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访暖人心 共育促成长
文章字数:1084
  本报记者 王倩
  2月26日,全市中小学生迎来开学季,翻开了新学期的新篇章。当天一早,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陈军玲在例行班级巡查时,看到听障三年级学生小轩写的工工整整的姓名时,她又惊又喜,竖起大拇指
  对小轩点赞,小轩看到后,咧开嘴笑了。
  “学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信任感,老师对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可能就是家
  访的意义。”陈军玲说。
  陈军玲介绍,小轩今年9岁,到学校一年多,适应得很不错,但学习认知相对比较缓慢。春节前,农历腊月十六下午,她按照提前沟通好的时间来到小轩和妈妈租住在城区的家里。看到老师,小轩开始有点害羞和拘谨,后来看到老师和妈妈笑着交谈,小轩慢慢地放松下来。在交流中,陈军玲了解到,其实小轩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在家经常自己练习写字,但由于家长对听障儿童教育知识掌握有限,无法很好地引导孩子。陈军玲便想现场教小轩写汉字,她用手亲切地摸了摸小轩的头,用手语问她想不想学写自己名字,小轩点了点头。于是,陈军玲坐在小轩身边,为她一笔一画地示范名字的写法。“当时小轩就学得很认真,我没想到,她在假期里主动完成了20多页的姓名书写,而且写得很工整,让我特别惊喜。”陈军玲说,家访现场她还宣传了各种安全知识,同时询问了小轩在家时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这次家访也让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特殊孩子,我们应该付出更
  多的关心和爱,用心去呵护他们成长。”
  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寒假假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大家访活动,实现家校零距离的沟通,为教师、学生、家长架起沟通的希望桥。家访前,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了详细安排部署,依据学生居住地址进行片区划分,组成了16个入户小组,每组三四名教师,责任到人。对于居住偏远的其他县区学生则采用了电话及线上家访的形式,做到了学生家访全覆盖。每组教师在家访中除了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外,还现场宣讲假期防火灾、防煤气中毒、防食品中毒、防意外伤害、防诱骗等安全知识,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关爱,提升家长对孩子生活劳动技能培养的意识。
  “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更是促进家校和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闵鹏超说,入户家访时,教职工还自费为学生购买了春联、水果、牛奶、鸡蛋等新年大礼包,此次活动不仅给学生家长送去了教育信息、安全知识、家庭教育指导,更促使老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家校共育的针对性,有力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