就把他们都记在心里,多关注一下。”魏玉莉说。
  像魏玉莉一样的网格员,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一线,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受到了柞水群众的普遍好评。这也是柞水县用党建“小网格”下好治理“大棋局”的一个有益探索。
  近年来,柞水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共同治理的村(社区)治理体系,释放共治动能,画好了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
  完善网格体系 强化人员配备
  “今天是传统节日‘七夕节’,我们特别邀请了5对社区党员夫妻、5对金婚夫妻、5对最美家庭夫妻,来跟大家交流经验……”8月22日,在杏坪镇杏坪社区,一场以“党建引领新风尚,温馨浪漫在‘七夕’”为主题的党建沙龙活动,在社区副主任党红艳的主持下热烈进行,村民坐在一起,话家常、讲想法、提需求。
  “上一次,我们开展的是画党徽、讲党史活动。”党红艳说:“6月以来,村上结合庆‘七一’等活动,集中开办了4次主题沙龙,通过党建沙龙,既开展了支部活动,宣传了政策法规,也了解了党员群众的心声。”
  这是杏坪社区优化组织引领,提高居民融入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杏坪社区党支部通过优化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为党员群众学习交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为民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场所阵地。同时,充分发挥党小组联系居民、组织居民、宣传居民的3个作用,有效落实政策宣传、工作推进、信息收集,形成“工作在小组落实、服务在小组开展、民情在小组汇聚”的集成效应,在政策宣传、防火防汛、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党员参与率已达到80%以上。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杏坪社区织牢“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居民”社区网格,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党建和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工作。同时,按照每20户左右划分为1个网格,将社区共划分网格45个,选优配齐网格员。
  网格员李锋精通水电维修,得知五保户吴景前家水管不通,他第一时间前去更换,刚修好,听说有人要换灯泡,他又马上赶去;网格员李斌朝负责红白理事会,不论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需要,他立刻放下手头事情,第一时间赶去帮忙……这样的工作已经成了网格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刚好这方面比较专业一点,只要有需要,群众给我打个电话,我赶去很快就给他们修理啦。”李锋笑着说。
  杏坪社区还畅通居民诉求渠道,设立社区信访接待室和调委会、建立微信服务群、下沉干部到村组收集信息,并根据矛盾纠纷产生情况,分类采取以“法”管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方法,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背对背”调解工作法作用,努力实现“琐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镇”,使日常问题源头解决,复杂问题分类解决,疑难问题备案化解,通过四级联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全县‘三联三强三促’活动开展以来,杏坪社区党支部聚焦重点、把握要点,将‘服务联抓’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支点,探索推行‘五优五率’工作法,在强引领、构体系、建机制、优环境、提服务中系统施策,保障社区群众生活‘无忧无虑’。”杏坪社区党支部书记詹诗意说。
  拓展党群阵地 延伸服务触角
  “这几天小区外面的人行便道开始规划修建了,小娃们上学安全了,我们也不操心了。听说是村上的人大代表党闯政、鲁家成提建议,在绿化带中间修建一条人行便道……”在小岭镇常湾村黄金移民搬迁小区,家长们开心不已,孩子们去学校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解决。
  修建黄金移民搬迁小区外人行便道是在“人大代表议事日”上“诞生”的。常湾村聚焦群众关切关心事,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延伸代表履职“触角”,在村上每月20日的“人大代表议事日”,组建了由人大代表、乡贤能人、老党员等组成的“议事顾问团”,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为邻里和睦出谋划策。
  木耳基地需要个储藏室、三组要建个公厕……7月20日,又是一个“人大代表议事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村里事关民生的大事小情,黄金移民搬迁小区外修人行便道就是其中一件。
  通过“人大代表议事日”这一新举措,常湾村打通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逐条进行整理分类,能办的现场办,无法现场答复的建立台账,明确办理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做到事项办理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问,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打竹板、真开心,我要夸夸常湾村;常湾村、变化大,木耳大棚一架架……”在常湾村,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美常湾》等乡土节目吸引了辖区及周边群众的关注,这是常湾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群众舞台”活起来,常湾村成立了3个艺术社,吸纳了热爱文艺表演的村民,积极进行文艺创作,不定期深入村组开展“送文艺”慰问演出,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了让村民饭后有活动的地方,常湾村还积极向文体部门争取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满足了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定期举办“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引导向上向善、敬老孝老、重义守信的文明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特别是依托道德讲堂,让身边榜样走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影响带动了更多人。
  探索多元渠道 为民办好实事
  “这道数学题,你换个思路,把两边数字颠倒一下,就能解出来了……”8月23日下午,正值暑假期间,下梁镇嘉安社区嘉禾小区的9岁少年余万斌如往常一样,来到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向王飞、吕斌两位来自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驻村干部请教起了难题。
  嘉安社区成立于2019年,是柞水县最大的搬迁社区,共有嘉禾、育才两个小区1122户4173人,其中扶贫易地搬迁972户3688人、陕南移民搬迁150户485人。嘉安社区的住户就近打零工较多,接送学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对此,下梁镇团委组织镇、社区青年干部和城区三小青年教师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孩子们开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自护教育等,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我一个娃上初中,一个上小学,有了这个课堂,我轻松了不少。”从曹坪镇窑镇社区搬迁至此的程新艳高兴地说。
  除了照顾学龄段的孩子,嘉安社区还建起了包含棋牌室、心理疏导室、休息室等在内的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日间照料中心,服务701名60岁以上的老人。
  “我们这儿空间有限,就让老人们每天分组轮换着来,最多时有39人在这里活动,中午不回去了,还可以在此免费吃个便饭。”下梁镇组织委员张斌说。
  解决好孩子、老人的问题,才能让青壮年安心挣钱。嘉安社区育才C区17号楼的党员程应申组建了劳务队,经常组团外出务工。前段时间,他带领27名社区群众去西川村,从事木耳摆放、采摘等劳务工作。
  “我们坚持把‘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作为工作目标,强化支部引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倾斜,扎实做好阵地建设、社区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小区治理等后续帮扶工作,不断推动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安居乐业。”张斌说。
  结合搬迁群众多的实际特点,嘉安社区还创新居住证制度,推行户籍地管林管地、居住地管人管房的双重管理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养老保险、高龄补贴、残疾补助、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居住地申报审批责任,通过红色代跑代办等措施,及时足额发放202户595人低保户、2户2人五保户、191人残疾人各类补贴,累计办理临时救助95户342人,使搬迁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老家在杏坪镇肖台村,有了这个新制度,我申请临时救助时在这里就可以办理,不用跑回去。”搬迁群众王丽开心地说。
  近年来,嘉安社区聚力实施“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探索推行“12345”党建引领搬迁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后续帮扶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柞水县将进一步健全‘1+2+N’工作体系,深化以点带面、点面融合实践,并按照一镇一亮点、各镇有特色的目标抓好示范带动,积极培树典型、打造样板,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走实走深。”柞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