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这一年,我们在奋斗中逐梦前行
文章字数:7376
  编者按
  在时间的长河中,2023年如同一艘远航的船,载着我们穿越了无数个日夜,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如今,当我们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的一年,心中不禁涌起感慨万千。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见证着祖国在时代风云变换中破浪前行,每一个辉煌的时刻都让我们骄傲自豪,也见证着自己所在城市和乡村的变迁,它们日新月异,蓬勃而富有生机。伴随着前进的号角,各行各业中的我们也在以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奋斗的故事。我们或许是医护人员为生命而战;或许是科研人员埋头于实验室,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或许是农民在田野间辛勤劳作,为丰收而拼搏;或许是公职人员,夙夜为公,访贫问苦;或许是打工者,奔赴异乡,为梦想而努力。我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和梦想的真谛。
  此时此刻,向每一个奋斗拼搏逐梦的你致敬!在新的一年里,愿你继续保持那份初心和激情,勇往直前;愿你勇敢地拥抱变化,迎接新的挑战;愿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筑梦大山

  本报记者 王 涛
  曾经,走出乡村是一代人逐梦的起点,如今乡村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筑梦的舞台。
  2023年,80后青年苏建峰,抓住乡村振兴机遇,筑梦大山深处,在原有养猪事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他用行动证明,农村大有可为,农村有着广阔的舞台。
  2021年2月,苏建峰获悉丹凤县花瓶子镇欲引入生猪养殖企业,他实地考察发现,地处深山的花瓶子镇,土壤气候、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都很适合养殖生猪,蕴藏着无限商机。于是,他投资注册了陕西象泽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很快便建立花瓶子镇苏河村年产5000头生猪项目,成为当时商洛市首家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单体化纯育肥厂。
  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两年来,生猪市场不景气,这给苏建峰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仔猪来源,产生规模效益,痛定思痛,2023年,他决定继续扩大规模,与陕西正大集团和陕西中科基因合作,启动鑫惠霖仔猪繁育基地。经过不断努力,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成功引进法国莫克·史记生物曾祖代原种种猪630头,投产后可实现年产仔猪2万头,良种种猪300头,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同时,吸收当地村集体经济资金350万元,与花瓶子镇花中、粉塬、赵湾等村进行联营,采取“千头猪+百亩田”循环发展模式,形成“高产能、高品质、无污染、可循环”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产业增产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25万元,间接带动税收300万元。
  如今,苏建峰育肥厂和仔猪基地可以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近30个,繁育的仔猪除了自养,也出售一部分给周边村民,还免费为小规模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间接带动上百名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致富的新引擎。
  “前进的道路上并非都是坦途,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苏建峰说,下一步,他将紧盯国家提出的消费升级政策,准备利用生猪基地优势,整合当地香菇、板栗等农产品资源,进军预制菜行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养猪事业高质量发展。

  设计美好

  本报记者 方 方
  “各专业再核对一下细节,时间紧迫,有问题咱们现场对接及时改正。”1月31日,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建筑所所长胡静刚画完手上的设计图,又与同事校核起另一组项目施工图纸。这样的工作状态胡静已经持续了16年,一切都源于她对设计的热爱。
  胡静是商州区人,从小喜欢画画,长大后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建筑设计,2008年,她进入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成了一名设计师。“小时候喜欢画画设计东西,梦想着让家乡变得更美丽,如今也算是实现了梦想。”胡静说。
  回顾2023年,让胡静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参与设计物流厂房类建筑项目。2023年2月,胡静接到通知,要求在20天内设计完成5万多平方米的物流园项目施工图。“这个项目时间赶的很紧,我们设计项目组10个人连轴转,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大样图等,每一步都要去把关,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胡静说,为了按期交付图纸,她上班时间住在公司,周末把电脑搬回家,与时间赛跑,就在马上完工时,甲方临时改变结构形式,所有的设计都要推倒重来,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大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为了稳住军心,胡静不断鼓励大家,再苦再累也过来了,胜利就在眼前,最终在她的带领下,项目施工图按期交付,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顺利完工。在去年一年里,胡静主持或参与设计商洛市的建设项目14项,设计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教育类建筑、办公类建筑、居住类建筑、物流厂房类建筑、文化类建筑、棚改类建筑等。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是辛苦的,没有节假日,不能时时刻刻陪孩子,缺少许多与家人的美好时光。但又是幸福的,看到我设计的高楼拔地而起,美丽实用的建筑改变着城市面貌,那一刻我很知足。”胡静表示新年即将来临,她依然会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初心,做美丽城市建设的优秀设计者,为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扮靓城市

  本报记者 米子扬
  2月1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二,商洛城区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万家团圆之际,也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此刻,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给人们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节日环境。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张抹布,这就是张小婷保持两河口公园山水广场区域始终洁净的装备。
  张小婷是商洛高新区的一名环卫工人,每天早上7点,她就会准时到岗。清扫路面、人行道、绿化带、擦公园座椅,干完这些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半小时。“早上把基本卫生打扫之后,就要开始巡路了。公园里来往的市民比较多,必须时刻保持干净。”路面上的果皮纸屑、缝隙中的烟头、草丛里的宠物粪便,这些都逃不过张小婷的眼睛。“早上巡路到中午12点,就可以换班了,下午5点再过来上班,直到晚上9点。”张小婷边清扫着路边对记者说明了自己的上班时间。
  从事环卫工作4年多的张小婷,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节奏,而她却乐此不疲:“把公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都会有好心情,而且工作收入稳定,我还能照顾家里和孩子。”
  春节将近,两河口公园的人员和车辆流量增大,环卫保洁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张小婷和同事们要不断巡路清扫,给大家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今年春节,张小婷将仍和往年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总要有人干,春节期间我们会坚守岗位,让大家干干净净过大年。”谈及新年的愿望,张小婷坦言,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群众,她只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同事工作顺利,商洛城市街头越来越干净,越变越好。
  春节假期是垃圾生产的高峰期,还有很多像张小婷一样的环卫工人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工作繁重,却从未抱怨,工作辛酸,也并未提及,全力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垃圾清运工作,为市民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他们的职业坚守所铸就的奉献精神,成了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特教路上

  本报记者 马泽平
  2023年,对于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党红妮来说,她面对的对象仍然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言语呢喃不清、认不清衣服反正、步履踉跄蹒跚、辨不清鞋子左右……但她和同事们仍不离不弃,沐光而行,默默守护这些残障学生。
  2023年6月,一位听障学生小花(化名)给党红妮发微信,说她近期天天失眠,觉得生活没意义。党红妮立马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具体情况,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家访。
  小花家很远、很偏,父母均为残疾人,爷爷奶奶年事已高。那天晚上,党红妮没有返回,而是和小花躺在一张床上,头挨着头,肩并着肩,说起了悄悄话。孩子对党红妮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读大学,想出去打工,可家里不同意,让我去读职业学校。”于是,党红妮安慰着她,用手机找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她一起逐条阅读,告诉她法定用工年龄一般是年满16周岁,并答应帮她联系西安二聋和咸阳特校,让她静心学习,上高中的费用也会帮助解决一部分。沟通交流中,压在小花心头的阴云也逐渐消散。那一刻,党红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这一年,党红妮为了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她采用康教结合的方法,设置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化教学,把生活、游戏、康复、家政、绘本等带进课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归社会主流,她和同事们开设了掐丝珐琅画、水钻贴画等手工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将培智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开展汽车美容、通用技术、种植等课程,教会学生一技之长。
  从事特教工作18年,党红妮教过的学生已经有100多人很好地融入了社会,他们从事缝纫、首饰加工、食品加工、传送带接头、家具安装等工作,成为勇敢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新的一年,党红妮表示,她将再接再厉,沐光而行,在平凡的特教岗位上,一如既往地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当好特殊孩子的“老师妈妈”,做一束微光,一生向阳!

   舞动生命

  本报记者 方 方
  1月30日,商州区文工团里传来一声声口令,只见文工团演员们动作整齐划一,原来,为了演出商州歌舞《唱得幸福落满坡》,大家都在紧张有序地排练,商洛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张戈威正手把手教他们其中的动作要领。
  “可能是因为毕业于培养‘西部红烛’的陕师大,我对家乡教育有着独特的情结,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选择回乡就业。”张戈威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目前在商州区文工团工作,并担任商洛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及商州区文工团编导。
  除了平时的工作,张戈威从2018年起积极参加公益,陆续开展“乡村美育”系列公益活动。
  “2021年7月,我担任商州区文旅局派驻杨斜镇西联村第一书记时发现,商州区杨斜镇西联村牛槽九年制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出对学习艺术的渴望,只是条件有限,所以我经常会去教他们舞蹈,还会带孩子们看外面的世界。”张戈威说。2023年,他自掏腰包,带领牛槽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前往西安高校研学,和陕师大朗诵艺术团的师生互动交流表演,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们拓展视野,树立远大目标。
  “去年应该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回顾2023年,张戈威说,他组织文艺团队多次参与文旅推介演出、文体赛事演出,在商洛偏远山区学校开展戏曲鉴赏、古筝体验、朗诵表演等特色课程,编排街舞、啦啦操,并与团队拍摄纪录片《微光》。2023年3月至5月,张戈威还为陕西武警总队商洛支队创作出文艺作品《月光下的守望》、《战歌擂鼓》。
  “成功需要坚持和努力,舞蹈同样如此。新的一年里,我还想组织志愿者团队结合舞蹈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美育系列活动和乡村文化振兴公益活动。”张戈威表示,他将继续保持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创作出更多能够代表商洛的艺术作品。

  守护网络

  本报记者 王孝竹
  2022年9月,李迎迎任职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区分局网安大队教导员。一上任,李迎迎就面临着分局网安大队专业人才少、考核任务重、成绩不凸显的困难局面,如何“破局重生”成为她上任后亟待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为解决难题,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李迎迎制定了“摸清底数、核清任务、订立目标、追赶超越”四步走工作方案。她先摸清部门人员结构、文化层次、工作经历、擅长领域,按照“人岗匹配”原则对原有人员职能岗位进行调整,确保做到“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李迎迎说:“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挖掘了人员潜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初次接手网安工作,李迎迎为了快速掌握全盘工作,她就向网安上的老前辈,以最快速度了解并掌握了网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迎迎找到了分局网安工作新方法:按照市局下发的年度工作方案,对标对表将年度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周任务”,将一个“大目标”变成几个或者十几个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将任务逐个下达至每名民辅警,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李迎迎就带领分局网安大队实现工作成绩大幅提升。
  2023年全市网安工作考核中,商州区分局网安大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面对嘉奖,李迎迎说:“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她眼中,踏踏实实做好事才是工作至简至上的原则。
  在李迎迎的带领下,2022年9月至今,商州网警办理打击网络谣言案件3起,行政处罚3人;不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案件2起,行政处罚2人;发现并及时处置互联网舆情300多件,挖掘并处置涉网违法犯罪线索200多件,有力维护了商州网络空间清朗稳定。

  递送幸福

  本报记者 米子扬
  1月30日,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礼拜,各大网络平台的年货节活动持续火爆,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春节不打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早晨7点左右,杨力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正在一大堆包裹中熟练地扫描包裹二维码并录入信息、按照送货顺序将包裹装进快递车内、摆放整齐……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杨力是商州区的一名快递员,今年是他在网点送快递的第8年。由于春节将近,快递量比较大,他每天派件600票左右、收件100多票,每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
  “快过年了,快递的收发量比平日要多一些,来来往往的基本上都是寄给亲戚朋友的年货,为了早点让客户们收到包裹,早上7点上班到晚上9点下班是常有的事。”杨力说。作为快递运输的末端环节,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成为人们传递祝福和问候的纽带,他们在奔跑中传递年味与温暖。
  1988年出生的杨力是商州区夜村镇人,2016年,他进入网点干起了快递员的工作,长期深耕在同一个行业,杨力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源。他现在主要负责商州城区的快递取件工作,只要客户有需要,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微信消息,杨力就会上门服务。“我平时发快递总愿意找杨力,他为人热情周到,经常帮我把没包装的快递免费打包,之前小区有的人不会用快递平台下单取件,他也会热心帮助。”商州区陈塬街道居民王聪说。此外,准时也是客户信任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他对自己区域的揽派线路了如指掌,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
  “春节期间业务量增多,很多人会邮寄年货,我作为一名快递员,要做好服务工作,让大家过个好年。”杨力表示,今年春节将会坚守在一线继续为客户送快递,这也是他连续为客户服务的第5个春节。对杨力而言,这些装满年味的快递就像一座桥梁,而他就是为大家传递喜悦与祝福的人。

  宣讲文明

  本报记者 马泽平
  回首2023年,贾军平觉得他的公益之路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那画卷里用五颜六色填充着满满的收获。
  2023年,作为商州周末微公益协会会长,贾军平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偏远山区,走进农家院落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活动,虽然很辛苦,但是他觉得苦并快乐着,所到之处皆春天。
  这一年,贾军平主持创办的“宣传党的声音、促进乡村文明”流动讲堂,在商州区10多个镇开展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讲。流动讲堂用群众的语言,生动鲜活的生活事例传播党的好声音、受到了村(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同时,他带着讲师团队深入农村,走进镇、村(社区)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宣讲老年课题、和谐课题、社区课题,倡导乡村文明,使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对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宣讲成绩显著,他被陕西省文明办聘请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贾军平利用商州周末微公益协会的人才优势,还先后深入大秦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瓜寨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企业,用文化公益的力量宣传涉农企业,推介商州农副产品。从商洛出发,穿过洛南,走进洛阳、郑州等地开展“商州周末微公益协会千里宣传商洛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公益行动,把商洛文化展现到全国各地。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贾军平表示,他将带领商州周末微公益继续发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围绕商洛“一都四区”建设,把流动讲堂继续办好,传递社会的温暖,倡导文明新风。

  讲好故事

  本报记者 杨 鑫
  商州区融媒体中心干部董馨瑶,她同时也是一名市政协委员。在过去的2023年里,她时刻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同时对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在过去一年,董馨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素质,除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集中培训外,坚持自学,重点学习了宪法和政协章程。一年来,她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始终牢记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有温度的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声音、讲好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自从2022年11月调入商州区融媒体中心工作后,董馨瑶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连续策划主创了《春天的浪漫商州》《点赞新时代好少年》《打卡商州南秦河生态公园》《打卡商州花墙拍照点》《商州醉人夜色》等短视频,累计点击量达到500万次,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播发。
  作为一名融媒体中心干部,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董馨瑶积极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如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小组活动等。2023年,她还多方联系对接公益慈善组织商洛彩虹公益中心,为空巢老人争取到了价值2.5万元的“老有所衣”公益项目物资,让洛南县古城镇草店村65岁以上老人领到了羽绒服、羊毛护膝、护腰、袜子等物品,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董馨瑶表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成绩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深入参与政协调研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坚定信念,增强历练,主动担当作为,把自己经手的工作做到出手就出彩、完成即完美。

  记录时代

  本报记者 杨 鑫
  2月4日,洛南县保安镇在雪花飞舞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伴着雪花,保安镇文化站干部杨开让正在拍摄群众文艺会演。
  杨开让既是一名基层文化干部,更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他说:“回顾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既有辛苦与汗水相伴,也有收获与喜悦紧随。”
  在过去的一年,杨开让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先后学习了《群众文化概论》《文艺工作者公约》等理论,参加了上级单位组织举办的相关培训,圆满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群众文化节目辅导与展演、新闻宣传稿件的采写与发布,积极利用手中笔与镜头为“三农”工作的向前迈进鼓劲呐喊。
  回顾2023年,不论是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还是学校和机关企业单位开展的活动,杨开让常常携带照相机,紧握手中笔,与干部群众交谈采访,尽力把保安镇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点一滴通过镜头与手中笔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推送。他撰写和拍摄的文字稿以及图片新闻先后在洛南县融媒体、县政府网站,商洛新闻网、商洛日报,华商报(网),文化艺术报(网)以及陕西农村报(网)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50多篇(件),既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也有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演的,为推动洛南基层工作、助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起到了鼓舞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点赞支持,同时被洛南县摄影家协会授予2023年度优秀会员称号。
  作为基层最一线的文化宣传工作者,杨开让表示,2024年,他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拍摄写作宣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