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服务患者
文章字数:2015
孙卫民(右二)带领医疗队为患者送药
本报记者 南 玺 见习记者 杨若阳
“我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商洛市荣康医院院长孙卫民说。
是的,作为一名医生,孙卫民坚守初心,在精神卫生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一开始便坚持了36年。他的付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他被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
潜心钻研强本领
1月2日,记者来到孙卫民的办公室,一面墙上的书柜里满是各类医学书籍,另一面墙上挂着题有“正心诚意”4个大字的牌匾,整个办公室充满了医学严谨的气息。
生于1964年的孙卫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他祖籍山东,出生成长于商洛,1987年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当时的商洛市民政局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病临床医疗工作。
“我的工作是精神卫生临床研究,日常面对的都是精神病患者,因此周围朋友会开玩笑地喊我‘疯子’。”孙卫民无奈地笑着说,“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是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患者多一分关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学着接受他们。”
显然,现在孙卫民对别人的看法已经很坦然。但最开始工作那些年,他每时每刻都有逃离的想法。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对周围人进行无差别攻击,而且伤了人还不犯法,他也害怕被病人伤害。虽然如此,他依然虚心向前辈请教、悉心钻研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并且从未停止学习的步伐。
多年来,孙卫民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医学培训和学术交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思考探索精神病学的发展空间。他还深入研究精神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精神病的司法鉴定及精神病残疾鉴定。
1997年,孙卫民被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商洛市唯一继承人,从那时候起他就试图探寻中医学与精神病学的相通之处。
多年来,孙卫民看诊的精神病人有三四万人。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孙卫民平常总会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眼神,这是他判断其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常常在发药、吃饭时着重盯着患者的眼睛看,将其眼神作为用药剂量的衡量标准之一。这时,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就在精神病治疗上具体体现了出来。
他不断钻研,在《河北中医》《陕西中医》等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冯志雄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临床经验》被录入《中华中医学验传承宝库》。
心怀病患救疾苦
孙卫民经常会带领医疗队深入各县区,为贫困患者实施筛查治疗和免费送药。谈到那些患者,他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可怜”。那些病患的艰难生活,使他更加坚定了持续在救治精神病患者这条路上耕耘的决心。
一对有智力发育障碍的母子令孙卫民印象深刻。母子俩相依为命,吃饭生冷不忌,床上铺的是常年不换洗的黑褥子,而民政部门给他们发放的新被褥摞在那儿也不知道更换。孙卫民给他们送药的时候,看到此情此景,很是心痛,他为母子俩看诊后坚持定期前去看望送药。
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病人因有攻击行为,被家属拴在猪圈、牛棚,生活非常艰难。他想过将其带回医院治疗,但医院床位有限,只能留下药物叮嘱其家属按时帮助他吃药。
孙卫民边讲边连连叹息。“医院床位有限,不能接纳全部患者。我也一直在积极争取资金,希望能收治更多的贫困精神病患者。”他说。
精神科医生属于高危职业,孙卫民常常叮嘱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保证自身安全,面对患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他笑称“要脑袋后面长眼睛”。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以前很难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近些年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完善,让他坚信精神卫生事业能够做得更好。
平时与发病状态下的患者相处时,孙卫民总是尽量用言语安慰,安抚他们的情绪。他说:“他们有时像小娃一样想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实在控制不住了,才采取强制措施,比如注射镇静剂。”因为对病患细心、耐心、暖心关照,他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肯定。
积极进取促发展
从1987年的商洛市民政局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到如今的商洛市荣康医院,医院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孙卫民的辛勤付出。
2008年,担任副院长以后,孙卫民积极拓展医院业务,与市残联合作,每年在全市开展三四次“送医送药,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医疗巡诊活动。深入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开展免费体检,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送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50多次,累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0多万元。
自2016年担任院长以来,他加强医院的基础建设和科室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组织修编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对荣康医院的规范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他积极与上级医院联络开展科研工作,与西京医院的合作被科技部、卫健委授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心理疾病核心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协作成为“陕西省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首批协同研究成员单位,使荣康医院成为我市唯一与国家、省级关于精神疾病研究的合作单位。
2016年,孙卫民被授予“商洛市首批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在多年的工作中,孙卫民发挥了商洛市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作用,他表示,将会继续为商洛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 南 玺 见习记者 杨若阳
“我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商洛市荣康医院院长孙卫民说。
是的,作为一名医生,孙卫民坚守初心,在精神卫生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一开始便坚持了36年。他的付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他被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
潜心钻研强本领
1月2日,记者来到孙卫民的办公室,一面墙上的书柜里满是各类医学书籍,另一面墙上挂着题有“正心诚意”4个大字的牌匾,整个办公室充满了医学严谨的气息。
生于1964年的孙卫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他祖籍山东,出生成长于商洛,1987年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当时的商洛市民政局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病临床医疗工作。
“我的工作是精神卫生临床研究,日常面对的都是精神病患者,因此周围朋友会开玩笑地喊我‘疯子’。”孙卫民无奈地笑着说,“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是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患者多一分关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学着接受他们。”
显然,现在孙卫民对别人的看法已经很坦然。但最开始工作那些年,他每时每刻都有逃离的想法。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对周围人进行无差别攻击,而且伤了人还不犯法,他也害怕被病人伤害。虽然如此,他依然虚心向前辈请教、悉心钻研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并且从未停止学习的步伐。
多年来,孙卫民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医学培训和学术交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思考探索精神病学的发展空间。他还深入研究精神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精神病的司法鉴定及精神病残疾鉴定。
1997年,孙卫民被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商洛市唯一继承人,从那时候起他就试图探寻中医学与精神病学的相通之处。
多年来,孙卫民看诊的精神病人有三四万人。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孙卫民平常总会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眼神,这是他判断其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常常在发药、吃饭时着重盯着患者的眼睛看,将其眼神作为用药剂量的衡量标准之一。这时,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就在精神病治疗上具体体现了出来。
他不断钻研,在《河北中医》《陕西中医》等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冯志雄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临床经验》被录入《中华中医学验传承宝库》。
心怀病患救疾苦
孙卫民经常会带领医疗队深入各县区,为贫困患者实施筛查治疗和免费送药。谈到那些患者,他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可怜”。那些病患的艰难生活,使他更加坚定了持续在救治精神病患者这条路上耕耘的决心。
一对有智力发育障碍的母子令孙卫民印象深刻。母子俩相依为命,吃饭生冷不忌,床上铺的是常年不换洗的黑褥子,而民政部门给他们发放的新被褥摞在那儿也不知道更换。孙卫民给他们送药的时候,看到此情此景,很是心痛,他为母子俩看诊后坚持定期前去看望送药。
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病人因有攻击行为,被家属拴在猪圈、牛棚,生活非常艰难。他想过将其带回医院治疗,但医院床位有限,只能留下药物叮嘱其家属按时帮助他吃药。
孙卫民边讲边连连叹息。“医院床位有限,不能接纳全部患者。我也一直在积极争取资金,希望能收治更多的贫困精神病患者。”他说。
精神科医生属于高危职业,孙卫民常常叮嘱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保证自身安全,面对患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他笑称“要脑袋后面长眼睛”。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以前很难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近些年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完善,让他坚信精神卫生事业能够做得更好。
平时与发病状态下的患者相处时,孙卫民总是尽量用言语安慰,安抚他们的情绪。他说:“他们有时像小娃一样想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实在控制不住了,才采取强制措施,比如注射镇静剂。”因为对病患细心、耐心、暖心关照,他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肯定。
积极进取促发展
从1987年的商洛市民政局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到如今的商洛市荣康医院,医院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孙卫民的辛勤付出。
2008年,担任副院长以后,孙卫民积极拓展医院业务,与市残联合作,每年在全市开展三四次“送医送药,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医疗巡诊活动。深入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开展免费体检,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送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50多次,累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0多万元。
自2016年担任院长以来,他加强医院的基础建设和科室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组织修编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对荣康医院的规范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他积极与上级医院联络开展科研工作,与西京医院的合作被科技部、卫健委授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心理疾病核心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协作成为“陕西省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首批协同研究成员单位,使荣康医院成为我市唯一与国家、省级关于精神疾病研究的合作单位。
2016年,孙卫民被授予“商洛市首批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在多年的工作中,孙卫民发挥了商洛市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作用,他表示,将会继续为商洛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