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创新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文章字数:1034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关珍 党 锟)柞水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2022年以来,柞水县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按照“林下抓种植、林中抓养殖、林间搞旅游、林上搞采摘”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林兴产、以林增收,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聚林为宝,探索林下种植新路径。柞水县出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扶持办法》,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牵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自己主导”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用好国有林场、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信贷、税费减免、技术推广、以奖代补等支持力度,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打造林果、林药、林菌示范基地8个,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面积9100多亩,中药材种植户达2.19万户。
以林助产,发展林下木耳新格局。柞水县在大力发展木耳大棚吊袋种植的同时,积极尝试林下地栽木耳、庭院式木耳种植方式,着力打造地栽木耳示范区、庭院经济试验区、休闲体验观光区等,构建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示范功能齐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精心打造了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以3镇5村为重点的木耳三产融合产业带,建成森林公路木耳景观点4个、森林抚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3个,发展林下地栽木耳400亩,将区域内70%以上的农户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
借林生财,壮大林下养殖新产业。柞水县抢抓特色产业发展机遇,依托秦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积极招引社会经济组织,带动林下养殖产业发展扩能,构建“产业分红、资金入股、务工就业、散养合销”等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林下养蜂2000多箱、养羊600多只、养牛350多头,林麝养殖公司3家,年产麝香8000多克,资产总值约5000万元,林麝养殖项目入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兴林提质,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柞水县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的产业定位,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盯打造“秦岭闺秀·康养柞水”目标,推动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旅游、医疗、养生、文化、体育多业态发展,形成以文化养心、药食养生、山林养性“三养”深度互融的特色业态。今年以来,全县共谋划建设康养项目15个,总投资214.5亿元,打造文旅融合康养综合体6家,终南山秦楚古道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柞水县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聚林为宝,探索林下种植新路径。柞水县出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扶持办法》,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牵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自己主导”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用好国有林场、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信贷、税费减免、技术推广、以奖代补等支持力度,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打造林果、林药、林菌示范基地8个,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面积9100多亩,中药材种植户达2.19万户。
以林助产,发展林下木耳新格局。柞水县在大力发展木耳大棚吊袋种植的同时,积极尝试林下地栽木耳、庭院式木耳种植方式,着力打造地栽木耳示范区、庭院经济试验区、休闲体验观光区等,构建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示范功能齐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精心打造了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以3镇5村为重点的木耳三产融合产业带,建成森林公路木耳景观点4个、森林抚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3个,发展林下地栽木耳400亩,将区域内70%以上的农户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
借林生财,壮大林下养殖新产业。柞水县抢抓特色产业发展机遇,依托秦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积极招引社会经济组织,带动林下养殖产业发展扩能,构建“产业分红、资金入股、务工就业、散养合销”等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林下养蜂2000多箱、养羊600多只、养牛350多头,林麝养殖公司3家,年产麝香8000多克,资产总值约5000万元,林麝养殖项目入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兴林提质,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柞水县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的产业定位,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盯打造“秦岭闺秀·康养柞水”目标,推动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旅游、医疗、养生、文化、体育多业态发展,形成以文化养心、药食养生、山林养性“三养”深度互融的特色业态。今年以来,全县共谋划建设康养项目15个,总投资214.5亿元,打造文旅融合康养综合体6家,终南山秦楚古道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柞水县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