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初冬访肖塬
袁石军
文章字数:987
    今年67岁的袁茂春老人看着秋收的玉米,脸上露出欣喜之情。


    村里不少农户盖起了漂亮的楼房

  不经意间,时令已过立冬。周末的清晨,我们穿过麻街岭隧道,跨过丹江沿河而下,向北拐进野人沟。野人沟入口狭窄,里面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满坡都是黄灿灿的花栎树。
  当地村民俗称的野人沟,原来属肖塬乡,撤并后变成了商州区麻街镇肖塬村。入沟二三里,地势渐渐开阔,村庄依山而建,小桥流水,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派安宁景象。
  我们冒着雨夹雪,走在主沟的水泥路上,路边是一行核桃树,叶子已经落尽,耕地平坦,庄稼收过,民居卧在坡根,多为砖混结构,还有一栋漂亮气派的别墅。
  据《陕西省商州市地名志》记载:“上张院原名野人沟,又名野人峪。秦始皇焚书坑儒,关中部分文人逃往商州,避居此沟,当地人称外乡人为野人,故名野人峪。晋永平年间,董景道知天下将大乱,隐于此峪,弹琴赋诗以自娱,寿终于此,遂改为仙人峪。后当地人仍以野人
  沟名之。”
  野人沟内地质破碎,从上游冲下来的碎石将河床抬起来,一些道路被洪水冲断了,修复起来难度不小。一路很少见人,异常的安静,只有雪片打在地上发出的“沙沙”声。
  经过薛家村,来到沟垴。此地名叫袁家院,房屋比较集中,房前屋后有茂林修竹。遇见一位村民,叫袁彦民,今年60多岁。他告诉我们,袁家院有30多户人都姓袁,过去是从板桥袁河搬过来的,在这里住了好几代了,现在多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他家种了四五亩地,还养了两头牛、8只鸡。进入他家院子,右边有个牛圈,一棵柿子树上挂满红柿子,房檐下挂满玉米棒子,一派丰收的景象。
  水泥路尽头,是袁茂春家的院子,门口也挂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老人说,他们两口子都60多岁了,养育3女1儿,女儿都已出嫁,儿子在西安打工。他年轻时也经常出去打工,现在年龄大了,就回到老家种了四五亩地,养了9头肉牛,家里买了三轮车,既能给牛拉草,又能当交通工具。这里坡场大,春夏秋季把牛赶上山,冬季就用秸秆喂养。
  袁茂春说:“养牛很辛苦呀,夏季不管天晴下雨,每天都要上山两次,打下的粮食都给牛做饲料了。现在种庄稼也不容易,野猪糟蹋得厉害,需要支起棚子在地边照看着,不然一夜之间一年的辛苦全完了。”
  袁茂春还告诉我们,这里地势高,夏季凉爽,冬季烧有热炕,吃菜大多是自己种的,没有任何污染。现在政策好了,他和老伴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看病能报销,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只要人勤快、肯吃苦,不管住在哪里,日子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