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家小庭院变身“经济园”
本报通讯员 王 帅
文章字数:1218
  严希梅是柞水县乾佑街道车家河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去过西安等地务工。去年底,她要照顾刚出生的孙子,无法离家太远。全家的开销主要依靠丈夫和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在当地乡村比较普遍。
  2022年,南京市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在调研中发现这一情况后,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为车家河村制定了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一套方案。很快,由基金会和苏陕协作工作队联合出资的高端民宿“西坡秦岭”项目在车家河村动工,村里4座闲置的旧房屋被修缮翻新,其中就包括严希梅家的老房子。
  目前,严希梅在“西坡秦岭”民宿从事保洁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份工作既轻松又管饭,还能让我照顾家里,我真的很知足。”她说。
  车家河村约有2000人,此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90后”村干部余应东就是其中一个。“过去我在外面做汽车销售工作,一个月也有过万元的收入。可我总觉得,年轻人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现在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所以我去年回来了。”余应东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1年以来,结合柞水当地可耕土地偏少、闲置房屋多等特点,联络组帮助柞水县多个村子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木耳种植、蜜蜂养殖等“庭院经济”。“庭院经济”不仅让群众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也让许多山区群众不用外出打工就能在家门口赚钱。
  在柞水县,受益于“庭院经济”的还有凤凰镇双河村村民熊英水。2022年,联络组在调研中发现,双河村林草资源丰富,漫山盛开着各种野花。这里无工厂、无污染,境内有连翘、华山松、油松产业基地,是土蜜蜂的理想蜜源地。
  为了帮助双河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联络组投入苏陕协作资金30万元,为群众购买蜂箱、种源,结合中华蜂产业投入少、周期短等优点,谋划实施了中华蜂养殖加工“庭院经济”项目。当年,双河村新增养殖中华蜂500箱,改造提升蜂蜜提纯包装加工车间,完善配套加工生产设施,安排专业人员对村上蜂农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村民陈世贵说:“我们这里耕地面积少,过去主要是靠山吃山,秋天就去山里打板栗,平常就挖挖药材,收入也不稳定。过去我也养过蜜蜂,但都是一两箱随便养养,也没挣上啥钱。去年,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给了我30箱蜜蜂,算下来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
  双河村党支部书记郭伦志介绍,全村目前共有11户参与“庭院经济”养蜂,从去年的成效看,户均增收1.8万元。这些群众家里产的蜂蜜,年底村集体统一收购后,通过平台直接销往全国。
  南京赴陕挂职干部、柞水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周坤介绍,目前发展民宿和养蜂仅仅是“庭院经济”的试点。从这一年多来的效果看,增收很明显,基本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下一步,苏陕协作在柞水将继续结合各村特点,科学利用群众闲置房屋,因地制宜发展“民宿+露营、农场、手工坊、小餐厅、养殖”等产业,在盘活村庄闲置资源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村民享受更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