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商洛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文章字数:1558
作家陈仓(左一)向研修班参训学员介绍他的家乡
本报见习记者 黄朝梅 王天彤
9月20日至22日,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家的非洲国家青年媒体人研修班参训学员一行近40人来商考察,开启了他们的商洛之旅。
从商州到丹凤,3天时间里,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议,实地探寻了商洛广播电视台、丹凤县峦庄天麻小镇、棣花古镇、陈仓旧居、毛坪茶厂、商山四皓、船帮会馆、东凤酒厂等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商洛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真切感受商山洛水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参观考察丹凤县峦庄天麻小镇、毛坪茶厂、东凤酒厂时,尼日利亚LOTW媒体集团总裁埃丝特说:“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我们在这儿看到了山间美景,也让自己置身其中,还观看了天麻从原材料生产到制成药物的整个过程。”她对天麻既能当中药材使用,还能烹饪成美食感到非常奇妙。
“在毛坪茶厂,我们看到了中国茶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这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我第一次体验了采摘茶叶,观看了茶叶从干燥到将其放入烘干机的整个加工过程,我们的行程很有意义,也带给了我许多启发。”莱索托国家新闻中心记者奥古斯蒂娜说,“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所参观的一切,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特色民宿非常漂亮,晚上在这里抬头可以看到美丽的星空和月亮,这真是一次非常奇妙的经历,我很荣幸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埃丝特说。
在参观商洛广播电视台时,研修班一行与电视台采编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学员们有的在新闻演播区“客串”新闻主播,有的用手机拍摄精彩瞬间……“在商洛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我们参观了商洛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电视播出机房、可视化广播直播间和电视演播室,目睹了课程训练中学到的一切,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奥古斯蒂娜说,这次考察交流是构建高质量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必将有效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在参观棣花古镇、陈仓旧居、商山四皓、船帮会馆时,津巴布韦先驱报记者布莱森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非常喜欢中国,风景如此美丽,文化令人赞叹。我们所到之处,人们都心地善良,天空和道路都让我感到亲切。”
奥古斯蒂娜说:“我们在这儿见到了著名的中国作家陈仓,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作品《月光不是光》,我们还参观了他的故乡,那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我们看到的一切都非常令人惊叹。”
在随后的行程中,研修班参训学员与商洛籍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仓围绕获奖作品《月光不是光》的创作情况进行座谈交流。陈仓还为参训学员赠送了《月光不是光》作品集。
“我创作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播亲情和爱意以及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拯救父亲》是写我父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对土地、对庄稼的那种挂念和热爱。”陈仓深沉地说。
当《月光不是光》这部作品获奖后,陈仓第一时间带着这本书回到家乡,把它放在了父亲的坟前。他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连一块碑都没有,这本书就是我父亲的一块碑,也是我父亲的墓志铭。”研修班参训学员听完陈仓的讲述后深受触动,纷纷鼓掌表达敬意。
当被参训学员提到为年轻人分享创作心得时,陈仓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善意。善意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充满善意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陈仓对参训学员说:“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联系授权,将这本书翻译到你们所在的国家。”
研修班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商洛之旅感受颇深,回去之后,将会深入宣传报道商洛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景色之美以及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把对中国文化、陕西文化、商洛文化的正确理解带回祖国,不断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
本报见习记者 黄朝梅 王天彤
9月20日至22日,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家的非洲国家青年媒体人研修班参训学员一行近40人来商考察,开启了他们的商洛之旅。
从商州到丹凤,3天时间里,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议,实地探寻了商洛广播电视台、丹凤县峦庄天麻小镇、棣花古镇、陈仓旧居、毛坪茶厂、商山四皓、船帮会馆、东凤酒厂等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商洛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真切感受商山洛水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参观考察丹凤县峦庄天麻小镇、毛坪茶厂、东凤酒厂时,尼日利亚LOTW媒体集团总裁埃丝特说:“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我们在这儿看到了山间美景,也让自己置身其中,还观看了天麻从原材料生产到制成药物的整个过程。”她对天麻既能当中药材使用,还能烹饪成美食感到非常奇妙。
“在毛坪茶厂,我们看到了中国茶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这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我第一次体验了采摘茶叶,观看了茶叶从干燥到将其放入烘干机的整个加工过程,我们的行程很有意义,也带给了我许多启发。”莱索托国家新闻中心记者奥古斯蒂娜说,“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所参观的一切,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特色民宿非常漂亮,晚上在这里抬头可以看到美丽的星空和月亮,这真是一次非常奇妙的经历,我很荣幸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埃丝特说。
在参观商洛广播电视台时,研修班一行与电视台采编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学员们有的在新闻演播区“客串”新闻主播,有的用手机拍摄精彩瞬间……“在商洛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我们参观了商洛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电视播出机房、可视化广播直播间和电视演播室,目睹了课程训练中学到的一切,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奥古斯蒂娜说,这次考察交流是构建高质量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必将有效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在参观棣花古镇、陈仓旧居、商山四皓、船帮会馆时,津巴布韦先驱报记者布莱森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非常喜欢中国,风景如此美丽,文化令人赞叹。我们所到之处,人们都心地善良,天空和道路都让我感到亲切。”
奥古斯蒂娜说:“我们在这儿见到了著名的中国作家陈仓,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作品《月光不是光》,我们还参观了他的故乡,那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我们看到的一切都非常令人惊叹。”
在随后的行程中,研修班参训学员与商洛籍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仓围绕获奖作品《月光不是光》的创作情况进行座谈交流。陈仓还为参训学员赠送了《月光不是光》作品集。
“我创作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播亲情和爱意以及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拯救父亲》是写我父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对土地、对庄稼的那种挂念和热爱。”陈仓深沉地说。
当《月光不是光》这部作品获奖后,陈仓第一时间带着这本书回到家乡,把它放在了父亲的坟前。他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连一块碑都没有,这本书就是我父亲的一块碑,也是我父亲的墓志铭。”研修班参训学员听完陈仓的讲述后深受触动,纷纷鼓掌表达敬意。
当被参训学员提到为年轻人分享创作心得时,陈仓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善意。善意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充满善意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陈仓对参训学员说:“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联系授权,将这本书翻译到你们所在的国家。”
研修班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商洛之旅感受颇深,回去之后,将会深入宣传报道商洛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景色之美以及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把对中国文化、陕西文化、商洛文化的正确理解带回祖国,不断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