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滩地 今日草莓红
文章字数:3732
吴旭东(右)与当地干部交流,了解草莓生长情况。
草莓丰收,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草莓长势良好
下湾村数字农业检测平台
草莓种植户通过智能系统调节草莓大棚温度
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鸟瞰图
又是一年草莓红,又闻棚内草莓香。12月19日,记者来到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的大棚,草莓香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垄垄绿油油的草莓苗绿意盎然,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草莓藏身于绿叶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3年前,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所在地,还是乱石林立的荒滩地,偶尔有一些村民在周边种植玉米,每亩地收入500多元,仅仅能解决温饱。现在,曾经的荒滩地上建起了40个温室大棚并投入使用,一个大棚种植的草莓亩产值可达10多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昔日的下湾村,如今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变化,都源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倾心帮扶、大力支持。
投入资金发展智慧农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从2021年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挂职干部开始包抓板桥镇,帮扶当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面对既要发展产业,又要保护绿水青山的要求,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出资金、出规划、出思路,邮政集团领导也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和视察,特别是中国邮政集团在商挂职干部、商州区副区长吴旭东先后10多次到板桥实地指导和部署工作,曾一度累得晕倒在现场。
在推行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引领下,中国邮政集团结合板桥镇下湾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产业类型,依据村情实际流转改良荒地40亩,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40个草莓大棚,精心打造草莓种植示范园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产业,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该园区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优质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粉玉”进行种植,现在每个大棚年产量可达1500公斤以上。
今年3月份,板桥镇成功举办了商州区草莓采摘体验文化节,以采摘节为契机宣传当地优势资源,吸引项目投资,仅下湾村草莓示范园一个项目就带动了当地20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目前,园区年产草莓1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实现了邮政资金使用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同时,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每年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个,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务工收入150万元,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实现200万元旅游收入。
周边县区都在发展草莓产业,如何将其做优做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方调研,吴旭东提出,要想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就要在特色品牌上打造,在产业链的拓展和智慧农业上赋能;要建立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拓展农业产业链,建设草莓酱厂和农家文旅产业,推进产业链升级,形成全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升级,打造开放式产业格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将现代农业新兴科技融入产业之中,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经过吴旭东的指导,板桥镇下湾村尝试在智慧科技上赋能农业生产,选择将普通大棚改造成智慧大棚。
记者走进智慧大棚,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这里多了一台“嗡嗡”作响的大型设备。
“这台棚用空调机组,是保温保湿的关键。”商州区委办驻板桥镇下湾村第一书记金红卫说,“棚里还有用来测温度、测湿度等的仪器设备,判断、调节棚内环境,真正实现了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的转变。过去遇到下雪天,每个棚得七八个人忙活,现在一个人就能管理园区内的多个智慧大棚。”
将新兴科技融入产业链各环节,使草莓发展方式实现了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在大棚里,种植户郝慧霞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现在棚里的草莓是今年8月份种植的,11月下旬就陆续成熟,到12月底进入第一季的盛产期,次年2月会迎来第二季的高产期。如果草莓的长势好、口感纯,在保证草莓品质的同时,还可以使草莓的成熟期持续到5月份左右。”郝慧霞说。
据了解,目前草莓的采摘价格是1公斤100元,也是成熟的第一季大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整个智慧大棚配备有智能降温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大棚内的温度,让农作物在更适宜的环境里生长。大棚内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了不打药、零农残目标,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园区负责人郝彦子说,“如果棚里缺水,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喷水;温度高了,也可以喷水降温;通风时,卷帘会自动打开;光照强了,大棚外的遮阳网也会自动拉起来。这个智能温控系统,完全能满足整个草莓生长周期对温、光、湿、气的要求。”
今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投资近200万元,加大对下湾村草莓园的改造提升力度。目前,已经有两家农副产品企业落户村上,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输入了新鲜“血液”。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动能
下湾村多数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空心村问题非常突出。为坚定村民返乡创业信心,下湾村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先后组织年轻党员到周边县区考察;利用春节群众回家机会组织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制定《下湾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对党建、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工作进行系统谋划。
下湾村组织专业公司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产业致富、文旅兴村”发展思路,吸引本村村民返乡创业,投身集体经济发展。为吸引外地游客来村旅游观光,下湾村修复水毁河堤500米、水毁路段1000米。中国邮政集团出资修建了2座便民桥,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村上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修建网络直播室和书画创作基地,多次邀请书画名家到村创作,吸引网红到村观光打卡;先后举办4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原本冷清的下湾村呈现出热闹景象,使群众看到了发展希望。
下湾村是商州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地,村党支部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优先地位。2018年,村上响应号召取消36艘渡船、关闭20家农家乐,为水源保护作出突出贡献。近年来,村上结合实际,将“两红一黄”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两红”是指草莓和大樱桃,“一黄”是指连翘。
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动力在村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把集体项目交给本村村民去做。从2014年开始,下湾村就有群众开始试种草莓,经过8年时间反复摸索,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经验的“土专家”。村党支部在研究草莓园经营模式时,不是单纯考虑承包费问题,而是让利给“土专家”,鼓励他们通过承包经营,种出高品质草莓,不断吸引周边群众前来采摘观光,带动农特产品销售。
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时反复研究政策,抢抓各种机遇,不断为集体经济“输血”。2022年,村上通过积极争取,将下湾村确定为全区重点产业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个体经营户60多户,成功打造了返乡创业示范园。在中国邮政集团投入资金的基础上,村上利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机会,再争取有关专项资金和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对242国道沿线民居进行提升改造,持续绿化亮化,消除脏乱差现象,为下湾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用好二级水源保护区可优先发展生态旅游政策,对下湾村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修复,整村推进卫生厕所改建,成功规划两条旅游线路,为下一步大力发展村级旅游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大棚的投入发展,节省了人力成本,让我们可以更科学地种植农作物。这一实现变富的途径,要感谢中国邮政、感谢吴旭东副区长。”郝彦子说,他由于母亲重病,选择回乡创业。最初种植草莓时,要住在草莓棚内,晚上经常起来好几次察看棚内温度是否合适,现在引入智慧大棚,在手机上就可以察看大棚内的情况。
园区致力于发展智慧农业,预计2024年投入资金改造智慧大棚10个,持续提高园区科技化水平。再投入资金购置干菜加工设备1套,加工萝卜、土豆等干菜,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加20万元收入。村上考虑进一步促进草莓产业集群和多元发展,拟建设草莓果酱生产线,延长产业链。通过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和深化康养、文旅等三产融合,实现产业转型、业态转型,进一步打造产业化、绿色化、景区化、品牌化特色园区。
下湾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体系,注册“板桥下湾”农产品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利用信息化管理服务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农产品、农村工艺品、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在线展示和交易,实现园区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营销手段电子化。
下湾村还将致力于打造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全市科技示范产业园,建设集生产、加工、冷藏、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构建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努力打造“草莓小镇”名片,借助中国邮政集团渠道,争取让下湾草莓和其他农特产品走出商州,进入全国市场。
在推进现代智慧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下湾村对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旅游,使乡村休闲采摘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通过打造连翘科管示范园、庭院樱桃经济带、城郊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区,持续扩大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提升产业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拓展产业链,扩大品牌宣传,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板桥镇党委书记唐瑭介绍,下一步,板桥镇将积极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旅等部门沟通,通过上下联动,把板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明确农业休闲、田园康养、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旅型城镇发展定位,不断助推镇域高质量发展。
草莓丰收,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草莓长势良好
下湾村数字农业检测平台
草莓种植户通过智能系统调节草莓大棚温度
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鸟瞰图
又是一年草莓红,又闻棚内草莓香。12月19日,记者来到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的大棚,草莓香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垄垄绿油油的草莓苗绿意盎然,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草莓藏身于绿叶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3年前,下湾村草莓产业示范园所在地,还是乱石林立的荒滩地,偶尔有一些村民在周边种植玉米,每亩地收入500多元,仅仅能解决温饱。现在,曾经的荒滩地上建起了40个温室大棚并投入使用,一个大棚种植的草莓亩产值可达10多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昔日的下湾村,如今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变化,都源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倾心帮扶、大力支持。
投入资金发展智慧农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从2021年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挂职干部开始包抓板桥镇,帮扶当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面对既要发展产业,又要保护绿水青山的要求,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出资金、出规划、出思路,邮政集团领导也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和视察,特别是中国邮政集团在商挂职干部、商州区副区长吴旭东先后10多次到板桥实地指导和部署工作,曾一度累得晕倒在现场。
在推行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引领下,中国邮政集团结合板桥镇下湾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产业类型,依据村情实际流转改良荒地40亩,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40个草莓大棚,精心打造草莓种植示范园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产业,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该园区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优质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粉玉”进行种植,现在每个大棚年产量可达1500公斤以上。
今年3月份,板桥镇成功举办了商州区草莓采摘体验文化节,以采摘节为契机宣传当地优势资源,吸引项目投资,仅下湾村草莓示范园一个项目就带动了当地20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目前,园区年产草莓1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实现了邮政资金使用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同时,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每年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个,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务工收入150万元,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实现200万元旅游收入。
周边县区都在发展草莓产业,如何将其做优做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方调研,吴旭东提出,要想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就要在特色品牌上打造,在产业链的拓展和智慧农业上赋能;要建立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拓展农业产业链,建设草莓酱厂和农家文旅产业,推进产业链升级,形成全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升级,打造开放式产业格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将现代农业新兴科技融入产业之中,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经过吴旭东的指导,板桥镇下湾村尝试在智慧科技上赋能农业生产,选择将普通大棚改造成智慧大棚。
记者走进智慧大棚,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这里多了一台“嗡嗡”作响的大型设备。
“这台棚用空调机组,是保温保湿的关键。”商州区委办驻板桥镇下湾村第一书记金红卫说,“棚里还有用来测温度、测湿度等的仪器设备,判断、调节棚内环境,真正实现了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的转变。过去遇到下雪天,每个棚得七八个人忙活,现在一个人就能管理园区内的多个智慧大棚。”
将新兴科技融入产业链各环节,使草莓发展方式实现了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在大棚里,种植户郝慧霞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现在棚里的草莓是今年8月份种植的,11月下旬就陆续成熟,到12月底进入第一季的盛产期,次年2月会迎来第二季的高产期。如果草莓的长势好、口感纯,在保证草莓品质的同时,还可以使草莓的成熟期持续到5月份左右。”郝慧霞说。
据了解,目前草莓的采摘价格是1公斤100元,也是成熟的第一季大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整个智慧大棚配备有智能降温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大棚内的温度,让农作物在更适宜的环境里生长。大棚内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了不打药、零农残目标,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园区负责人郝彦子说,“如果棚里缺水,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喷水;温度高了,也可以喷水降温;通风时,卷帘会自动打开;光照强了,大棚外的遮阳网也会自动拉起来。这个智能温控系统,完全能满足整个草莓生长周期对温、光、湿、气的要求。”
今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投资近200万元,加大对下湾村草莓园的改造提升力度。目前,已经有两家农副产品企业落户村上,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输入了新鲜“血液”。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动能
下湾村多数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空心村问题非常突出。为坚定村民返乡创业信心,下湾村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先后组织年轻党员到周边县区考察;利用春节群众回家机会组织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制定《下湾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对党建、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工作进行系统谋划。
下湾村组织专业公司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产业致富、文旅兴村”发展思路,吸引本村村民返乡创业,投身集体经济发展。为吸引外地游客来村旅游观光,下湾村修复水毁河堤500米、水毁路段1000米。中国邮政集团出资修建了2座便民桥,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村上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修建网络直播室和书画创作基地,多次邀请书画名家到村创作,吸引网红到村观光打卡;先后举办4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原本冷清的下湾村呈现出热闹景象,使群众看到了发展希望。
下湾村是商州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地,村党支部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优先地位。2018年,村上响应号召取消36艘渡船、关闭20家农家乐,为水源保护作出突出贡献。近年来,村上结合实际,将“两红一黄”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两红”是指草莓和大樱桃,“一黄”是指连翘。
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动力在村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把集体项目交给本村村民去做。从2014年开始,下湾村就有群众开始试种草莓,经过8年时间反复摸索,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经验的“土专家”。村党支部在研究草莓园经营模式时,不是单纯考虑承包费问题,而是让利给“土专家”,鼓励他们通过承包经营,种出高品质草莓,不断吸引周边群众前来采摘观光,带动农特产品销售。
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时反复研究政策,抢抓各种机遇,不断为集体经济“输血”。2022年,村上通过积极争取,将下湾村确定为全区重点产业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个体经营户60多户,成功打造了返乡创业示范园。在中国邮政集团投入资金的基础上,村上利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机会,再争取有关专项资金和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对242国道沿线民居进行提升改造,持续绿化亮化,消除脏乱差现象,为下湾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用好二级水源保护区可优先发展生态旅游政策,对下湾村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修复,整村推进卫生厕所改建,成功规划两条旅游线路,为下一步大力发展村级旅游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大棚的投入发展,节省了人力成本,让我们可以更科学地种植农作物。这一实现变富的途径,要感谢中国邮政、感谢吴旭东副区长。”郝彦子说,他由于母亲重病,选择回乡创业。最初种植草莓时,要住在草莓棚内,晚上经常起来好几次察看棚内温度是否合适,现在引入智慧大棚,在手机上就可以察看大棚内的情况。
园区致力于发展智慧农业,预计2024年投入资金改造智慧大棚10个,持续提高园区科技化水平。再投入资金购置干菜加工设备1套,加工萝卜、土豆等干菜,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加20万元收入。村上考虑进一步促进草莓产业集群和多元发展,拟建设草莓果酱生产线,延长产业链。通过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和深化康养、文旅等三产融合,实现产业转型、业态转型,进一步打造产业化、绿色化、景区化、品牌化特色园区。
下湾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体系,注册“板桥下湾”农产品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利用信息化管理服务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农产品、农村工艺品、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在线展示和交易,实现园区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营销手段电子化。
下湾村还将致力于打造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全市科技示范产业园,建设集生产、加工、冷藏、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构建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努力打造“草莓小镇”名片,借助中国邮政集团渠道,争取让下湾草莓和其他农特产品走出商州,进入全国市场。
在推进现代智慧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下湾村对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旅游,使乡村休闲采摘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通过打造连翘科管示范园、庭院樱桃经济带、城郊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区,持续扩大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提升产业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拓展产业链,扩大品牌宣传,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板桥镇党委书记唐瑭介绍,下一步,板桥镇将积极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旅等部门沟通,通过上下联动,把板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明确农业休闲、田园康养、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旅型城镇发展定位,不断助推镇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