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康养+”激活发展新动能
文章字数:910
本报讯 (通讯员 陈风军 杨茹霏)今年以来,镇安县以农业、旅游、生态和康养等多业态融合为引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布局,做强产业、做优功能、做精品质,推广“康养+”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康养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做好“农业+康养”深度融合。厚植绿色、生态、有机理念,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逐步建成集示范推广、康养农业、科普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打造一批品质优、口碑好的特色产业品牌,做好康养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文章。截至目前,打造国家地理标志品牌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牌3个、有机产品认证品牌6个,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发展合作社560个,创建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17个。
推进“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开展特色民宿、特色产品、特色餐饮“三大提升工程”,发展以“森林旅居康养、特色民宿康养”方向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产业,创建多个国省旅游品牌,云盖寺古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塔云山云海景观获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授牌“中国健康旅游名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截至目前,镇安县提升建成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培育高品质民宿酒店30多家,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50个,今年已接待游客6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
实现“生态+康养”深度融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为目标,深入实施“干净镇安”和“四化”建设,扎实推进城区雨污分流、道路“白改黑”、线缆落地等项目,统筹利用城区边角地、闲置地、绿地等,把“边角料”变为“上好料”,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生态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居民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累计建成“口袋公园”21个、健身步道16.1公里、实施道路“白改黑”8.8公里、线缆落地28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全市首家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在镇安挂牌,打造具有镇安特色的绿色低碳共富区域公共品牌,提升生态赋能和品牌溢价,加快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资本,完成林地碳汇核算6000亩,谋划EOD项目7个,累计发放“生态贷”3.18亿元。
做好“农业+康养”深度融合。厚植绿色、生态、有机理念,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逐步建成集示范推广、康养农业、科普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打造一批品质优、口碑好的特色产业品牌,做好康养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文章。截至目前,打造国家地理标志品牌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牌3个、有机产品认证品牌6个,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发展合作社560个,创建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17个。
推进“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开展特色民宿、特色产品、特色餐饮“三大提升工程”,发展以“森林旅居康养、特色民宿康养”方向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产业,创建多个国省旅游品牌,云盖寺古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塔云山云海景观获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授牌“中国健康旅游名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截至目前,镇安县提升建成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培育高品质民宿酒店30多家,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50个,今年已接待游客6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
实现“生态+康养”深度融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为目标,深入实施“干净镇安”和“四化”建设,扎实推进城区雨污分流、道路“白改黑”、线缆落地等项目,统筹利用城区边角地、闲置地、绿地等,把“边角料”变为“上好料”,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生态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居民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累计建成“口袋公园”21个、健身步道16.1公里、实施道路“白改黑”8.8公里、线缆落地28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全市首家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在镇安挂牌,打造具有镇安特色的绿色低碳共富区域公共品牌,提升生态赋能和品牌溢价,加快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资本,完成林地碳汇核算6000亩,谋划EOD项目7个,累计发放“生态贷”3.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