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以高质量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文章字数:3346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商洛市区一角 (记者 方 立 摄)
本报记者 王江波
在大秦岭行走,为商洛美停留。深秋时节,行走于山水相依的小城,穿行于青砖黛瓦的古镇,品一盏醇香的清茶,尝一口香脆的核桃,感受山野田间与繁华城市的美妙重逢。
从繁华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绿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展示着商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图景。
近年来,我市以“保护大美秦岭、当好生态卫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主线,从秦岭保护、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人文环境等出发,多维度、系统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商洛市“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多维度实施城市更新”经验做法,被住建部以简报形式在全国推广交流。
提升城市山水风貌
时值深秋,行走在商洛市中心城区的河岸边,漫步在莲湖公园步道上,到处微风习习、清水悠悠,举目四望,市民或散步、或骑行、或跳舞……人人悠闲自得。
“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有公园,有风景,出门就能散步、赏花、锻炼,太方便了!”住在莲湖公园边的市民李淑霞,一有空就和老伴一起散步,对商州的城市建设竖起了大拇指。
一河碧水穿城过,两岸秀色锁清波。奔腾流淌的丹江,成为朋友圈当之无愧的“顶流”;街角精美的公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走出家门,市民就可以看鲜花盛开、听河水轻拍、望鸟雀翱翔……一幅以城市更新促民生提质的现代化城市全景大图,正在商洛徐徐铺开。
近年来,商洛市立足秦岭山水城市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显山、露水、透绿”作为首要条件,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确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系统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有机更新。
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商洛市把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民居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造成果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鸟语花香的河岸边,孩子们追逐嬉戏;朦胧轻盈的水雾中,市民们谈笑风生;智能化的健身大屏前,大爷大妈跳一曲广场舞、打一套太极拳,宛若仙境的石桥,月亮造型的秋千,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悠闲惬意的时光。
“我们通过实施河堤修复、清淤疏浚、铺设污水管网、两岸生态治理等工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旅游景观长廊和休闲健身长廊。”南秦河生态公园工作人员师锐说。
截至目前,南秦河生态公园修建了东西向贯穿滨水沿线的休闲漫步带、花海公园、松林迎客、欢乐天地、福禄广场等景观,营造出了静谧森林、湿地绿心、花间漫步等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生态主题分区,极大改善了南秦河沿岸人居环境。
为落实区域大秦岭生态屏障及汉丹江生态保护带等重要生态功能,商洛市坚持“大城建”理念,统筹山、水、城关系,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利用违建拆除腾退地、空闲地、边角地、废弃地、街头转角等地块,共新建44座“口袋公园”,实现了市民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的美好向往。
同时,创新推行“水生态治理+”模式,实施中心城市“2+7”水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两河口生态岛、黄沙河水体景观廊道等一批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把城市水系打造成为城市“会客厅”和“最美阳台”。
打造宜居生态空间
深秋时节的柞水县城区,片片黄叶零星地散落在草丛里,山林被浓烈的色彩浸染得五彩缤纷。在柞水县下梁镇幸福林带,各类植被相映成趣,漫步河边步道,犹如画中徜徉,让市民“走得进绿地、留得住步伐、看得见风景”。
“早上起来在河边步道健身,晚上和家人在公园里散散步,这样的生活真的很惬意。”家住柞水县下梁镇的宋女士说。
幸福林带曾是柞水私搭乱建的“重灾区”,由于环境差,道路烂,这里的居民过着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两脚泥的生活。
为此,柞水县按照“以水润城、以绿造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颜值”。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口袋公园”、休闲步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公园为主体、道路为骨架、活动广场为支撑的生态布局结构。
如今山边的公园、河边的步道、随处可见的绿化带成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也让柞水人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态福利,实现了城园共融。
建设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加有温度的秀美商洛,既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洛南县,韩磊每天都会带着孩子感受蓝天白云下的静谧生活。“现在的县城建设得特别好,蓝天白云下的树影摇曳,绿水青山间的鸟语花香,让我能够暂时放下一天的劳累。”说话间,他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的城市美景。
迎着晨曦,行走在山阳县滨河长廊上,晨练的跑者、跳广场舞的大妈、散步的游客,处处都透露出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舒适。
“感觉这座城市就像是建在山水画中,人们惬意的生活,幸福的笑容,让我也停下匆忙的脚步,享受这次美好的旅程。”最近,刚从十堰来山阳游玩的刘先生切身感受到这座小城的生态宜居。
近年来,商洛市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统揽,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超前谋划、示范引领,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全市共建设103个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极大地缓解了过去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步伐,“小口袋”里装下满满的“幸福感”。
同时,商洛市各县区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中推行“1+N”水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了各县区独具特色的沿河景观廊道,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景、有水就有生态,让市民看到水、亲近水、享受水。
昔日身处在秦岭深处的一座座山城,如今蝶变成了“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丽小城。
建设秦岭山水乡村
沿着秦岭的盘山公路驶进朱家湾村,道路两旁的民宿、农家乐餐厅鳞次栉比。山间潺潺的溪水穿过古香古色的终南山寨,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卷。
“过去,朱家湾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是无人问津的‘落后村’。”回忆起童年岁月,今年39岁的农家乐老板郑传家笑着对记者说。
朱家湾的变化要从秦岭生态保护说起,“以前村里人靠山吃山,不是上山打猎就是进山挖药。破坏了环境不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很大的变化。”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介绍,“如今村里人还是靠山吃山,但已经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懂得了保护山林,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近年来,商洛市紧扣“一都四区”建设目标,以“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以“村容村貌特色化、人居环境整洁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为切入点,以“全域谋划、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的思路,着力建设秦岭山水乡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擘画出一幅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图景,走出了一条极具商洛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
走进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温馨整洁的农家院、漫山遍野的茶园,百亩荷塘、千亩果园的产业基地,亭台楼阁、青砖黛瓦的优雅村貌……一幅“水墨荷田、世外农家”的美丽画卷在游客面前展开。
坐在门口广场吃饭的宋叶元老人喜笑颜开地说起村里的变化:“这几年,政府不断改造农村环境,不仅给我们修建了荷塘,而且还改造了我们的房屋,路灯架起来了、路面宽敞了、环境好起来了,我们老百姓的心情都好得很,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美了。”
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村民成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
商洛市高度重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制定印发了《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商洛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摸排整改“四级两账五步走”工作导引》等文件,颁发了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44条整治标准和10条指引,用标准指引建设行动、用标准规范建设行为。
同时,商洛市充分尊重现有村落布局,既改变乡村面貌,又保护乡土风貌。聚焦“六清六治六无”目标和“院落、田地、河流、道路、山坡”五大重点区域,对所有镇办和村(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确定实施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等11项重点任务。农村脏乱差顽疾彻底整治,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放眼这座城市,商洛城乡发展“面子”亮丽,步步是景,“里子”实在,生活惬意,一项项惠民项目接连落地,一张张民生清单不断拉长,居民的幸福和笑容都写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