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金 陵寺
文章字数:1270
老家金陵寺镇,在商州区也算得上是大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曾经的小学生、中学生,后来考上大学,翻过秦岭,我见证了金陵寺的辉煌和落寞。参加工作后,我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金陵寺这一神奇土地萌动的生机、勃发的活力。
拉开记忆的话匣子,还是从小时候说起吧!
老家多山,“开门见山”就成了调侃的一个话语,可用在老家,实在是合适不过了。站在庭院,就可以看见门前的高山,俗称“北崖”,北崖可是名副其实的悬崖,山上有很多中草药,满山的白骨松,由于山过于陡峭,上山采药就成了奢望。因其险峻,难以攀登,加之山上有许多洞,就为北崖增加了些许神秘色彩。
北崖横亘在管家坪和熊耳山的中间,将川道一分为二。后来,熊耳山中学合并到金陵寺中学,我才有机会了解熊耳山。虽说熊耳山离家不远,可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短短的一段距离会变得遥不可及。
我上小学期间,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金陵寺镇已慢慢走向了落寞,随着工人从电石厂、铁厂下岗之后,铁厂院子便逐渐荒芜了,河北岸的职工宿舍改建成学校,和金陵寺中学连成一片。接触了更多的同学,才更多地了解了金陵寺镇。从我的那些同学口中得知了更多的村子,知道了“鱼米之乡”的全湾以及全湾水库。我们沿着河道打鱼,去全湾水库游泳,也曾骑着“二八大杠”去土地岭飙过车,下过水库扯马莲,上过显神寨遥望商州城。
班级有许多从熊耳山中学转下来的学生,我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才更多地了解了熊耳山。熊耳山煤矿,矿上工人的生活,让人眼馋的澡堂子,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样的生活成了我多年羡慕的生活。金陵寺中学离我家四里地左右,石灰窑依山势修建在路两边。依托着金陵寺得天独厚的石灰石,石灰窑如雨后春笋般从熊耳山山脚一直建到房店村。金陵寺镇的石灰粉白细腻,是粉刷房子的上等材料,烧制出来的石灰在商州、丹凤、商南、山阳供不应求,甚至远销河南。
石灰窑烧制石灰,大量煤炭排放出的黑色烟气笼罩着山沟,变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后来,生态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努力。一些厂子关闭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深山,奔向北、上、广、深谋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西安等地站稳了脚跟,劳务输出成了金陵寺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参加工作之后,欣喜地看到了家乡金陵寺的发展变化,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让千年重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储存粮食和水的罐罐,这一生产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人的传承。观“熊耳日出”成为网红热点,去熊耳山显神寨登高望远,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管家坪的玉石、鸡山以及千年银杏树,被更多的人熟知。
每当有人问起:“老家在哪里?”我都会自豪地说:“老家金陵寺,出了商州城往西,过了已经拆掉的收费站旧址,旁边正在建设的高铁桥下有一条小路,那就是通往金陵寺镇的路。”在这条路上,有一座牌楼,两边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千年古镇腾飞在即,一方热土开发正酣。
短短的一副对联,诉不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日月变迁!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那些蓬勃萌发的生机,正在蠢蠢欲动,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家乡金陵寺的春天也即将来临,也必将来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曾经的小学生、中学生,后来考上大学,翻过秦岭,我见证了金陵寺的辉煌和落寞。参加工作后,我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金陵寺这一神奇土地萌动的生机、勃发的活力。
拉开记忆的话匣子,还是从小时候说起吧!
老家多山,“开门见山”就成了调侃的一个话语,可用在老家,实在是合适不过了。站在庭院,就可以看见门前的高山,俗称“北崖”,北崖可是名副其实的悬崖,山上有很多中草药,满山的白骨松,由于山过于陡峭,上山采药就成了奢望。因其险峻,难以攀登,加之山上有许多洞,就为北崖增加了些许神秘色彩。
北崖横亘在管家坪和熊耳山的中间,将川道一分为二。后来,熊耳山中学合并到金陵寺中学,我才有机会了解熊耳山。虽说熊耳山离家不远,可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短短的一段距离会变得遥不可及。
我上小学期间,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金陵寺镇已慢慢走向了落寞,随着工人从电石厂、铁厂下岗之后,铁厂院子便逐渐荒芜了,河北岸的职工宿舍改建成学校,和金陵寺中学连成一片。接触了更多的同学,才更多地了解了金陵寺镇。从我的那些同学口中得知了更多的村子,知道了“鱼米之乡”的全湾以及全湾水库。我们沿着河道打鱼,去全湾水库游泳,也曾骑着“二八大杠”去土地岭飙过车,下过水库扯马莲,上过显神寨遥望商州城。
班级有许多从熊耳山中学转下来的学生,我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才更多地了解了熊耳山。熊耳山煤矿,矿上工人的生活,让人眼馋的澡堂子,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样的生活成了我多年羡慕的生活。金陵寺中学离我家四里地左右,石灰窑依山势修建在路两边。依托着金陵寺得天独厚的石灰石,石灰窑如雨后春笋般从熊耳山山脚一直建到房店村。金陵寺镇的石灰粉白细腻,是粉刷房子的上等材料,烧制出来的石灰在商州、丹凤、商南、山阳供不应求,甚至远销河南。
石灰窑烧制石灰,大量煤炭排放出的黑色烟气笼罩着山沟,变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后来,生态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努力。一些厂子关闭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深山,奔向北、上、广、深谋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西安等地站稳了脚跟,劳务输出成了金陵寺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参加工作之后,欣喜地看到了家乡金陵寺的发展变化,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让千年重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储存粮食和水的罐罐,这一生产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人的传承。观“熊耳日出”成为网红热点,去熊耳山显神寨登高望远,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管家坪的玉石、鸡山以及千年银杏树,被更多的人熟知。
每当有人问起:“老家在哪里?”我都会自豪地说:“老家金陵寺,出了商州城往西,过了已经拆掉的收费站旧址,旁边正在建设的高铁桥下有一条小路,那就是通往金陵寺镇的路。”在这条路上,有一座牌楼,两边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千年古镇腾飞在即,一方热土开发正酣。
短短的一副对联,诉不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日月变迁!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那些蓬勃萌发的生机,正在蠢蠢欲动,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家乡金陵寺的春天也即将来临,也必将来临。