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赋能带旺一方产业
文章字数:1749
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
12月14日,工人在绣球菌生产基地查看绣球菌长势。
12月14日,记者走进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在雾气氤氲的无菌培育室里,簇簇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宛若朵朵含苞待放的白色绣球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是无菌出菇房,通过装拌、灭菌、净化、接种、培养等工序后的菌包,会放置在这里培养出菇。目前,里面的绣球菌正在生长期间,还未完全成熟。”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蔺洋说,绣球菌十分“娇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在20℃左右的温度。种植各环节的调控参数都比较精细,如果达不到生长条件,就会出现腐烂、畸形或者死亡情况。
出菇房里,每一层架子上都装有灯带,给予菌菇充足的光照,更重要的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无菌培育室里氤氲的雾气,正是因为培养室内空气湿度达到了90%以上才会出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绣球菌更好地生长。
从进入生产车间培育到采摘,绣球菌大约需要120天生长时间。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定期查看绣球菌长势,及时调控车间环境参数,从而达到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
“这个出菇房的绣球菌再有七八天就可以采摘了。”绣球菌工厂工人汪波一边检查出菇房里的绣球菌长势一边笑着说,“今年是我在厂里工作的第4年,主要负责绣球菌的采摘工作,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我是单亲爸爸,之前在西安打零工,没办法照料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在这里上班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
小小的绣球菌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也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今年37岁的商州区大荆镇大荆村村民陈妮娟在绣球菌工厂上班,主要负责将生产线上自动化分拣出来的绣球菌进行称重、包装,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资。
“以前,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主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我在这里上班3年了,工作不累,又能照顾家庭,日子也过得更好了。”陈妮娟笑着说。
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于2020年2月动工建设,同年10月全面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日产5万袋、年产1800万袋绣球菌生产线。
绣球菌因其野生资源稀少、人工栽培难度大、营养价值高、具有独特的超强抗氧化作用,被称为“万菇之王”,除食用价值外,绣球菌的医用价值也非常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现在,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新冠疫情后,今年的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明年的食用菌市场形势会更好。”蔺洋说,“绣球菌工厂现在用工80多人,旺季时用工达上百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荆、腰市等区域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有了产业支撑,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农民增收才有奔头。
润科公司除了在商州区大荆镇荆河工业园区建有绣球菌生产厂区外,还在腰市镇建有现代化的真姬菇生产厂区,在沙河子镇建有黑木耳产业园。每个厂区,都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设备,达到食用菌菌棒生产机械化、装袋制棒自动化、高温灭菌高效化,实现了食用菌的多元化生产。
目前,润科公司培育生产有白玉菇、蟹味菇、鹿茸菇、绣球菌、白玉耳、黑木耳等6个品种,年可生产各种菌类作物3400万袋、5000多吨,3个厂产值达到1.4亿元以上,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带动17个镇(街道)200个村集体稳定增收。
“目前,3大工厂基地基本满足食用菌生产量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让食用菌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蔺洋说,“今年,我们正在绣球菌工厂周边规划建设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仓储,新建6000平方米的冷链气调库、冷冻库、冷藏库等配套项目,为下一步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为商州区乃至全市农特产品产业链打包销售做配套,预计明年6月份完工。”
近年来,商州区按照“稳三扩五抓六”产业发展思路,稳步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木耳扩展到如今的绣球菌、真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羊肚菌、竹笋菇、松茸等10多个种类。
“目前,商州区共发展食用菌1亿多袋,年综合产值15亿元,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群众收益实现了成倍增长。”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全韬说。
12月14日,工人在绣球菌生产基地查看绣球菌长势。
12月14日,记者走进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在雾气氤氲的无菌培育室里,簇簇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宛若朵朵含苞待放的白色绣球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是无菌出菇房,通过装拌、灭菌、净化、接种、培养等工序后的菌包,会放置在这里培养出菇。目前,里面的绣球菌正在生长期间,还未完全成熟。”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蔺洋说,绣球菌十分“娇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在20℃左右的温度。种植各环节的调控参数都比较精细,如果达不到生长条件,就会出现腐烂、畸形或者死亡情况。
出菇房里,每一层架子上都装有灯带,给予菌菇充足的光照,更重要的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无菌培育室里氤氲的雾气,正是因为培养室内空气湿度达到了90%以上才会出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绣球菌更好地生长。
从进入生产车间培育到采摘,绣球菌大约需要120天生长时间。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定期查看绣球菌长势,及时调控车间环境参数,从而达到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
“这个出菇房的绣球菌再有七八天就可以采摘了。”绣球菌工厂工人汪波一边检查出菇房里的绣球菌长势一边笑着说,“今年是我在厂里工作的第4年,主要负责绣球菌的采摘工作,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我是单亲爸爸,之前在西安打零工,没办法照料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在这里上班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
小小的绣球菌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也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今年37岁的商州区大荆镇大荆村村民陈妮娟在绣球菌工厂上班,主要负责将生产线上自动化分拣出来的绣球菌进行称重、包装,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资。
“以前,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主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我在这里上班3年了,工作不累,又能照顾家庭,日子也过得更好了。”陈妮娟笑着说。
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于2020年2月动工建设,同年10月全面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日产5万袋、年产1800万袋绣球菌生产线。
绣球菌因其野生资源稀少、人工栽培难度大、营养价值高、具有独特的超强抗氧化作用,被称为“万菇之王”,除食用价值外,绣球菌的医用价值也非常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现在,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新冠疫情后,今年的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明年的食用菌市场形势会更好。”蔺洋说,“绣球菌工厂现在用工80多人,旺季时用工达上百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荆、腰市等区域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有了产业支撑,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农民增收才有奔头。
润科公司除了在商州区大荆镇荆河工业园区建有绣球菌生产厂区外,还在腰市镇建有现代化的真姬菇生产厂区,在沙河子镇建有黑木耳产业园。每个厂区,都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设备,达到食用菌菌棒生产机械化、装袋制棒自动化、高温灭菌高效化,实现了食用菌的多元化生产。
目前,润科公司培育生产有白玉菇、蟹味菇、鹿茸菇、绣球菌、白玉耳、黑木耳等6个品种,年可生产各种菌类作物3400万袋、5000多吨,3个厂产值达到1.4亿元以上,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带动17个镇(街道)200个村集体稳定增收。
“目前,3大工厂基地基本满足食用菌生产量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让食用菌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蔺洋说,“今年,我们正在绣球菌工厂周边规划建设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仓储,新建6000平方米的冷链气调库、冷冻库、冷藏库等配套项目,为下一步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为商州区乃至全市农特产品产业链打包销售做配套,预计明年6月份完工。”
近年来,商州区按照“稳三扩五抓六”产业发展思路,稳步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木耳扩展到如今的绣球菌、真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羊肚菌、竹笋菇、松茸等10多个种类。
“目前,商州区共发展食用菌1亿多袋,年综合产值15亿元,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群众收益实现了成倍增长。”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全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