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 进 柞 水 法 治 先 行
文章字数:3513
研究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法治人员暨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
送法进校园
法治宣传
△民法典主题广场
▷法治惠民演出
“法律明白人”进社区普法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柞水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重大部署、重点时段、重要群体,紧扣“强基础 提效能 促治理 优服务”十二字方针,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柞水县委依法治县办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柞水县司法局被人社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柞水县人社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柞水县被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评为法治建设考核优秀县区。
保障有力强基础
强化组织保障。制定了柞水县《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调整充实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全面部署推动了“八五”普法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普遍成立了普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县、镇办、村(社区)、组四级普法宣传网络,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先后22次专题研究“八五”普法工作,确保了工作高效推进。强化工作保障。印发了《柞水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对全县53个部门、单位的普法工作领导、任务、对象、措施、阵地等进行细化,落实落细了普法责任。建立了“谁执法谁普法”联络员工作制度,探索构建了重要普法节点提示、重点任务督办、履行普法责任评价等工作机制,推进将普法有效融入立法、执法、司法环节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服务中。各普法责任主体把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法治宣传,逐步从“普法助力”向“普法主力”转变。强化经费保障。将法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足额落实普法工作经费,投入40余万元在下梁新城建成全市首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主题广场,打造了锦阳小区等5个法治示范小区,实施了县宪法广场、瓦房口镇街垣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红岩寺镇法治文化广场提档升级工程,提升了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水平和法治宣传实效。先后发放普法书籍4.5万余册、普法航空杯500袋以及扇子3000把、手提袋5000个、雨伞1500把,制作年画3万张、挂历1.2万幅,为“八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宣传提效能
创新形式,拓展法治宣传覆盖面。全县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法、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和宪法宣誓等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考试培训制度,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抓住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开展“送法进校园”、“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法治绘画和手抄报等活动450余场次,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做学法、懂法、守法好少年。抓住农民居民这群广泛受众,通过开展“每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文艺节目汇演等240余场次,突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抓住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些经济带头人,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具体化,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创新载体,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在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了《普法之窗》《法治在线》等栏目,政法各部门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优秀普法作品、持续推送“法治柞水一周纵览”;在迎春广场、宪法广场、民法典广场电子屏滚动播放《以案说法》专题节目和实用法律法规;拍摄《暖阳》《诉回的爱》《小小普法宣传等》等普法微视频、微电影43部,利用“两微一端一抖音”和广场电子屏推送播放;建成了1个宪法广场、1个民法典广场、4个法治文化广场、4条法治文化街、16个法治小区、186个法治文化专栏(橱窗)等图文并茂的宣传阵地,并在公路沿线和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域刷写法治宣传标语、绘制法治农民画,让广大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创新活动,调动法治宣传积极性。将法治宣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组建义务普法宣传队82个、文艺普法宣传队6个、法治宣讲团1个,巡回镇办、村(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法典主题等宣讲;组织文化部门、民间文艺团体、农村乡贤人士编排《司法工作赞》《清官难断家务事》《康养柞水我的家》等法治宣传文艺节目63个,在全县各村(社区)巡演,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教育。“八五”普法各成员单位将法治宣传报道与目标责任奖金分配、工作任务考核相挂钩,调动工作人员撰写法治宣传报道积极性。
依法规范促提升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县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规定,从严落实行政执法管理、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三项制度,大力推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选派3名公职律师为15个党委部门和群团组织担任法律顾问,实现党政机关、镇办、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行政执法学法档案,每年举办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班,全县行政执法水平大幅提升,柞水县人社局荣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称号。提升民主法治水平。建立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和市生态环境局柞水县分局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础。通过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新“四步十二关”培养法律明白人947人,培养学法用法示范户1947户、法治带头人741人,将928名“法律明白人”嵌入基层治理网格,定期收集社情民意,依托民主议事会、民主说事会等民主协商途径,促进基层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五治”有机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开展“平安鼎”创建工作,建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社会治理”体系,集中开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文化市场、校园安全、非法集资、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等专项治理150余次。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础,打造法治小区5个,建立爱心超市82家,治理“三无”小区30个,解决社区管理问题36个。在全市率先开展诉调对接工作试点,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体系,组建各类调解组织112个,“八五”普法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法治为民优服务
切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柞水县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简化审批程序,畅通法律援助渠道。采取“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审批”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免审查”;开启维权直通车,为妇女和农民工提供精准法律援助,全力保障妇女和农民工合法权益。“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37件,妇女、老人、残疾人维权法律援助26件,未成年人维权法律援助21件,办理法律援助公证事项5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典型案例《法援出手不起诉 律师帮扶归正途》受到省司法厅、团省委通报表彰。着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全县政法机关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柞水县司法行政系统助力营商环境突破年十条措施》,靶向施策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选派12名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县51家民营企业和50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一对
一”法律服务,为企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把脉会诊”,规避防范法律风险,纾难解困。为民营企业及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165场次,全县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持续深化法律志愿服务。探索公共法律服务的立体化和全覆盖的法治体系建设,通过智能数字化“蜘律”服务平台,让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精准找到自己想要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新春普法走基层”法律专家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全面推行公证事项首问负责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的特殊群体,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公证,实行一站式上门办证服务;对需办理重、特、急、难的公证事项,进行电话预约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累计办理公证案件284件,减免公证费用4万余元。
策划:崔立民统筹:余 田撰稿:党营章摄影:段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