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守正义 服务大局勇担当
文章字数:2623
本报记者 肖 云 通讯员 张 健 任丹江
2023年,商洛两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三个年”活动和“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围绕“12333”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做好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全市法院25个集体、42名个人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
抓执法办案 在履职尽责上彰显新担当
维护公平正义。依法惩治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刑事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积极参与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7个专项行动;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选编家事审判典型案例15个;监督支持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13%;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举办“天平之光 照亮未来”模拟法庭等宣传活动71场次。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3177件,审执结32439件。
优化诉讼服务。持续完善诉讼服务大厅功能,对全市法院诉服接待窗口进行全程监控、动态巡查、实时通报,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高效运用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积极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年接转来电4397人次,网上立案7637件,电子送达11343件次,在线开庭848件。商州区人民法院沙河子法庭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破解执行难题。召开全市“切实解决执行难”府院联动工作会,扎实开展“秦岭风暴·2023”等执行专项行动。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立警法合作工作站,签订《涉案车辆网上查(解)封委托办理协议》,合力解决机动车实际控制难题;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互联互通,多方联动解决“查人找物”难题。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依法采取查封、扣押、限制高消费、罚款等强制措施3028人次,持续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戒格局。全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375件,执行到位金额24.34亿元。
抓诉源治理 在多元解纷上绘就新“枫”景
“法院+”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请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召开诉源治理工作会议,市平安办印发《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从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源头预防解纷、汇聚法治力量、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巩固“一站式”建设成果和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等6个方面,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努力做到“抓前端、治未病”。新收一审民商事、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0.95%,商南县人民法院东岗法庭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法庭+”能动司法治“未”病。向全市47个派出法庭,研究制定《关于开展“一法庭一特色”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家事法庭、未成年人法庭、红色法庭、生态法庭,建成6个示范法庭和34个达标法庭,法庭“两化”建设率居全省第一。选优育强基层调解力量,全市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95个、认证特邀调解员296名,诉前分流纠纷12657件,成功调处9100件,化解成功率71.9%。
“法官+”凝聚基层解纷合力。贯彻“和家亲”理念,针对辖区社会治理薄弱环节、行业管理等漏洞,及时精准发出司法建议,大力选派“驻村法官”,推动实现“法暖万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法官在社区、村组广泛召开培训会,为基层干部讲授调解程序、方法技巧和法律规定,联合镇、村干部,开展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下乡办案,推动以案释法、现场说法,以司法带动普法,以普法预防纠纷,积极服务乡村治理。
抓环资审判 在生态保护上打造新高地
从“管当前”向“利长远”转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目标,成立7个环资审判巡回法庭,推进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2023年,新设立“秦岭·牛背梁”、丹江水源地、洛河源头3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搭建司法保护、宣传教育、专家协作、府院联动和生态修复五大平台。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适用专家辅助人制度审理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从“一条线”向“一张网”转变。在对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的同时,践行修复性司法理念,通过恢复植被、劳务代偿等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构建“严惩+追偿+恢复+教育+治理”一张网,推动“管当前”向“利长远”转变。利用“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及“6·5世界环境日”等节点,采用巡回审判对涉生态保护重大案件集中开庭宣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编印秦岭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汇编》《环资法律法规选编》,发布典型案例35件,开展各类普法宣传26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2700多份,受众5000多人。
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市中院承办沿秦岭七省(市)高级人民法院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会议,商州区人民法院召开环丹江口库区三省六县市区法院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联席会议,加强区域间司法协作。定期与环保、林业等机关举行联席会,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汇聚各方力量,构筑起保护秦岭生态的大格局。洛南县人民法院成功审理了商洛首起碳汇环资刑事案件。
抓“双百”活动 在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持续深化“双百”活动。深入开展百名法官包联百家民营企业的联企送法“双百”活动,通过建立一个职责(法官包联企业工作职责卡制度)、完善一个通道(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制定一个办法(企业反映问题研判处理办法)、推出一个措施(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和确定一个底线(法官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坚守的廉洁自律底线)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和《涉企执行十大案例》,审结涉企案件5418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商洛模式”。
聚力保护知识产权。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审结九牧卫浴、恒安集团等商标侵权案件及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网络侵权案件178件,成立商洛市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工作室,会同市科技局签署服务保障秦创原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人才库制度》《破产案件常态化府院合作机制》等机制。市中院牵头负责的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办理破产3项指标在省评中均排名全省第二。
法企共建护航发展。在助推“营商环境最优区”建设领域,法官和企业家建立“亲清”关系,法官扮好“六种角色”,即做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涉企诉讼的裁判者、司法问题的解答者、企业诉求的传递者、依法经营的引导者、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在包联企业设立“助企法庭”“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工作站”“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联系点”等,两级法院“一把手”带领235名干警走访47家民营企业,与251名企业家代表座谈,确保企业合规合法经营,长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