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移民搬迁到小区 安居乐业日子甜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文章字数:963
  金秋 9月,秦岭腹地叠翠流金,硕果盈枝。
  午后,张淑芳端把塑料凉椅,手里摇着扇子,坐在门前经营着两间超市,招呼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以前上山砍柴、下地耕田的日子过去了,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还开了商店。”
  今年59岁的张淑芳,是商州区大荆镇新街社区移民搬迁户,八口之家四世同堂。2019年,她家从山沟搬迁到移民小区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家里养五六头猪,辛苦一年落不下1000元,如今在小区开家超市,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张淑芳看着“大荆镇倾心便利店”的门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大荆镇新街社区移民小区累计投资5.8亿元,先后6期建设8个居住小区42栋安置楼,安置搬迁群众1840户6833人,其中安置“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949户3765人。
  近年来,在商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荆镇党委、政府依托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突出产业发展,强化就业扶持,创新社区治理,优化后续服务,全面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我们依托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在安置小区周边先后配建森弗、康城医药、众合森工、润科绣球菌、天泰商贸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就业承载力不断增强,采取定岗式培训,共有300多名搬迁群众入企务工。”谈及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话题,大荆镇党委书记周涛信心十足。
  有创业肥田沃土,必定有就业阳光大道。在大荆镇,13家企业星罗棋布,其中规上企业达到9家,许多搬迁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没有搬迁前,丈夫在外打工,孩子奶粉断了,硬是没有钱买,经常在邻居跟前借钱。现在日子好了,镇上给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挣1850元,政府还给缴纳五险,每周买一次排骨,时令水果没有断过,家里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等电器样样齐全,生活质量提高了,与城市人没有啥区别。”四年前由原青槽村搬迁而来的王雪妮说起如今的生活,这位腼腆的女子声情并茂。
  大荆镇镇长张玉琪介绍,镇上投资30万元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依托杰森、红海人力资源公司,充分发挥苏陕协作和省域内市际、县际协作机制作用,采取“定岗式培训+就业技能鉴定+市场化输出”的培训就业模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511人,人均年增收3.5万元。积极落实融资贷款、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引进社区工厂2家,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60多人,人均年增收2.2万元;通过政府投资,开发保洁、疫情防控、就业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84个,人均年增收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