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法官的绿色发展密码
文章字数:2917
冬日清晨,雾罩青山。11月28日,记者从山阳县城驱车沿着福银高速向东南方向行驶,40多分钟后,远远望见一处处白墙黑瓦的村舍点缀山腰间,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到了。
法官庙村北依国家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邻国家4A级景区千年古镇漫川关,福银高速穿境而过。近年来,法官庙村依托群山环抱、绿水环绕、梯田交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瞄准田园风光定位,叫响了“秦岭原乡·田园法官”金字招牌。2017年跻身国家3A级景区,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国家美丽宜居村庄、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称号。
生态美并不代表发展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法官庙村立足绿色循环发展定位,变生态为资源,化生态为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守绿换金 激活生态旅游
登上观景台,俯瞰原乡全貌,群山延绵,绿水流淌,荷池纵横如棋盘,梯田盘旋如斗纹,瀑布宛若从天而降,民居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图蔚为壮观。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春有油菜花香飘万里,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秋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冬有白雪穿山作飞花,法官庙村几乎穷尽了人们对于美丽乡村的一切想象。
法官庙村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打好“当地牌”,调出“本土味”,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产景融合、景村融合“三个融合”的绿色发展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旅游打卡地。
“我们积极打造秦岭原乡生态景观,修建了百亩荷塘主题公园,探索出‘荷虾共生’的生态综合立体种养模式,不仅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也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体验到捕捞的乐趣。”法官镇党委副书记汪辉说,今年全镇沿主干道又扩建了万亩油菜花种植区,明年游客就可以来这里观赏。
在“莲藕+小龙虾”生态套养基地旁,法官庙村新建了步道、凉亭、泡泡屋、原乡游乐园、网红打卡雕塑等,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去处。
法官庙村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还吸引不少学生来这里写生。
“村上成立了农旅公司,并与西安圣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写生基地,每年暑假,圣度公司组织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学生来这里写生、研学。”汪辉告诉记者,每一批学生来到村子后,一般会待上十天半个月,吃住都在村民家里,在给群众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为村庄增添了活力。
让乡村文化和生态旅游擦出火花,是法官庙村的一大特色。在赵湾组,村上通过农村院落改造,利用闲置民房打造民俗区,把草编、竹编、藤编、酿酒、布鞋、刺绣等工艺进行集中展示,并和当地传统茶文化进行结合,满足游客参观、消费需求。
“每逢旅游旺季,村里游人如织。”法官庙村党支部书记杨伟介绍,游客来此购买土特产、手工艺品等,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此外,通过村集体牵头,法官庙村打造了主题餐厅、茶文化体验馆,满足游客食宿、文化体验等更多需求。
如今,法官庙村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以旅游和度假为两轴,分为公共服务休闲区、茶叶制作体验区、荷韵水田漫步区、民俗风情游憩区、古庙传奇探秘区、乡村民宿度假区六大板块,这“一心两轴六区”格局已辐射带动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整体发展。
借绿生金 带动产业发展
法官庙村多山多水,但耕地不足。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这是村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经过考察学习和深入论证,村里最终确定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子,既能凸显我们的生态优势,又能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杨伟说,近年来,一批在外能人回乡就业创业,发展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
徐文根就是返乡创业能人之一。前几年,徐文根一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属于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3年前,他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丹山源农科产业园,并在法官庙村投建艾草加工厂,带动周边百余名群众稳定增收。
“目前每亩地的土地流转费是650元,平时除草管护、艾草收割、产品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汪辉说,只有把产业发展好,村民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去年,徐文根给艾草加工厂增添了新设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占地10亩的艾草产品康养馆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徐文根建立了食品加工厂,采取订单发展模式,农户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销售,实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今年,镇上还牵头组建了茶叶和农产品加工两个协会,让企业抱团发展,同时,建起了法官镇电商服务中心,聘请网红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顺着艾草种植区向西北方向前行,爬上一处山坡,映入眼帘的是法官庙村350亩“莲藕+小龙虾”生态套养基地。
“我们流转土地,修建水渠、排洪渠等,打造了高品质的水田。最开始只是种植莲藕,2019年才加入小龙虾进行套养。”基地负责人、法官庙村专职委员李传慧告诉记者,“莲藕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可以作为龙虾饲料,龙虾粪便又是莲藕生长的天然肥料,套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
据了解,基地今年的小龙虾产量达1.5万公斤,因为生长水质好、品质佳,在湖北十堰等地畅销,最高一公斤能卖到120元。同时,每亩地能产出莲藕1500公斤左右,基地整体年产值为40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发展茶叶4万亩、核桃4.5万亩、中药材1.5万亩、特色经济林果8000亩、粮油作物8500亩、大豆25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100亩,先后建成茶叶、水稻、油菜、莲菜、艾草、中药材6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2100户群众增收致富,直接解决就业1000余人,年均增收5000元。
另外,法官镇通过举办采茶节、插秧节、龙虾捕捞节、丰收节、原乡迷你马拉松等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以“人流”带动“消费流”,倒逼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环节整体再提升,从而实现三产带动一、二产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添绿增金 扮靓乡村颜值
行走在法官庙村,白墙黑瓦是村里鲜明的建筑风格。顺着巷子往里走,统一风格的民居,分列巷子两侧,水渠沿着村落而下,篱笆围着小花园,一迈步、一回眸,炊烟袅袅,宁静祥和。
今年以来,法官庙村按照“秦岭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进行院落绿化美化,大力整治河流环境,为村庄开启“美颜”模式。
在姚湾社区,新铺设的柏油路整洁畅通,实景彩绘墙亮眼夺目,接地气的休闲小游园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游玩打卡,为“诗画田园·和美法官”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经过40多天的努力,咱们的‘乡愁记忆·花石湾’农耕体验观光园区终于建成了,游客来法官又多了个好去处。”看到“干净法官”创建以来取得的成果,姚湾社区党支部书记谢作安脸上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走进村民陈德桂家的场院,门口挂着“五美庭院”的牌匾。谈及村子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她感触颇深:“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过河就一个吊桥,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现在路平整了,垃圾没了,房子也漂亮了,住在这里心情都是愉悦的。”之前没时间养花的陈德桂老人,今年还刻意给家门口种了一些花,希望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美。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人人参与、户户有责的氛围,法官镇常态化开展家庭卫生保洁评比、人居环境“红黑榜”公示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如今,行走在法官镇,山水相映,步移景异,“村村有看点、整体有特色、连片成风景”的美丽乡村格局已然实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法官庙村北依国家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邻国家4A级景区千年古镇漫川关,福银高速穿境而过。近年来,法官庙村依托群山环抱、绿水环绕、梯田交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瞄准田园风光定位,叫响了“秦岭原乡·田园法官”金字招牌。2017年跻身国家3A级景区,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国家美丽宜居村庄、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称号。
生态美并不代表发展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法官庙村立足绿色循环发展定位,变生态为资源,化生态为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守绿换金 激活生态旅游
登上观景台,俯瞰原乡全貌,群山延绵,绿水流淌,荷池纵横如棋盘,梯田盘旋如斗纹,瀑布宛若从天而降,民居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图蔚为壮观。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春有油菜花香飘万里,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秋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冬有白雪穿山作飞花,法官庙村几乎穷尽了人们对于美丽乡村的一切想象。
法官庙村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打好“当地牌”,调出“本土味”,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产景融合、景村融合“三个融合”的绿色发展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旅游打卡地。
“我们积极打造秦岭原乡生态景观,修建了百亩荷塘主题公园,探索出‘荷虾共生’的生态综合立体种养模式,不仅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也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体验到捕捞的乐趣。”法官镇党委副书记汪辉说,今年全镇沿主干道又扩建了万亩油菜花种植区,明年游客就可以来这里观赏。
在“莲藕+小龙虾”生态套养基地旁,法官庙村新建了步道、凉亭、泡泡屋、原乡游乐园、网红打卡雕塑等,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去处。
法官庙村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还吸引不少学生来这里写生。
“村上成立了农旅公司,并与西安圣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写生基地,每年暑假,圣度公司组织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学生来这里写生、研学。”汪辉告诉记者,每一批学生来到村子后,一般会待上十天半个月,吃住都在村民家里,在给群众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为村庄增添了活力。
让乡村文化和生态旅游擦出火花,是法官庙村的一大特色。在赵湾组,村上通过农村院落改造,利用闲置民房打造民俗区,把草编、竹编、藤编、酿酒、布鞋、刺绣等工艺进行集中展示,并和当地传统茶文化进行结合,满足游客参观、消费需求。
“每逢旅游旺季,村里游人如织。”法官庙村党支部书记杨伟介绍,游客来此购买土特产、手工艺品等,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此外,通过村集体牵头,法官庙村打造了主题餐厅、茶文化体验馆,满足游客食宿、文化体验等更多需求。
如今,法官庙村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以旅游和度假为两轴,分为公共服务休闲区、茶叶制作体验区、荷韵水田漫步区、民俗风情游憩区、古庙传奇探秘区、乡村民宿度假区六大板块,这“一心两轴六区”格局已辐射带动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整体发展。
借绿生金 带动产业发展
法官庙村多山多水,但耕地不足。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这是村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经过考察学习和深入论证,村里最终确定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子,既能凸显我们的生态优势,又能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杨伟说,近年来,一批在外能人回乡就业创业,发展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
徐文根就是返乡创业能人之一。前几年,徐文根一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属于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3年前,他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丹山源农科产业园,并在法官庙村投建艾草加工厂,带动周边百余名群众稳定增收。
“目前每亩地的土地流转费是650元,平时除草管护、艾草收割、产品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汪辉说,只有把产业发展好,村民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去年,徐文根给艾草加工厂增添了新设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占地10亩的艾草产品康养馆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徐文根建立了食品加工厂,采取订单发展模式,农户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销售,实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今年,镇上还牵头组建了茶叶和农产品加工两个协会,让企业抱团发展,同时,建起了法官镇电商服务中心,聘请网红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顺着艾草种植区向西北方向前行,爬上一处山坡,映入眼帘的是法官庙村350亩“莲藕+小龙虾”生态套养基地。
“我们流转土地,修建水渠、排洪渠等,打造了高品质的水田。最开始只是种植莲藕,2019年才加入小龙虾进行套养。”基地负责人、法官庙村专职委员李传慧告诉记者,“莲藕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可以作为龙虾饲料,龙虾粪便又是莲藕生长的天然肥料,套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
据了解,基地今年的小龙虾产量达1.5万公斤,因为生长水质好、品质佳,在湖北十堰等地畅销,最高一公斤能卖到120元。同时,每亩地能产出莲藕1500公斤左右,基地整体年产值为40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发展茶叶4万亩、核桃4.5万亩、中药材1.5万亩、特色经济林果8000亩、粮油作物8500亩、大豆25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100亩,先后建成茶叶、水稻、油菜、莲菜、艾草、中药材6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2100户群众增收致富,直接解决就业1000余人,年均增收5000元。
另外,法官镇通过举办采茶节、插秧节、龙虾捕捞节、丰收节、原乡迷你马拉松等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以“人流”带动“消费流”,倒逼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环节整体再提升,从而实现三产带动一、二产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添绿增金 扮靓乡村颜值
行走在法官庙村,白墙黑瓦是村里鲜明的建筑风格。顺着巷子往里走,统一风格的民居,分列巷子两侧,水渠沿着村落而下,篱笆围着小花园,一迈步、一回眸,炊烟袅袅,宁静祥和。
今年以来,法官庙村按照“秦岭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进行院落绿化美化,大力整治河流环境,为村庄开启“美颜”模式。
在姚湾社区,新铺设的柏油路整洁畅通,实景彩绘墙亮眼夺目,接地气的休闲小游园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游玩打卡,为“诗画田园·和美法官”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经过40多天的努力,咱们的‘乡愁记忆·花石湾’农耕体验观光园区终于建成了,游客来法官又多了个好去处。”看到“干净法官”创建以来取得的成果,姚湾社区党支部书记谢作安脸上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走进村民陈德桂家的场院,门口挂着“五美庭院”的牌匾。谈及村子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她感触颇深:“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过河就一个吊桥,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现在路平整了,垃圾没了,房子也漂亮了,住在这里心情都是愉悦的。”之前没时间养花的陈德桂老人,今年还刻意给家门口种了一些花,希望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美。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人人参与、户户有责的氛围,法官镇常态化开展家庭卫生保洁评比、人居环境“红黑榜”公示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如今,行走在法官镇,山水相映,步移景异,“村村有看点、整体有特色、连片成风景”的美丽乡村格局已然实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