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四皓
文章字数:1197
六百里商於古道,从古至今始终弥漫着金色的光芒。它是我国由北往南的通衢大道,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或升迁或被贬时的必经之路,留下不少诗文佳作。
在古道中段的陕西丹凤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镇叫商镇。镇子踞北筑一座四皓墓,是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比起喧嚣的棣花荷塘、清风老街,四皓墓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肃穆清净之地。
四皓墓里埋葬着闻名于世的四皓先生。他们是秦始皇时的博士官,因不满秦国焚书坑儒的暴行而隐居于商山。
秦时的商山农耕条件还比较落后,四位耄耋老人身着蓑衣,夜居漆黑幽深的山洞。除在商山开荒种地维持生计外,又靠闲暇时间上山采集野菜、野果充饥。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四皓先生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这是当时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诗歌中提到的紫芝就是我们今人餐桌上的商芝菜。每次在酒店就餐时,看到服务员端上来的“扣碗子”肉,眼前便浮现出两千多年前的四位圣贤的形象,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敬意。每到此时,我小心翼翼地夹起埋在肉下面的商芝菜,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在香味交给味蕾的那一刻,我的灵魂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商山上,看到了老人们在崖洞里生火煮饭的身影、袅袅升起炊烟的情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简单而枯燥的生活中,他们耕云种月,与天地同伴,与日月同明晦;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过着有上顿没有下餐的生活,但是依然期望减少纷争,心里始终想着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安危。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仍心忧百姓疾苦,常常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给附近布衣看病。
岁月沧桑,过去了几千年,四皓的德功和善行仍被世人口口相传。诸如“四皓救伤鸟”“四皓护林”“四皓救鹿”等等,就是一个个有力的佐证。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态保护、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裨益多多。在悠远的年代里,四皓先生就有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对我们今人不也是一种启迪吗?
而今,我们宣传商山历史文化,弘扬四皓精神,是历史和时代的需要。四皓精神集儒、道两家的思想精髓,是历代文人学士所推崇的文人风骨的具体体现。讴歌四皓的诗词、歌赋犹如灿烂的星河,那一束束光,千百年来温暖着他们的心,给他们以前行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或许有人说四皓隐居是逃避现实,出山是为己私利,而碑文从侧面予以驳斥:“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救时是为万民,矫世是为厉俗。”这是对四皓先生最为公正的评价。
初秋的商山巍然屹立在丹江南岸,俯瞰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护佑着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倘若四皓先生泉下有知,看到如今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安康,老先生也定会含笑九泉的。商山如画,阡陌成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吮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收获的喜悦,我情不自禁地对着商山大声吟唱:岁月如歌,四皓当歌。
岁月悠悠,恍惚中四位老先生正向我们徐徐走来。漫长沧桑曲折的路,厚重的岁月印记,迷离而多解的文化符号,会让世人记住永远的四皓。
在古道中段的陕西丹凤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镇叫商镇。镇子踞北筑一座四皓墓,是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比起喧嚣的棣花荷塘、清风老街,四皓墓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肃穆清净之地。
四皓墓里埋葬着闻名于世的四皓先生。他们是秦始皇时的博士官,因不满秦国焚书坑儒的暴行而隐居于商山。
秦时的商山农耕条件还比较落后,四位耄耋老人身着蓑衣,夜居漆黑幽深的山洞。除在商山开荒种地维持生计外,又靠闲暇时间上山采集野菜、野果充饥。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四皓先生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这是当时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诗歌中提到的紫芝就是我们今人餐桌上的商芝菜。每次在酒店就餐时,看到服务员端上来的“扣碗子”肉,眼前便浮现出两千多年前的四位圣贤的形象,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敬意。每到此时,我小心翼翼地夹起埋在肉下面的商芝菜,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在香味交给味蕾的那一刻,我的灵魂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商山上,看到了老人们在崖洞里生火煮饭的身影、袅袅升起炊烟的情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简单而枯燥的生活中,他们耕云种月,与天地同伴,与日月同明晦;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过着有上顿没有下餐的生活,但是依然期望减少纷争,心里始终想着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安危。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仍心忧百姓疾苦,常常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给附近布衣看病。
岁月沧桑,过去了几千年,四皓的德功和善行仍被世人口口相传。诸如“四皓救伤鸟”“四皓护林”“四皓救鹿”等等,就是一个个有力的佐证。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态保护、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裨益多多。在悠远的年代里,四皓先生就有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对我们今人不也是一种启迪吗?
而今,我们宣传商山历史文化,弘扬四皓精神,是历史和时代的需要。四皓精神集儒、道两家的思想精髓,是历代文人学士所推崇的文人风骨的具体体现。讴歌四皓的诗词、歌赋犹如灿烂的星河,那一束束光,千百年来温暖着他们的心,给他们以前行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或许有人说四皓隐居是逃避现实,出山是为己私利,而碑文从侧面予以驳斥:“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救时是为万民,矫世是为厉俗。”这是对四皓先生最为公正的评价。
初秋的商山巍然屹立在丹江南岸,俯瞰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护佑着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倘若四皓先生泉下有知,看到如今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安康,老先生也定会含笑九泉的。商山如画,阡陌成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吮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收获的喜悦,我情不自禁地对着商山大声吟唱:岁月如歌,四皓当歌。
岁月悠悠,恍惚中四位老先生正向我们徐徐走来。漫长沧桑曲折的路,厚重的岁月印记,迷离而多解的文化符号,会让世人记住永远的四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