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杨家湾村 村民携手打造和美乡村
本报通讯员 彭希美
文章字数:1752
  秋日里的山阳县小河口镇杨家湾村,白鸭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老人带着孩子在广场悠闲玩耍,村道通畅整洁,农民院落窗明几净……处处呈现出美丽和谐的景象。近年来,杨家湾村在县民政局的精心帮扶下,积极探索村民自治路径,让村干部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不断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网格+志愿”汇聚正能量
  杨家湾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把全村划分为17个网格单元,选派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的群众党员、退休干部、致富能人担任网格员,围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方面,通过入户走访、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予以解决和采纳,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村上还补充热心村民作为志愿者为在村和在外务工人员开展惠民服务,更好地方便村民办理养老保险、高龄年检、农村医保收缴等业务。
  “多亏了家锁的帮忙,我们家的五味子和连翘及时卖出去了,还卖上了好价钱。”自家种的中药材有了可观的收入,村民们个个喜出望外,他们口中的“家锁”正是村里的志愿者张家锁。有段时间阴雨连绵,村民采的五味子、连翘等中药材没有药商来收购,有发霉的风险。志愿者张家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联系以前认识的几个外地中药材收购商来村,并协商了合理价格,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骨干+绿叶” 激发凝聚力
  为了优化网格员与志愿者联动机制,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杨家湾村“两委”经过摸索,探索出培养“骨干+绿叶”队伍的路径。村上以网格员为村民自治骨干,将志愿者按特长划分为一片片动态的“绿叶”,组建起一支支能拿得出、干得了的队伍,在服务村民过程中充分发挥队伍特长,同时通过他们去团结凝聚更多的村民。
  年过六旬的程明有是一名网格员,也是老党员。他充分利用“人熟、脸熟、手熟”的优势,成立中药材产业志愿服务队,发动村民投入到中药材种植中,短短两年多时间,带动14户村民种植连翘800多亩,仅此一项带动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
  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飞介绍,以中药材产业志愿服务队为例,一方面将全村的中药材产业进行了整合,由个人单打独斗变成集体互惠互利,无论是种苗采购还是日常管理,到最后的运输销售,每一环节都有村民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实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预期。另一方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致富增收、乡风文明培育、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关乎村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各“骨干+绿叶”队伍相互比、相互学,极大地改变了杨家湾村的精神风貌。
  “公开+培训” 提升治理能力
  “为了规范民主自治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一些涉及村民普遍关心的共同的利益问题和实事项目,村‘两委’把准村民自治的‘方向盘’,公开行动‘路线图’,指导村民做好自治工作。比如网格化管理,我们要求将日常基本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每个家庭和具体人员,细化台账,建立微信群,确保每个村民都牢牢嵌在网格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谢飞说。
  杨家湾村还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邀请县民政局对进行如何开展自治项目的赋能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形式讲解如何立项、如何申报、如何审批、如何推进,经费如何预算、如何申领、如何规范使用,引导村民提出问题,整合资源,形成项目,解决问题。
  对于培训会的作用大不大,青岩沟组组长谢志均深有感触:“培训会召开后,听说有人有意愿修建组内产业路,组上群众立即现场勘察,对沿途所占其他组的地方进行了统计,组与组之间就赔偿问题达成了协议,以便修路队来的时候能立马开始动工,原计划到年底才能完工的路,刚到9月份就修好了,以往需要徒步上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开车不到20分钟,这在以前不敢想象。”
  基于此,水毁河堤修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五味子基地建设、产业路、农家书屋、幸福院、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项目相继开展。“这些项目内容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益人群覆盖老、中、青、少。以前,经常会有群众因为各种原因进行阻挠,但在如今和谐乡风的感染下,大家都能积极展示奉献精神,结果就是大家都能共享美好生活。”谢飞感慨道。
  如今,杨家湾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已蔚然成风,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策马扬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