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双减” 打开优质教育“新格局”
文章字数:2909
秦韵小学学生在市科技馆参观
山阳县教育局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制学校学生在商洛学院蔬菜实验室做实验
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市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办学规划,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发孩子们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赋能学校“双减”新样态,打开优质教育“新格局”。
如今,我市各个学校推出各种特色活动,从学校开展科学课、科技节,到线上、线下进行的科普讲座,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越来越多。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在学前阶段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科技类图书和玩具,创设多类型的科学区角,通过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习,为幼儿播下科学启蒙的种子。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占总课时7%至9%的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总共350个课时,初中设立科学综合课程和物理、化学、生物分科课程。高中阶段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设置为科学学习领域,作为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并分别规定课时。
各学段科学类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开展实验,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同时,学校将科学实验、科普活动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做农业科技宣传员”“智能大脑”“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等考察探究、科普宣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各县区统筹对科技课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课教师,形成一支人数较多且相对稳定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科技等课程专任教师1177名,物化生地等科目专任教师2386名。同时,市教育局举办科学技术课程师资培训,聘请科普专家开展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训等专题培训和国培、省培、市培等培训项目,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加大科学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好我市郭跃琦等一批科学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坚持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作业设计优秀案例,2023年评选出市级精品课、优秀案例121个,其中《光是怎样传播的》《电与磁》等精品课程、单元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获省级奖励。
丰富活动形式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走进城市展览四楼展厅,记者看到商州区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的学生们坐在自行车上,戴着VR眼镜,在虚拟空间体验穿梭在秦岭中的自由。少年们玩得不亦乐乎,纷纷感叹科技真是奇妙。
为拓展学习空间,我市各个学校结合地域文化,吸取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研学活动。将课堂引向科技馆、城市馆、公园、蔬菜大棚等,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观察与思考、想象与审美、实践与创造等,学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友好互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生活。
“双减”下的课后服务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社团、课后服务给学生们提供接触科学的机会。同时,学校举办丰富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在课后服务时间,镇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学校开展“漂浮的章鱼”“锥子悬浮术”“消失的数字”等小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爱上科学;商州区教育局组织学生走进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了解商洛本土企业的发展故事,感受科技发展和进步;镇安县广泛开展“科技艺术”进校园及天文、气象知识观测打卡活动;柞水县通过科普讲座、走进木耳大棚等让学生感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
商洛市小学教师王亚军说:“学校每年上半年都会举办科技节活动,还会推出‘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竞赛,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留心细节、勤于思考,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盘活科普资源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今年9月份,商洛市小学成功举办了“博士+大篷车”进校园主题科普活动。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几十架滑翔机在操场起飞,发电机、3D投影、智能机器人吸人眼球,同学们欣赏表演,动手操作,体验到科技的乐趣与神奇。
加强科学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了让科普资源惠及基层学校,市教育局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商洛学院等单位,组织力量到基层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巡展”等活动,将光学、电学、力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各种科学知识向师生展示,搭建起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平台。
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春”宣传月等节点,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展示展演、趣味科技挑战、云上科普互动、手抄报漫画展、读书看电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收看“天空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天地互动方式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开展“心系家园 逐梦远行”航天科普讲座,从天地实验差异中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广泛开展“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山阳县坚持开展科技少年创新大赛,多年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荣获奖项,居全市前列,2件作品参加国家展评。
我市还推动科技馆、博物馆、工矿企业、职业高中、气象水利站等积极创建中小学生研学、劳动、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全市现有县级以上各类基地237个。商洛市科学技术馆、山阳县科技创新馆设在校园中,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丹凤通用机场、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商洛市博物馆等研学实践基地,洛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丹凤县三产融合示范园等劳动教育基地,各县区气象台、人工干涉天气防雹站、水利站、植保服务中心等科普基地全方位支撑中小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市教育局出台《商洛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方案》,要求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等活动,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开放日等,为学校、家长提供便利。同时,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带领子女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借助西商融合发展契机,商洛市小学组织学生从商洛北站乘坐城际列车到西安研学当天往返,将科技探寻触角延伸到西安市;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制学校师生走进商洛学院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省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等开展主题科普研学。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做加法。
时下,从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到科普场馆等各类优质的科学教育社会机构加大供给,再到广大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我市教育科普资源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多元。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只有通过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教育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统筹校内外资源,打破科普资源沉睡和分散现状,才能将“珍珠”串起来,让青少年享受更加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的科技教育服务。
山阳县教育局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制学校学生在商洛学院蔬菜实验室做实验
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市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办学规划,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发孩子们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赋能学校“双减”新样态,打开优质教育“新格局”。
如今,我市各个学校推出各种特色活动,从学校开展科学课、科技节,到线上、线下进行的科普讲座,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越来越多。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在学前阶段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科技类图书和玩具,创设多类型的科学区角,通过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习,为幼儿播下科学启蒙的种子。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占总课时7%至9%的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总共350个课时,初中设立科学综合课程和物理、化学、生物分科课程。高中阶段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设置为科学学习领域,作为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并分别规定课时。
各学段科学类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开展实验,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同时,学校将科学实验、科普活动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做农业科技宣传员”“智能大脑”“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等考察探究、科普宣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各县区统筹对科技课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课教师,形成一支人数较多且相对稳定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科技等课程专任教师1177名,物化生地等科目专任教师2386名。同时,市教育局举办科学技术课程师资培训,聘请科普专家开展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训等专题培训和国培、省培、市培等培训项目,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加大科学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好我市郭跃琦等一批科学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坚持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作业设计优秀案例,2023年评选出市级精品课、优秀案例121个,其中《光是怎样传播的》《电与磁》等精品课程、单元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获省级奖励。
丰富活动形式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走进城市展览四楼展厅,记者看到商州区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的学生们坐在自行车上,戴着VR眼镜,在虚拟空间体验穿梭在秦岭中的自由。少年们玩得不亦乐乎,纷纷感叹科技真是奇妙。
为拓展学习空间,我市各个学校结合地域文化,吸取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研学活动。将课堂引向科技馆、城市馆、公园、蔬菜大棚等,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观察与思考、想象与审美、实践与创造等,学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友好互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生活。
“双减”下的课后服务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社团、课后服务给学生们提供接触科学的机会。同时,学校举办丰富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在课后服务时间,镇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学校开展“漂浮的章鱼”“锥子悬浮术”“消失的数字”等小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爱上科学;商州区教育局组织学生走进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了解商洛本土企业的发展故事,感受科技发展和进步;镇安县广泛开展“科技艺术”进校园及天文、气象知识观测打卡活动;柞水县通过科普讲座、走进木耳大棚等让学生感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
商洛市小学教师王亚军说:“学校每年上半年都会举办科技节活动,还会推出‘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竞赛,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留心细节、勤于思考,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盘活科普资源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今年9月份,商洛市小学成功举办了“博士+大篷车”进校园主题科普活动。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几十架滑翔机在操场起飞,发电机、3D投影、智能机器人吸人眼球,同学们欣赏表演,动手操作,体验到科技的乐趣与神奇。
加强科学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了让科普资源惠及基层学校,市教育局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商洛学院等单位,组织力量到基层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巡展”等活动,将光学、电学、力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各种科学知识向师生展示,搭建起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平台。
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春”宣传月等节点,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展示展演、趣味科技挑战、云上科普互动、手抄报漫画展、读书看电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收看“天空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天地互动方式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开展“心系家园 逐梦远行”航天科普讲座,从天地实验差异中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广泛开展“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山阳县坚持开展科技少年创新大赛,多年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荣获奖项,居全市前列,2件作品参加国家展评。
我市还推动科技馆、博物馆、工矿企业、职业高中、气象水利站等积极创建中小学生研学、劳动、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全市现有县级以上各类基地237个。商洛市科学技术馆、山阳县科技创新馆设在校园中,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丹凤通用机场、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商洛市博物馆等研学实践基地,洛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丹凤县三产融合示范园等劳动教育基地,各县区气象台、人工干涉天气防雹站、水利站、植保服务中心等科普基地全方位支撑中小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市教育局出台《商洛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方案》,要求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等活动,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开放日等,为学校、家长提供便利。同时,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带领子女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借助西商融合发展契机,商洛市小学组织学生从商洛北站乘坐城际列车到西安研学当天往返,将科技探寻触角延伸到西安市;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制学校师生走进商洛学院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省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等开展主题科普研学。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做加法。
时下,从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到科普场馆等各类优质的科学教育社会机构加大供给,再到广大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我市教育科普资源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多元。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只有通过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教育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统筹校内外资源,打破科普资源沉睡和分散现状,才能将“珍珠”串起来,让青少年享受更加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的科技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