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古街换新颜
文章字数:1694
古色古香的幽静小巷
贺天德老人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诗歌
新翻修的小桥
1月12日,记者一行沿着蜿蜒曲折的丹景公路驱车前行,沿着老君河,一路向前,穿过一座座高山,来到了丹凤县商镇鱼岭村苍龙古街。铺着青石板的古街道,古色古香的古楼、凉亭,干净整洁的院子,在冬日里的阳光下安静祥和。外墙粉刷一新的老房子上空,炊烟袅袅,空气里飘来人间烟火的气息,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醉人。老榆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着,在欢迎远道而归的游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苍龙古街。
“我站在鱼岭水寨上高歌,歌声在崇山峻岭中回荡。沿石径登攀伯牙山顶,华山的奇险,黄山的雄伟,在白云生处观赏旭日东升。祖国的壮美山河,勤劳质朴的人们,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安康……”
当日下午,鱼岭村退休教师贺天德老人给我们讲到鱼岭村苍龙古街的变迁,他拿出了自己写的诗歌,自豪地朗读了起来。贺天德老人今年76岁,他退休后回家养老,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村里社会治理,深受群众敬重。他笑言他是用高山作笔、流水为墨,抒写着对家乡深山古村的深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把浓浓的乡情深深地融入血液骨髓。这是贺老的乡情,也是鱼岭村人的乡情,更是万千游子的乡情。
贺老陪着我们参观完苍龙古街,邀请我们和镇村干部到他家喝茶。我们在贺老的院子悠闲地晒着太阳,喝着贺老给泡的红茶,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贺天德说:“我是一名从小在这里生活的鱼岭村人,我和老伴所住的这个院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村上现在给我们修建得更加亮堂了。说起苍龙古街的历史,那真的是源远流长,这里曾是河南到山西、陕西的一条古道,就是潼关入武关古道驿站之一的苍龙驿站,所以也曾叫仓龙岭街,现在叫苍龙古街。过去的繁华景象,我们现在是无法想象的。老一辈人说当时咱这河两岸有40多家骡马店,家家都有拴马石,南来北往的客商路过就在我们这里休息。据史书记载,徐霞客游华山途中夜宿苍龙驿站,顺咱这老君河到船帮会馆登舟沿丹江下的河南。”说到高兴之处,贺老继续道,“那还是我们现在的变化大,党和政府为了让咱这农村振兴起来,投了好多钱,把咱群众的危旧房都改造得结实多了,也漂亮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也吸引来了外地的客人来旅游,这放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我们了解,苍龙一词主要来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也与此地的地理位置有关。鱼岭村是典型的“一河一路群山环抱”的秦岭山村,当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繁华的过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交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出和外出务工,村容村貌变差,沿线一片破败萧条。
为了改变苍龙古街的落后面貌,促进乡村振兴,在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上积极作为,做好村落升级改造规划,修旧如旧,改建修建,力求复原苍龙古街,打造宜居宜游和美乡村。
鱼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超说:“‘两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上挖掘原有历史文化,重现苍龙古街面貌,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制定了《苍龙古街民居提升改造项目设计书》。项目改造按照‘白墙+灰瓦+红门窗’的传统建筑风貌,秉持‘多花心思少花钱、当地材料做首选’的简单实用、修旧如旧、山水风格原则,从屋顶、墙面、门窗、院坝四方面明确了改造民居的标准体系。”
商镇政府干部姚婷介绍道:“苍龙古街项目按照土坯房改造要求和苍龙古街整体改造提升规划,已完成改造房屋79户,还对43户砖混结构住房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了宜居型示范农房真石漆保温保湿立面改造。我们对36户土坯房,唯一性住房的8户和第二套住房的19户房屋进行房屋外墙涂白、加固修缮等,拆除重建8户,拆除复垦1户,确保了改造提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升农村卫生环境,村上拆除传统老旧厕所18个,修建“三格式”卫生联户厕所3处15个、单独卫生厕所3个;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文化资源,整合空闲土地,修建“苍龙驿”农耕文化广场1个、口袋公园3处,拆除残垣断壁18处,清理垃圾12吨,清理乱堆乱放43处,“两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面对家乡巨大的变化,村民陈志玉高兴地说:“苍龙古街的改造传承了历史文化,发展了村上旅游经济,使得我们村子更有看头儿和玩头儿,也带动我们当地村民发家致富,让我们的村子留得住乡亲、护得住乡土,希望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贺天德老人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诗歌
新翻修的小桥
1月12日,记者一行沿着蜿蜒曲折的丹景公路驱车前行,沿着老君河,一路向前,穿过一座座高山,来到了丹凤县商镇鱼岭村苍龙古街。铺着青石板的古街道,古色古香的古楼、凉亭,干净整洁的院子,在冬日里的阳光下安静祥和。外墙粉刷一新的老房子上空,炊烟袅袅,空气里飘来人间烟火的气息,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醉人。老榆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着,在欢迎远道而归的游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苍龙古街。
“我站在鱼岭水寨上高歌,歌声在崇山峻岭中回荡。沿石径登攀伯牙山顶,华山的奇险,黄山的雄伟,在白云生处观赏旭日东升。祖国的壮美山河,勤劳质朴的人们,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安康……”
当日下午,鱼岭村退休教师贺天德老人给我们讲到鱼岭村苍龙古街的变迁,他拿出了自己写的诗歌,自豪地朗读了起来。贺天德老人今年76岁,他退休后回家养老,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村里社会治理,深受群众敬重。他笑言他是用高山作笔、流水为墨,抒写着对家乡深山古村的深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把浓浓的乡情深深地融入血液骨髓。这是贺老的乡情,也是鱼岭村人的乡情,更是万千游子的乡情。
贺老陪着我们参观完苍龙古街,邀请我们和镇村干部到他家喝茶。我们在贺老的院子悠闲地晒着太阳,喝着贺老给泡的红茶,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贺天德说:“我是一名从小在这里生活的鱼岭村人,我和老伴所住的这个院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村上现在给我们修建得更加亮堂了。说起苍龙古街的历史,那真的是源远流长,这里曾是河南到山西、陕西的一条古道,就是潼关入武关古道驿站之一的苍龙驿站,所以也曾叫仓龙岭街,现在叫苍龙古街。过去的繁华景象,我们现在是无法想象的。老一辈人说当时咱这河两岸有40多家骡马店,家家都有拴马石,南来北往的客商路过就在我们这里休息。据史书记载,徐霞客游华山途中夜宿苍龙驿站,顺咱这老君河到船帮会馆登舟沿丹江下的河南。”说到高兴之处,贺老继续道,“那还是我们现在的变化大,党和政府为了让咱这农村振兴起来,投了好多钱,把咱群众的危旧房都改造得结实多了,也漂亮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也吸引来了外地的客人来旅游,这放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我们了解,苍龙一词主要来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也与此地的地理位置有关。鱼岭村是典型的“一河一路群山环抱”的秦岭山村,当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繁华的过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交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出和外出务工,村容村貌变差,沿线一片破败萧条。
为了改变苍龙古街的落后面貌,促进乡村振兴,在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上积极作为,做好村落升级改造规划,修旧如旧,改建修建,力求复原苍龙古街,打造宜居宜游和美乡村。
鱼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超说:“‘两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上挖掘原有历史文化,重现苍龙古街面貌,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制定了《苍龙古街民居提升改造项目设计书》。项目改造按照‘白墙+灰瓦+红门窗’的传统建筑风貌,秉持‘多花心思少花钱、当地材料做首选’的简单实用、修旧如旧、山水风格原则,从屋顶、墙面、门窗、院坝四方面明确了改造民居的标准体系。”
商镇政府干部姚婷介绍道:“苍龙古街项目按照土坯房改造要求和苍龙古街整体改造提升规划,已完成改造房屋79户,还对43户砖混结构住房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了宜居型示范农房真石漆保温保湿立面改造。我们对36户土坯房,唯一性住房的8户和第二套住房的19户房屋进行房屋外墙涂白、加固修缮等,拆除重建8户,拆除复垦1户,确保了改造提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升农村卫生环境,村上拆除传统老旧厕所18个,修建“三格式”卫生联户厕所3处15个、单独卫生厕所3个;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文化资源,整合空闲土地,修建“苍龙驿”农耕文化广场1个、口袋公园3处,拆除残垣断壁18处,清理垃圾12吨,清理乱堆乱放43处,“两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面对家乡巨大的变化,村民陈志玉高兴地说:“苍龙古街的改造传承了历史文化,发展了村上旅游经济,使得我们村子更有看头儿和玩头儿,也带动我们当地村民发家致富,让我们的村子留得住乡亲、护得住乡土,希望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