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王镇“颜值”“气质”双提升
文章字数:1162
本报讯 (通讯员 陈乾宝)今年以来,镇安县木王镇紧紧围绕“两改两转三促进”,持续抓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不断擦亮生态康养“名片”,秀美亮丽的画境正在徐徐展开。
改厕改房,让群众生活家园亮起来。今年以来,木王镇实施土坯房改造157户、户厕改造743户、新建公厕8座、旅游公厕1座,改造后的房屋、户厕,白白的墙体、红色的屋顶,让乡村“颜值”着实提升了不少。
“今年我们村以扩面、增量为目标,实施户厕改造221户,加快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弱项,经过改造提升,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蚊蝇减少了,让方便更加方便了。看着一座座改造的户厕,群众都乐呵呵的,石灰白把村容村貌点缀得更加美丽,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平安村党支部书记马年平介绍道。
产业发展,让群众钱包口袋“鼓起来”。木王镇聚焦产业兴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强乡村建设,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立足各村资源禀赋,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朝阳蚕桑、长坪天麻、米粮寺黄颡鱼养殖、栗扎桂林民宿、平安黄精”的产业发展路径,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近年来,我们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各村结合村情发展特色产业,做到既不扎堆,又结合市场行情,实现有序发展。目前,朝阳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建设桑园1530亩,年养蚕200张,产值65万元;长坪村着力发展天麻产业,建设蜜环菌加工厂1座,年生产蜜环菌6万瓶左右,培育优质天麻种子500多公斤,培养技术人才5个,集体经济增收2万多元;平安村狠抓黄精种植,80多户种植黄精300亩,有黄精育苗大棚128个,群众人均增收3000多元,黄精种植正在蓬勃发展;米粮寺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黄颡鱼产业园100亩,建设养殖大棚6000多平方米,年产鱼量可达5000吨,带动周边20多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户均增收3万多元。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各村农户主要收入来源,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的口袋都鼓起来。”木王镇镇长周扬说。
环境整治,让村庄建设面貌“美起来”。近年来,木王镇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抓手,将村庄清洁行动与生活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文明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外在美”向“气质美”转变,不仅留得住乡愁,还看得见发展,实现“气质”与“颜值”并重和双赢。
“每周村上都组织我们公益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我们村都已经持续开展两年多,刚开始时每周打扫卫生,感觉累得不行,垃圾又多,现在就轻松多了,能在路边、河边捡拾到垃圾都感觉很意外。”桂林村保洁员张远莲笑呵呵地说。
“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坑、臭水沟、柴火堆、破猪圈、乱厕所,近年来,我们村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G345国道沿线、通组路、甘岔河沿线进行垃圾捡拾和清扫,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今年我们村作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庭院整治20多户,建设小广场3处,大家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可以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生活也丰富不少。”栗扎坪村党支部书记艾贤波说。
改厕改房,让群众生活家园亮起来。今年以来,木王镇实施土坯房改造157户、户厕改造743户、新建公厕8座、旅游公厕1座,改造后的房屋、户厕,白白的墙体、红色的屋顶,让乡村“颜值”着实提升了不少。
“今年我们村以扩面、增量为目标,实施户厕改造221户,加快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弱项,经过改造提升,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蚊蝇减少了,让方便更加方便了。看着一座座改造的户厕,群众都乐呵呵的,石灰白把村容村貌点缀得更加美丽,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平安村党支部书记马年平介绍道。
产业发展,让群众钱包口袋“鼓起来”。木王镇聚焦产业兴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强乡村建设,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立足各村资源禀赋,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朝阳蚕桑、长坪天麻、米粮寺黄颡鱼养殖、栗扎桂林民宿、平安黄精”的产业发展路径,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近年来,我们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各村结合村情发展特色产业,做到既不扎堆,又结合市场行情,实现有序发展。目前,朝阳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建设桑园1530亩,年养蚕200张,产值65万元;长坪村着力发展天麻产业,建设蜜环菌加工厂1座,年生产蜜环菌6万瓶左右,培育优质天麻种子500多公斤,培养技术人才5个,集体经济增收2万多元;平安村狠抓黄精种植,80多户种植黄精300亩,有黄精育苗大棚128个,群众人均增收3000多元,黄精种植正在蓬勃发展;米粮寺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黄颡鱼产业园100亩,建设养殖大棚6000多平方米,年产鱼量可达5000吨,带动周边20多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户均增收3万多元。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各村农户主要收入来源,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的口袋都鼓起来。”木王镇镇长周扬说。
环境整治,让村庄建设面貌“美起来”。近年来,木王镇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抓手,将村庄清洁行动与生活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文明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外在美”向“气质美”转变,不仅留得住乡愁,还看得见发展,实现“气质”与“颜值”并重和双赢。
“每周村上都组织我们公益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我们村都已经持续开展两年多,刚开始时每周打扫卫生,感觉累得不行,垃圾又多,现在就轻松多了,能在路边、河边捡拾到垃圾都感觉很意外。”桂林村保洁员张远莲笑呵呵地说。
“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坑、臭水沟、柴火堆、破猪圈、乱厕所,近年来,我们村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G345国道沿线、通组路、甘岔河沿线进行垃圾捡拾和清扫,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今年我们村作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庭院整治20多户,建设小广场3处,大家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可以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生活也丰富不少。”栗扎坪村党支部书记艾贤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