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民 政 战 线 追 梦 人
本报记者 巩琳璐
文章字数:4462
    2020年1月18日,王育苗和老人们一起做游戏的画面,被放到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大屏幕上播放。

    2020年1月8日,王育苗(左)在食堂为老人服务。

    2023年8月的一天,刘继民(右)与院内老人拉家常,给予老人心灵慰藉。

    2023年12月25日,工作中的朱栋(右)。

    2023年12月26日,张建平(右)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他们有的是困境儿童的守护者,有的是居民婚姻的见证人,有的是逝者尊严的维护者。他们用一片真情相伴夕阳红,帮助流浪人员踏上回家的路,穿梭在社区巷落纾民困、解民忧,用慈爱之心回馈社会,汇聚起爱的暖流……他们的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政人。
  2023年12月初,市委文明办评选出了第二届商洛“最美民政人”,王育苗等10人获得“最美民政人”称号。
  近期,记者采访了其中四位获奖者,聆听了他们令人感动的先进事迹。
  “夕阳红”的守护者
  2020年1月18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的系列视频中,一名中年女同志带领一群老人做游戏的温馨画面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其中的中年女同志就是洛南县灵口区域敬老院院长王育苗。
  自2013年任灵口区域敬老院院长以来,王育苗尽心尽力呵护着院内每位老人,也融化了院里每位老人的心。
  2019年10月,她为院内两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举行了婚礼,解决了特困老人的生活情感难题,收到多面锦旗。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摄影报、中国公益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与老人们的生活照在新华社客户端西安市北大街融媒体大屏上滚动播放。2020年1月18日,王育苗同敬老院老人在一起做游戏的照片被新华社选为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致敬人民”环节的播放照片,展示了老人们温暖幸福的晚年生活。
  呵护老人,就是呵护自己的未来。刚过不惑之年的王育苗就干着这样了不起的工作。但她认为,自己只不过做了养老工作者最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她说:“敬老工作干得时间长了,大家像家人一样。除了一个月休4天假,我其他时间都待在院里。偶尔老人被家属接走,我自己反倒不习惯了……”
  王育苗十年如一日,用爱心、善心、孝心对待院中每位老人,尽其所能地为院里老人做好事办实事。她把敬老院
  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作老人的儿女,像孝敬父母、长辈一样对待院里的老人,细心观察老人的需求,贴心为老人服务。坚持为老人购买换季衣服、床上用品,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冻保暖。她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专人陪护到医院,每年为老人进行一两次全面体检。
  护理是爱心、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王育苗始终以“感老人恩、养老人身、急老人想、宽老人心”为宗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宽厚仁爱的心挑起“特殊家庭”的重担,似一束阳光温暖老人的心灵,守护着老人温馨的家园。
  “商山红莲”的继承人
  和王育苗一样,同为敬老院院长的刘继民在养老这个行业一干就是35年。从风华正茂的“小刘”到老骥伏枥的“老刘”,今年57岁的他的头发多了一丝花白,脸庞增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从最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整洁明亮宽敞的花园式敬老院,他熟知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过这里无数个黎明黄昏。他为之付出的心血,无法简单用时间来衡量。
  1988年,刘继民为协助被誉为“商山红莲”的母亲——徐升莲打理好当时的大峪敬老院,毅然辞掉安逸的工作,带领家人一头扎进了敬老院,这一干就是35年。
  从事养老事业以来,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使敬老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刘继民被丹凤县民政局任命为中心敬老院院长后,为了提供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服务,他加强学习,完善院内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各类娱乐活动,重视老人心理慰藉,维护老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全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虽然刘继民已年过半百,但干劲儿一如从前,让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始终是他最关心、最在乎的事。
  2022年8月7日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刘继民正在逐房巡回,看到老人和护理人员都已安然入睡。突然,他听到大门对面的山坡上响动异常,立即通知管理和护理人员回归岗位,随时待命。因院舍建设年代较早,门前大道经过几次修建路面抬高,院舍地势低洼,对面山坡上的水携带树枝树叶和泥沙瞬间扑向路面,涌进大门窜入院子,院内积水水位不断上升。他立即安排护理人员叫醒所有老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穿好衣服,坐上轮椅,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他带领年轻力壮的服务人员冲进雨中扒通排水口,经过数小时的抢修,疏通排水道,随着雨势逐渐变小,最终化险为夷。第一波险情过后,他安排大家去休息,自己则继续留守查看,通宵未眠。第二天清早,他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带领全院服务人员及时清理院内杂物和淤泥,请建筑工人及时修复大门外围墙,装好砂石袋,以备急需。刘继民是懂得老人们的心思的。院内有一名老人患老年痴呆症,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经常拄着拐杖向外跑。为了使老人安心居住下来,刘继民就把他请到办公室,为他泡上热茶,边办公边和老人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与他建立感情。他还忙里偷闲,开车把老人带到棣花古镇景区、保定游乐场,甚至竹林关桃花谷转一转、看一看,让老人散散心,保持愉悦的心情,逐渐适应敬老院的生活。他还多方筹资,在院内建立老年活动室、健身场所,添置图书,订阅报刊,增添象棋、跳棋、扑克等娱乐设施,丰富老人文体生活,增添老人生活情趣。他极力倡导护理人员多与老人沟通,带头和老年人交朋友,及时了解院内老人心理动态,排解老人心理所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继民如今也即将迈向老年,但他依然是养老院老人们的“孝子”,依然会拿老人当父母、当兄弟姐妹,悉心照料他们吃、穿、住、医,为他们养老送终。
  漫长的35年中,刘继民有过许多艰难的时刻,但他记下的更多是美好,是蜜糖一般甜蜜、春风一般温暖的亲情,这亲情不靠血缘维系,靠的是彼此的心。
  刘继民说,敬老院是一个大家庭,他希望所有的老人在敬老院里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敬老院同样享受到天伦之乐。
  基层工作的“顶梁柱”
  基层民政工作最是繁杂。这一点,商南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股长朱栋深有体会。今年42岁的朱栋已从事民政工作18年,他先后在商南民政局机关办公室、殡葬管理股、地名区划股和基层政权、社区治理股任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打动人心,用行动筑起民生屏障,以优秀的业务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肯定,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深深感动着群众。
  2023年股室轮岗,朱栋担任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股股长,而商南县作为“五社联动”试点县,这对他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不畏艰难,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运用“1+10+X”模式搭建县域社会工作平台,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特殊群体,坚持“弱势优先,保障专业,服务民生”的原则,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困难弱势群体以及其他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效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为民服务“实战”能力。
  “做基层民政工作,每天面对的大多都是困难群众,日常经手的也都是些琐碎小事,但这些小事却关乎无数个困难家庭的冷暖安危,对他们来说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朱栋说。
  家住东兴移民小区的8岁小女孩珍珍,其母亲在她一岁的时候去世了,父亲有轻微智障,无劳动能力,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每月的低保金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父女俩居住的房子是国家为重点监测户安置的保障住房,珍珍为此感到有些自卑,不愿和同龄小朋友玩,性格孤僻、内向。朱栋了解到珍珍的情况后,随即联系了几名房屋设计工人对他们现居住的房间进行规划布局,把客厅的一角改造成了一间小卧室,并为其添置了床和学习桌椅,把墙面也装饰成小女孩喜欢的颜色和图案。珍珍有了自己梦想中的房间,愿意和人交流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为了弥补珍珍的情感缺失,朱栋联系到几名专业女性社工和志愿者,定期上门和珍珍进行情感交流,珍珍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渐渐愿意和同龄小朋友玩,个人卫生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提高了,缺失的情感也慢慢得到了满足。
  前后历时4年,朱栋全程主导参与商南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宣传发动、组织培训、业务指导、数据录入、系统核对、档案制作,最终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验收。
  从事民政工作18年以来,朱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心扑在基层民政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为民服务的动人之歌。他是不知疲倦的马,驮着忠诚,奋蹄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他用最真挚的付出,成了基层民政工作的顶梁柱。
  困难群众的“避风港”
  “民政人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句话说得容易,做到却不容易。和朱栋一样将这句话始终牢记在心的民政人是山阳县民政局副局长张建平。
  “进入这个行业已经30个年头了!”张建平掩饰不住地自豪。
  30年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何种职务,他都兢兢业业、全心奉献,用一份执着的坚守,叙写了自己为民爱民的民政情怀。
  1994年,师范毕业已任教4年的张建平机缘巧合被调到山阳县民政局,开启了他的民政生涯。那一年,他23岁。初到民政局,他凭着勤快好学,很快熟悉了业务,组织上又一次次压担子,让他解难题,使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成为民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这个过程的辛苦不言而喻,而其中的喜悦也总是不期而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地爱上了民政工作。2004年,他因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县委提拔任命为山阳县民政局副局长。从排头兵到主先锋,角色的转变没有改变他务实的作风,他全身心投入每一项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基层政权建设,4次乡镇机构改革、村级撤并、村改社区、6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他是行家里手;地名区划、社团和社会组织登记、殡葬改革,他一马当先;勘界工作跑遍了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和同事们的汗水和足迹。
  30年来,张建平的心里始终装有一本账,全县特困对象状况、城乡低保对象分布、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脱贫监测户“两不愁三保障”等关乎困难群众的信息,他都心中有数。
  2003年冬,拉运南京捐赠物资的运输车队在秦岭山路出现故障,负责接收的他和大车司机坚守了两天两夜。他说,不管多苦多累,每一件捐赠物资都要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心里才踏实。
  2015年8月,山阳县发生“8·12”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他冲在一线全力做好物资保障、善后处理等工作。脱贫攻坚期间,他充分整合住建、教育、卫健等部门的配套政策,把“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落到实处,全县3.5万多人纳入兜底保障对象,做到了全覆盖、无差错。山阳县西照川镇碾子坪村因公致残的73岁老人张恩荣逢人就说:“是民政局的张建平给我落实生活补助、安装假肢,如果不是他,我坟头上的树都长好粗了。”
  从事民政工作30年,张建平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做的只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他始终怀着对民政服务对象的无私情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忠诚履行着基层民政干部的神圣职责。当看到残疾人得到救助,孤老有所依托,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的时候,他就觉得苦得其所,累得其所,他的人生价值也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体现和升华。
  不光他们四人,作为我市基层民政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最美民政人”用他们的大爱情怀、无私奉献、温情呵护,默默践行着民政人的初心使命,诠释着“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