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快乐 指尖传承艺术
文章字数:1425
在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退休教师汪淑芳的家里,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剪纸,它们惟妙惟肖,参观时,让人不由放慢脚步、屏住呼吸,生怕惊动了那些登梅的“喜鹊”、偷吃的“老鼠”、送寿的“小鹿”和威猛的“老虎”……
翻开汪淑芳的日记本,汪淑芳的世界里始终萦绕着一个声音,那就是如何让剪纸发扬光大。汪淑芳相信:工艺是剪纸的生命,内容是剪纸的灵魂。出身剪纸世家的汪淑芳,是汪家的第三代剪纸传承人。她的祖母、母亲和姑姑,都曾是剪纸、刺绣和面花方面的高手。她自小就跟随祖母、母亲和姑姑学习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等手艺,后来又拜洛南民间剪纸艺术的泰斗级人物李香亭为师,专门学习剪纸。
就这样,汪淑芳将剪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院子里的鸡抢食、狗打架、孩子们嬉戏……都是她的创作素材。她认为,剪纸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热爱,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才能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一剪,汪淑芳从小姑娘剪到了结婚,从生儿育女剪到了儿孙满堂,剪纸已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汪淑芳颇具艺术天赋,一把简陋的剪刀,几张简单的红纸,在她纤巧的手指间一阵翻转之后,一幅幅生动形象、气韵十足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十里八村的乡亲,每逢儿女结婚、老人过寿、过年过节,都以能贴上经她的巧手而剪出的手工剪纸为荣。每一次,她都爽快地答应下来,哪怕晚上熬到半夜,也一定要按时给人家剪好。
汪淑芳经常说:“乡亲们能来找我剪纸花,这是他们看得起我呀!我也为乡亲们弄不了啥,就光会这点儿手艺,看着乡亲们高高兴兴地贴上我剪的纸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剪纸花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一天,洛南县文化馆的几位干部听说汪淑芳会剪纸,便来到她家看看。她翻箱倒柜地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并悉心收藏的剪纸、刺绣、面花、泥塑作品,一件一件地显摆在客人们的眼前。客人们个个赞叹不已、如获珍宝。
从此,洛南县文化馆便多次推荐、派遣汪淑芳去西安、靖边、延安等地参观、培训、学习剪纸。专家、名家的指导与点拨,拓宽了汪淑芳的视野和境界,使她的剪纸技艺如虎添翼、突飞猛进,而她对于剪纸的兴趣和劲头更足了。
汪淑芳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线条流畅、情趣浓郁,将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与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但具有传统性和民俗性,而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洛南地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构图虚实相间、错落有致,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形意结合。洛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在她的作品中得以精彩呈现。
几十年来,在剪纸这条艰辛的艺术之路上,汪淑芳始终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一路追梦,从未止步。从手握剪刀的姿势开始,到剪刀与丝帛材料的关系处理,从阳刻到阴刻的区别与把握,从胸有成竹的艺术构思到左右手的相互配合,从整体构图的全局定位到剪纸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汪淑芳都能讲到关键点,点在要害处,同时汪淑芳自己带头示范,并以提前完工的牡丹花丝帛剪纸作品为课件,环环相扣,纤毫毕现,让同是民间文艺家协会同事一点就通,心领神会。她先后举办剪纸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传承人累计6000多人次。
如今,在洛南爱好剪纸的人越来越多。洛南剪纸不仅成了洛南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也是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走出汪淑芳家时,她的孙女在院子里正在聚精会神地剪纸,一双又大又亮眼睛在正冲着我微笑。汪淑芳和在场的人都欣慰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翻开汪淑芳的日记本,汪淑芳的世界里始终萦绕着一个声音,那就是如何让剪纸发扬光大。汪淑芳相信:工艺是剪纸的生命,内容是剪纸的灵魂。出身剪纸世家的汪淑芳,是汪家的第三代剪纸传承人。她的祖母、母亲和姑姑,都曾是剪纸、刺绣和面花方面的高手。她自小就跟随祖母、母亲和姑姑学习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等手艺,后来又拜洛南民间剪纸艺术的泰斗级人物李香亭为师,专门学习剪纸。
就这样,汪淑芳将剪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院子里的鸡抢食、狗打架、孩子们嬉戏……都是她的创作素材。她认为,剪纸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热爱,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才能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一剪,汪淑芳从小姑娘剪到了结婚,从生儿育女剪到了儿孙满堂,剪纸已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汪淑芳颇具艺术天赋,一把简陋的剪刀,几张简单的红纸,在她纤巧的手指间一阵翻转之后,一幅幅生动形象、气韵十足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十里八村的乡亲,每逢儿女结婚、老人过寿、过年过节,都以能贴上经她的巧手而剪出的手工剪纸为荣。每一次,她都爽快地答应下来,哪怕晚上熬到半夜,也一定要按时给人家剪好。
汪淑芳经常说:“乡亲们能来找我剪纸花,这是他们看得起我呀!我也为乡亲们弄不了啥,就光会这点儿手艺,看着乡亲们高高兴兴地贴上我剪的纸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剪纸花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一天,洛南县文化馆的几位干部听说汪淑芳会剪纸,便来到她家看看。她翻箱倒柜地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并悉心收藏的剪纸、刺绣、面花、泥塑作品,一件一件地显摆在客人们的眼前。客人们个个赞叹不已、如获珍宝。
从此,洛南县文化馆便多次推荐、派遣汪淑芳去西安、靖边、延安等地参观、培训、学习剪纸。专家、名家的指导与点拨,拓宽了汪淑芳的视野和境界,使她的剪纸技艺如虎添翼、突飞猛进,而她对于剪纸的兴趣和劲头更足了。
汪淑芳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线条流畅、情趣浓郁,将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与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但具有传统性和民俗性,而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洛南地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构图虚实相间、错落有致,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形意结合。洛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在她的作品中得以精彩呈现。
几十年来,在剪纸这条艰辛的艺术之路上,汪淑芳始终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一路追梦,从未止步。从手握剪刀的姿势开始,到剪刀与丝帛材料的关系处理,从阳刻到阴刻的区别与把握,从胸有成竹的艺术构思到左右手的相互配合,从整体构图的全局定位到剪纸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汪淑芳都能讲到关键点,点在要害处,同时汪淑芳自己带头示范,并以提前完工的牡丹花丝帛剪纸作品为课件,环环相扣,纤毫毕现,让同是民间文艺家协会同事一点就通,心领神会。她先后举办剪纸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传承人累计6000多人次。
如今,在洛南爱好剪纸的人越来越多。洛南剪纸不仅成了洛南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也是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走出汪淑芳家时,她的孙女在院子里正在聚精会神地剪纸,一双又大又亮眼睛在正冲着我微笑。汪淑芳和在场的人都欣慰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