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木王镇 小镇盛开文明花
本报通讯员 王飞 辛恒卫
文章字数:1614
  蓝天白云下,街巷宽敞干净整洁、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一次次关怀,与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和老人、孩童脸上灿烂的笑容,共同定格一幕幕幸福和谐的画面,铺染最暖的文明底色。
  近年来,地处镇安县西部边陲的深山小镇——木王镇,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在营造创建氛围、夯实创建基础、突出动态管理、彰显创建特色上下功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文明创建成效日益凸显。
  人居环境更加宜居,文明风尚愈发浓厚。排排房屋整齐划一、路边车辆停放有序、公益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多彩文化墙扮靓村庄。曾以“绘就山水田园画境木王”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市级文明单位的木王镇,近年来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各村定期开展“优秀网格员”“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儿媳”“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文化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等内容沁入群众心田。“日子一天天富裕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热切,创建文明村镇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让大家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木王镇党委书记朱栋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培养树立具有影响力的文明创建示范典型,弘扬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
  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之风,见微知著、润物无声。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8个、文明校园1个、文明家庭43个。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只有乡风文明,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红白理事会,为民办实事。事前不吃请,事后不贪杯。办事倡节俭,处处反浪费”。在月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好日子大家唱”文艺志愿者正在演唱陕南民歌《新事新办》……刘明兴老人从镇初级中学退休后,组织成立月坪村“乡音”自乐班,“好日子大家唱”是该班自发开展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群众唱出美好生活,传播文明新风。不能富了口袋、贫了脑袋,近年来,该镇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开花。
  在木王镇月坪村,村规民约成为村上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的有效助手。“过去,各种宴请名目繁多,人情往来不堪重负;现在,我们广泛推行实施移风易俗政策,‘人情债’习俗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村党支部书记王先忠说,按照镇安县市民文明公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要求,村里所有党员干部签了承诺书,带头转变风气。
  社会基层及志愿服务多角度助力文明创建。在平安村幸福院里,每天下午5点,饭菜的诱人香味准时弥漫开来。“这是我们老年人共同的家,在这里,可以读报、看书、下棋、吃饭、聊天……我们这些人虽然没有儿女,但党和政府把我们关心得比有儿女的人还幸福,节假日还有一些小青年主动上门来给我们打扫卫生、清洗被褥,送来好吃好喝的东西”。平安村幸福院张吉平老人欣喜地告诉笔者。
  2020年底,投资40多万元的木王镇平安村幸福院建成运行。“村里21名孤寡老人被安置在这里安度晚年。为了让老人吃好喝好,每天提供一日两餐,每餐讲究荤素搭配。”幸福院负责人王荣芳说。
  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栗扎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小讲解员精神饱满地说:“以前,栗扎坪三组梭子沟村民们既盼水又怕水,因为一下雨,这条路就变成泥泞路,非常难走。而如今,黄土路变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我们再也不用去七八里外的山沟里担水吃啦!”讲解员脸上的幸福笑容,让人真切感受到这个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栗扎坪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教育基地、远程教育站点等作用,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展示木王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新时代木王形象的窗口。同时,木王镇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各村利用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资源开展阅读分享活动,用浓郁书香涵养乡风文明。
  眼下,文明进步的和谐木王,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闪烁着璀璨的文明之光,以更加有力的步伐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