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花瓶子镇 沟域经济绘就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吕丽霞
文章字数:2539
    村民在王沟菊花种植基地采摘菊花

    在花中村的香菇产业基地里,群众正在对采摘出的香菇进行分类。

    在苏河村肉驴养殖基地,一部分村民成了产业工人,收入稳定。

  初冬时节,万木萧索,群山环绕中的丹凤县花瓶子镇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花中村王沟起伏不平的坡地里,金丝皇菊开得黄灿灿,村民忙着采摘菊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中,工人正将一架架菊花送入烘烤房中进行烘焙;赵湾村香菇种植基地,妇女们正坐在暖阳下,分拣着刚采摘的香菇。热火朝天的产业发展场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彰显着这个深山中的小镇产业发展的无限生机。
  花瓶子镇地处丹凤县城东南部的花白山中,周边群山环绕,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这样的立地条件,往往让人摇头兴叹。但花瓶子镇党委、政府班子没有气馁,他们从困难的背后挖掘发展产业的优势,通过深入调研,他们认为,花瓶子镇的发展基础在农业、比较优势在农业、生长空间在农业,便整合优势资源,以“农业产业”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绿色产业等方式,大力发展“香菇、中药材、畜牧养殖”三大支柱产业和“劳务、茶菊、中蜂、皂角、肉兔、肉驴、林麝”七大特色产业,并加快农产品转化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的跨界融合,初步构建起品质经济生态链,为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的产业根基。
  产业遍地开花
  11月14日,在花瓶子镇赵湾村上湾组林麝养殖基地,挖掘机轰鸣,平整土地的工作即将完成,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地基。负责人周坤杰介绍,他正是看中了花瓶子镇的好生态,才决定来这里投资兴业。
  11月9日,花瓶子镇政府与恒丰源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20万只肉兔养殖项目,在赵湾村发展肉兔养殖。这已经是这个小小山区镇的第7个产业项目了。
  谈起镇上的一家家企业、一个个产业项目,镇党委书记王李锋脸上写满了自豪。他说花瓶子镇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在他们看来,乡村要振兴,产业是优先选项,产业发展才能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这几年,镇上在发展产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象泽天生猪养殖项目、鑫惠林2万头仔猪繁育和江润昌牧业等5个规模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2021年引进象泽天生猪养殖项目,当年出栏2300头生猪,完成销售收入621万元;江润昌牧业的养驴基地2022年出栏200多头驴,企业年收入260万元。5家企业每年为群众分红、付租金74.7万元,吸纳80多名群众在企业务工。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当地的产业大户不断扩大规模。恒丰源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其负责人代银芳在花中村养了10多年的肉兔,经济效益一直不错。今年,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她准备扩大规模,以自己的肉兔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提振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丹凤县祥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捆的尖锐的皂角刺堆了大半个仓库。据负责人王玉峰介绍,他在此栽种皂角树,生产皂角刺片已经10多年了,既卖皂角又卖皂米,效益还不错,去年他又扩大了厂房,增加了一台机器,生产的皂角刺片还是供不应求,客商从地边就拉走了!
  此外,对于在家劳动力,镇村干部通过政策性奖补,提供技术、种苗等方法,鼓励大家发展中药材、香菇等产业。全镇发展产业大户57户,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目前,花瓶子镇发展香菇610万袋、育肥猪存栏1万头、肉驴存栏1000头、肉兔存栏2万只、中药材6500亩、茶菊85亩,2万头仔猪繁育基地和全县首个总投资4300万元10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产运营,“渔光互补”项目初见成效,林麝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中。全镇已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技能的局面。一家家企业、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与蓬勃发展,花瓶子镇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以及循环发展的理念,让产业链不断延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们村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要超过50万元!”11月9日,站在村集体经营的香菇大棚前,花中村党支部副书记邱海朝自信满满地说。
  邱海朝介绍,花中村共有490户村民1800多口人,村集体经济有10万袋香菇产业、3.2亩的“渔光互补”产业项目,村上还在鑫惠林公司入股150万元,还有茶菊、玫瑰花茶等产业项目,今年的收入预计超过50万元,每户群众都有几百元的分红收入。
  在苏河村,除了村集体自己经营的8万袋香菇收益之外,还有与企业的联营收入,丹凤县祥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象泽天生猪养殖项目的分红。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4万元。
  近年来,花瓶子镇积极鼓励全镇7个村的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上建起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依托省市的相关激励政策,全镇7村共投入资金2542万元,向县内的知名企业、花瓶子镇招商项目入股,分红253万元。同时,由集体经济合作社自主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积累,获得收益559万元。如今,花中村的金丝皇菊、赵湾村的香菇产业,苏河的肉驴养殖企业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不少收益。目前,每个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5万元。
  村民变身产业工人
  “我在这里喂驴已经4年了,管吃管住,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作为一个农民,知足了!”11月9日,在江润昌牧业肉驴养殖基地,程江喜一边给驴撒料,一边笑着说道。他介绍,在这里还有3名和他一样的工人,年龄偏大,打工无门,却能在家门口干着轻松的活,拿着高工资。
  产业遍地开花,花瓶子镇因产业而转型变成工人的群众不在少数,且大部分是老年人。花中村76岁的沈有富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今年10月份开始,他有时间就和老伴在王沟的菊花基地摘花。他谈道,现在家里的地都流转了,种上了菊花,他和老伴一年到头就在这地里干些零活,今年收入了2000多元。最近有时间了就来摘花,老两口又挣了1000多元。冬日的阳光下,老人双手麻利,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小笼。“日子好了,人都年轻了!”老人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花瓶子镇常住人口2600多人,目前,被吸纳在产业上的人口有800多人。这些年老体弱的劳动力,一方面有事情干,精神上有了寄托,另一方面,每年挣回了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票子,经济上也“软和”了。
  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群众的收入,也给全镇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如今,村民对干部工作的配合度高了,发展经济的信心足了,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镇7个村的通组路硬化全部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到位,“干净花瓶子”等工作全力推进,乡村美、环境优、产业富、百姓乐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